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专业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2018-08-02 06:33姚芬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专业建设高职

姚芬

摘要:“以文化人”是高职院校实现文化育人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要立足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的新要求,构建基于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专业文化建设整体方案,通过强化文化育人理念、建设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文化育人氛围、强化专业文化建设,构建专业文化教育体系,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关键词:高职;专业建设;特色化发展;专业文化;文化育人

在文化强国大背景下,强化专业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学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基于目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展实际,立足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内在文化需求,探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践行“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方面的新路径,构建基于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专业文化建设整体方案,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专业文化建設对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作用

(一)专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专业特色化建设是指专业建设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要,形成创新性、科学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创造优良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提升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当前,一些高校专业建设历史积淀不足、文化内涵不深厚,这是制约其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专业建设的灵魂。专业文化建设立足职业教育“培养人”的本质追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场所建设等方面,吸纳、融入相应产业、行业、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促进专业要素的品质跨越,增强专业凝聚力,形成高水平的专业教育质量、舒适的专业物质环境、良好的师生素养及教风学风等。

(二)专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相应的文化素养方面与现代产业、行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高职专业文化建设对改变高职院校重技术技能训练、轻学生全面发展的现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培养完整社会人的有效途径和客观要求。职业教育文化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在“以文化人”的价值追求方面具有同质性。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文化的核心作用。高职专业文化建设要把培养人、提高人、发展人作为立足点,融入先进行业、企业、职业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传承创新中聚集优势资源,整合文化要素,形成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专业育人文化,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个人价值与专业的和谐发展。

二、高职专业文化建设对策

(一)理念引领,强化专业文化建设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专业文化要实现育人功能,就要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建设体系构建以及专业的各要素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人文的性质与精神价值,并运用其精髓培养师生、武装师生,促进师生更全面、更自由地发展。学校、院系和各专业师生要充分认识到专业文化对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自觉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专业建设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师生智慧,引导师生自觉投身于文化的学习、挖掘、凝练、吸纳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文化建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专业文化建设基础

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要重视教师的思想武装和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文化育人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文化学习、素养提升的自觉性。要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使专业带头人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卓越的专业能力、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人格魅力,使其成为专业文化建设的引领者。要通过校企合作、内培外引等方式,培育“德技双馨”的专业名师,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要积极推行职业素养导师制,支持师德高尚、阅历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班级职业素养导师,精准指导学生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要完善激励机制,健全专业教师管理考评制度,激励教师参与产学研活动、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要积极吸纳具有人文学科背景的教师、辅导员以及企业人员参与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专业、文化、职业素养的优势,协助做好专业文化体系建设,推动专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

(三)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完善专业文化建设平台

在文化强国战略下,各行业、企业积极探索推进文化发展,以实现文化自强,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行业企业发展。高职专业建设应抓住国家大力推进行业、工业文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和政策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学校、院系与政府、行业、企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打造文化研究合作平台,凝聚发展专业文化的校内外共识和合力,形成各类主体共同参与专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高职院校要关注相关行业企业文化发展形势、发展需求、理论前沿、实践经验,选择、提炼、整合和创新多元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独具魅力的特色专业文化,以优秀的专业文化建设成果为专业建设增添动力、提供资源、汇聚能量、激发活力,引领专业建设健康发展。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专业文化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在主动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将专业文化教育、职业精神培育贯穿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岗·课·证”相融通的课程模式、“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知识+技能+态度”项目化课程考核模式。要深化工学结合,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制定协同育人章程,明确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精神、职业核心能力等培养标准,依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以专业文化为指引的专业行为准则和标准礼仪规范体系。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渗透,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分层分类教学、技能导师制等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并在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从不同视角进行专业文化精神特质的深入发掘和提炼,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和优秀的行业文化,融育人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中。

(五)突出专业性职业性特色,优化文化育人氛围

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品牌,吸纳产业、企业和职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因素,凸显职业教育文化元素,将专业文化建设融入实训场馆建设,建设职业性、实践性、专业性的校园文化,是深化专业文化建设、培育和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质、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文化氛围营造和文化景观建设中,要通过不同的文化載体展示宣传产业、行业、企业文化。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校园大职场”为建设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水文化”特色,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建造鲲鹏山水利水电仿真实训基地、水文观测站、污水处理厂,“实训、景观、教育”相得益彰。学校建设“足迹”文化景观,彰显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治黄河、兴水利、除水患、安民生、建国家”的使命担当,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三、结语

将专业文化建设作为落实“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的载体,构建专业文化建设模式,谋求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新方式,谋求高职校园文化丰富发展的新途径,促进专业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功能,是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以来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化建设需要循序渐进、长期积淀,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责编:清欢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专业建设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