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18-08-02 06:33杨家麒卢增夫刘俊杰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

杨家麒 卢增夫 刘俊杰

摘要: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历史发展的精神价值。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都要求高校必须重视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独特的作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红剧大赛,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与发展,激发了师生研究红色文化的兴趣,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红剧大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高度,从意识形态工作全局高度,深刻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律,指出了校园文化活动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连续举办了八届的品牌学生党建活动——学生红剧大赛为例,分析了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在红色文化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经验。

一、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社会转型中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引发了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迫切需要及时的疏导和科学的引领。高校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时,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红色文化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它是引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红色文化在内容上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的核心价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红色文化以其生动活泼和富有吸引力的优势更容易被大学生吸收,能够更通俗生动地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逐步将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强大的建设动力,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在红色文化的浸染中,有助于大学生逐渐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革命时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正是怀揣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即使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也忠贞不渝、宁死不屈。和平时代,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正是坚守着这份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才使得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然而,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转型时期价值体系的变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等,使一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此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就显得尤为重要。红色文化教育高举共产主义大旗,其中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举彰显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不可摧的力量,对大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与精神鼓励作用。红色文化是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政治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爱国主义素材,对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二、红剧大赛在弘扬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近年,学院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不断实践探索,转变工作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创办于2010年的学生红剧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当时,作为学院庆祝建党89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学生红剧大赛首次进入师生视野,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八年来,学生红剧大赛逐渐凝练了“化院梦飞扬·青春正能量”的活动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剧目融合在一起,或重温红色经典、奏响时代强音,或抒写家国情怀、演绎青春梦想,或讲述厦大“四种精神”、弘扬校院百年传统。

学生红剧大赛依托于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一、二、三年级党支部的支部立项活动,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学院本科生团总支共同实施,党、团支部以老带新跨年级联合组队参赛。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学生红剧大赛从最初直接采用现成剧本表演发展到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围绕活动主题,学生结合革命历史、校院传统、时事热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剧本创作。学生红剧大赛历时时间长,学院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科研任务繁重,但学生对红剧排练的热情不减,他们挤出中午、晚上和周末等休息时间,在党小组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精心排练,细到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确保演出的水平和质量。为挑选出精彩的剧目,学生党支部和团总支还对剧目演出进行两轮初审、一轮复赛,检查排练进度和效果,筛选出优秀的剧目进入决赛。决赛中,还邀请专业评委对演出作品进行点评,再从中评选出获奖剧目。历届活动都在“七一”前夕隆重上演,献礼党的生日,近四年更是搬到了学校建南大礼堂演出,受到了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吸引全校广大师生前来观看。

目前,学生红剧大赛已经成为化学化工学院的品牌黨建活动和享誉全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得到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从主题、方式、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并从多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第八届学生红剧大赛,学校党委书记等领导全程观看比赛,并在赛后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

8年来,学院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和团支部都充分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确保活动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学院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和团支部都曾参与学生红剧大赛,参演学生累计900多人次,观众累计7000多人次,党支部活动的积极影响扩大辐射到全院学生乃至其他学院的学生。

2016年,学生红剧大赛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受到《福建日报》的关注。2017年还获得厦门大学首届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大学2014—2016学年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同时还经学校推荐,作为优秀支部工作案例参加教育部举办的“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

三、红剧大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红剧大赛八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精神层面上对其丰富内涵进行学习与吸收。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起生搬硬套地将理论性的精神价值硬塞给学生,以学生红剧大赛这样的平台来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生动、更有效。红剧表演的主题明确,形式生动有趣,参与度高。

学生红剧大赛的成功举办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形式的一种突破,也有效提高了红色文化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红剧大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红剧大赛是一项学生参与度高、传播范围广的活动,将日常教育融入其中,学生喜闻乐见,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全院本科生以及部分外院学生都曾参与到活动中,在参与中他们见证了一幕幕短剧从“顽石”被雕琢成“璞玉”的过程,锻炼了综合素质,提升了自信,净化了思想,接受了生动而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红剧大赛的学生组织者和演员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深入了解红剧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通过红剧中精心設计的台词、动作传递正能量,无形中自觉地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形式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深入挖掘党的革命历史、校本院本精神文化资源,学生剧大赛成了“活”的文化载体,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化、院本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台下的观众,看到熟悉的同学在台上动情地演出,会不自觉地被感染,无形中也得到了教育。“感恩那些为国家大义付出生命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谢谢他们!”“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与罪恶作斗争!”“拳拳中国心,深深化学情,世间再无蔡启瑞。”同学们的发自肺腑的感言,说明这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传递并被接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经过学生红剧大赛,不管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深深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洗礼。

(二)通过红剧大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化学化工学院是传统的理工科学院,具备严谨的科研精神和优良的学习生活作风,但也存在文艺氛围较为薄弱的缺点。利用学生红剧大赛的红色文化教育契机,理工科学生大量阅读历史文献、名人传记和文化作品,充分挖掘文学艺术细胞,寓学于乐、寓教于乐,学生的理论学习、文艺修养、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学生红剧大赛活动本身就是一项锻炼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学生红剧大赛给学生提供了特长展示的平台,促成了一批成功的话剧作品,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角色。这极大地丰富了理工科学生的课外生活,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创新的思想教育模式促进全体师生有效地接受了思想洗礼,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另一方面,担任不同分工的学生能够发挥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特长,锻炼了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成为学院学生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重要舞台。学生在参加了活动之后,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逐渐发展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通过红剧大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促进了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发展

红剧大赛是一项学院学生党支部的立项活动,院内所有学生党员及发展对象、绝大部分非党员同学都参与了活动。大家在活动中学习革命历史,抒发家国情怀,缅怀先贤先烈,这对党员和普通同学都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可以说,红剧大赛是每个学院学生党员的入党必修课。在活动中,老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组织党支部成员充分有效地参与活动。红剧观赏引起思想的共鸣,对统一支部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吸收优秀分子、壮大学生党员队伍有着重大意义。很多新党员就是在学生红剧大赛中受到了思想洗礼,得到了心灵升华,进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同时,一年一度的活动形式也有助于各年级党支部之间的交流及活动文化的传承,对党支部中心骨架的延续性发展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大家辛苦付出的同时也让党支部成员在剧中学习了历史、收获了成长,在剧外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友情。每次的成功汇演都是党支部集体荣誉感的进一步增强,是党支部团结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通过红剧大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激发了师生研究红色文化的兴趣

红剧大赛的优秀文化作品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同。在比赛中,参赛学生为了更好地提升红剧作品的质量,会深入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化资源,系统地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学习研究,在研究中产生了对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观剧学生也会在比赛中和比赛后回顾剧中的故事,学习研究相关的红色历史。作为指导教师,既要在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化时提供真实的历史资料和背景,发现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让学生信服,也要注重宣传具有明显时代气息的红色文化作品。他们还在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过程中,通过理论研究促进对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通过对红色文化以及红色文化表现形式的研究,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在通过红色文化教育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激发了师生研究红色文化的兴趣,培养了红色文化艺术创作人才,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了红色文化的艺术创作水平。

四、结语

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生动力。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和探索。红色文化中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以及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共产党优良的革命传统,是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财富。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大力支持师生原创,通过举办学生红剧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最终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推动更多像学生红剧大赛这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让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绽放光芒,让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子的血液之中,代代相传,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

责编:群平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