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探究

2018-08-02 06:33乔雨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对策研究

乔雨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为顺应高等教育普遍化、大众化的趋势,独立学院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产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有独立学院近300所,占全国高等本科院校的22%。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及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就业;独立学院;对策研究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普遍较低

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在2011年、2013年、2015年及2017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之后发现:2011年,“985”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8.2%,远超其他高校,而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60.3%;2013年,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率为44.3%,远低于其他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2015年,高职大专院校的就业率最高,为89.4%,其次是“985”“211”高校,为86.2%,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位居第三,为80.6%,普通本科为77.7%,就业率排名末位:2017年,高职大专院校的就业率最高,为89.5%,其次是“985”和“211”高校,分别为88.2%、85.3%,普通本科为80.9%,独立学院最低,为75.7%。通过对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对比可以看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弱,就业率普遍较低(如下页图所示)。

(二)就业期望与市场现实严重脱轨

独立学院学生学费往往较普通高校要高,高额的教育成本使他们的就业期望值也较高,向往“大城市”“高薪酬”“高要求”等标签职位。另外,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一部分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而在择业时,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作经验、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等,且初入职时待遇薪酬普遍较低,与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能力和期望不相匹配。因此,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往往是由于毕业生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与人才市场现实脱轨所致。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就业。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之时,从根本上把握就业问题之源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各方面均不占优势的独立学院学生,其就业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较低

政府对独立学院的指导和干预不够到位,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普通高等学校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国家拨款,政府对其财政投入力度还在不断增加,而我国独立学院的运转经费主要是通过学生学费来获取,政府对其财政上的资助有限。另外,普通高等学校往往具有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绩显著的特点,且已经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独立学院是近年中国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的产物,具有办学时间短、办学力量薄弱的特点,其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普遍较低。

(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偏见

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往往比较看重其就读学校的“品牌”,独立学院办学虽依托母体高校的资源和品牌,但许多单位仍对毕业生质量存在怀疑,认为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母体高校仍有差距。

(三)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欠妥,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独立学院是依托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发展起来的,并在师资力量和管理上依靠母体高校,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与母体高校趋同,造成了独立学院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低版本”的母体高校,而未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导致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另外,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致使一部分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机制不成熟,就业指导人员欠专业,这也是造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業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学生定位不准确,缺乏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母校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学业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较差,一些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上一些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对自我的定位不够准确,看重经济利益,且期望值过高,更增加了就业难度。

三、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各级政府、独立学院及其毕业生、用人单位及社会各方面均应迎难而上,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独立学院学生就业。

(一)政府部门全面统筹,加大扶持力度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独立学院的宏观调控,规范独立学院办学,确保独立学院的培养质量,也要加强宣传和指导,为独立学院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对于独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二)市场和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促进就业公平

市场和用人单位应该正确看待独立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其毕业生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轻学历而重能力,让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有更多与普通院校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对规范和监督独立学院办学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独立学院应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规范就业指导体系

独立学院应充分依托母体和高校的办学资源和优势,科学地设置符合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非母体高校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另外,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对独立学院而言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只有切实加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设置就业指导内容、拓宽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才能真正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四)独立学院大学生应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树立理性的择业观

一是要强化专业素质,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要理性分析就业形势,做好自我定位,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

责编:黎明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就业对策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