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指尖城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8-08-07 03:05许幼飞谭诗赏
当代党员 2018年14期
关键词:九龙坡区城管巡查

文︳CQDK全媒体记者 许幼飞 谭诗赏

【路径】要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打造更多体现实用美、个性美、整体美有机统一的建筑精品,落实“马路办公”方式,推进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2018年6月27日早上8点,陈志红同往常一样,来到位于九龙坡区石桥铺石杨二社区的办公地点——一个被临时“征用”的治安亭。

狭小的治安亭里堆放着各种杂物,木桌上摆放着一个鱼缸,几条金鱼正在悠游。

陈志红是一名城管小队长。今年是他来到石杨二社区工作的第11个年头。

在塑料凳上坐下,还来不及喝口水,陈志红便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点开“九龙坡区综合巡查云平台”。

“九龙坡区综合巡查云平台”是“智慧化城市管理”APP的升级版——为提升城市管理服务的效率,九龙坡区推出了“智慧化城市管理”APP,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城管问题。

如今,在手机上工作已经成为陈志红和广大城管工作者的“习惯”。

“蝴蝶效应”

“大家发现问题,记得用手机拍下来传到系统上。”“智慧化城市管理”APP投用时,九龙坡区二郎街道专门举办了一场“智慧化城市管理”APP培训会。

在“九龙坡区综合巡查云平台”APPAPP的指引下,城管队员将乱停乱放的摩托车搬离人行道 图//许幼飞

会上,课程负责人对“智慧化城市管理”APP进行了介绍:“相关问题上传系统后,后台会根据GPS定位,将待办事项分理给网格管理人员和城管、环卫等相关人员到现场处理,并拍照上传反馈。”

这款APP在九龙坡全区的应用,源于巴福镇的一次探索。

早前,巴福镇自筹资金,在全区率先尝试“互联网+市政管理”模式,开发出了市政管理网格化系统平台和作为前端的手机APP。

利用该系统,巴福镇在当年底全区年度城市管理单项考核中排名突飞猛进,获得了所在考核序列第一名的佳绩。

这匹“黑马”取得的成绩,吸引了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前来调研。随后,领导小组又与互联网技术公司展开合作,按照设计方案开发了系统和前端,将这一探索成果推广到全区。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1+3”九龙坡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搭建完成——“1”即一个区级后台,“3”为巡查端、处理端、管理端三个APP前端,使用者包含区相关部门人员、镇街管理人员、协管队员、社区相关人员、清扫保洁公司人员等多个层级。

对层级设置、报事流程、界面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后,“智慧化城市管理”APP首次“扩容”成功。

陈志红所在的二郎街道,便是首批“扩容”点之一。

激活“前端”

2017年2月的一天,陈志红掏出手机,满怀期待地点开“石杨二社区城市管理”微信群。

却不想,对话框里一片空白。

这样的尴尬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这让陈志红有些犯难:相关城管责任人下载了APP后,随即出现了“零报事”——整整一个月,都没人在系统上报问题。

“这么搞,‘智慧化城市管理’APP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陈志红在心里嘀咕着。

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陈志红决定一探其究竟。

他找到一些队员询问。

“陈队长,不是我不想报。这个APP操作太复杂。”有队员这样反映。

“用不来我就来教你嘛——先打开这个APP,选择报事类型,在取证照片一栏点击添加照片,然后附上简单的文字描述,最后点击提交就行了……”陈志红耐心地介绍道,“要注意,上报相关事项一定不能摆拍,更不能是虚假的。”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陈志红想出了各种法子。比如,他每天会在群里发布每个城管“报事率”排名。

同时,街道也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对城管工作者给予了一些手机流量上的补贴。

各方发力之下,智慧化城管前端彻底打通。

“九龙坡区综合巡查云平台”APPAPP界面 图//许幼飞

“现在大家都很积极地发现问题、上传问题。”说罢,陈志红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因为这个APP是要有账号才能上报问题。之前还有人因为自己的账号迟迟办理不下来,还特地找我咨询了好几次呢。”

如今,在二郎街道石杨二社区,每人每天至少能上传四条高质量的城管事项。

划片包干

2018年6月27日中午1点35分,二郎街道办事处。

吃完午饭,城管科干部吕倩回到办公室,打开“九龙坡区综合巡查云平台”APP,登录管理账号。

作为“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升级版,“九龙坡区综合巡查云平台”于一年前正式上线。除了原本的市政功能,还增加了环保、交通、城建管理、巡河巡湖等报事类型,同时实现了巡查签到、考勤统计、请假申请等多种管理功能。

周裕斌((左))和同事正在清理路面垃圾 图//许幼飞

吕倩眼前,APP后台已经累积了五六条最新的报事信息。

吕倩一条一条地查看,并且根据事项所在地点,指派给相应责任单位。

“我们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员对自己所在网格实施‘划片包干’,明确管理责任。目前形成了全区、镇街、社区和综合巡查‘四级网格’。”吕倩介绍道,“城管队员上报问题后,区数字化中心后台管理员会将该案卷指派给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再指派给社区,最后由社区的队员去处理。”

说罢,吕倩便滑动起了页面。

“现在平台功能越来越完善,就算出现误操作,也可以及时修改。比如,有时候因为定位有误,会分给本不该负责的社区,这时可以点击‘申述’说明情况,区数字化中心后台管理员就会重新指派。”吕倩笑道,“整个过程在平台的‘处理过程’板块中清晰可见。”

据悉,如果出现整治不彻底,后台会让队员重新处理;如果出现超时未处理,相关街道的市政考核分数就会被扣。

“我们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吕倩笑道。

“利器”出击

2018年6月27日下午2点04分,烈日当头。

陈志红和同事周裕斌起身走出治安亭。

他们的手机上,刚刚又接收到了一起关于市容环境的报案——一辆摩托车停在了人行横道上。

人行道上,行人寥寥。偶能见几个姑娘,撑着太阳伞,行色匆匆。

APP上,超时提醒不断闪烁:“距超时3天21小时05分钟。”

很快,陈志红和周裕斌来到了报案地点,确有一辆摩托车正孤零零地停在那里。

陈志红在周围问了一圈,试图找到摩托车的主人,然而大家都摇头否认。

无奈,陈志红和周裕斌只好自己动手,将摩托车挪到主干道旁的停车区域。

不一会儿,陈志红的衣服就被汗水打湿了一大片。

“摩托车给别人丢啦。”一旁商铺的老板调侃。

“摩托车就应该在公路上行驶,不能在人行道上停车。”说罢,陈志红便掏出手机,拍照,上传照片,“问题解决。”

“这个APP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缩短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周期。”九龙坡区二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勇说,“以前发现地上有垃圾、市政设施损坏、厕所不清洁等问题,群众只能拿着纸和笔记录,层层反映到不同的相关部门和受理部门,费时费力——现在,拿手机拍张照片上传到APP,半小时之内就能搞定。”

截至2018年6月底,二郎街道辖区内,通过“九龙坡区综合巡查云平台”共上报事件6947件,群众投诉率逐步下降,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如今,该平台已经成为九龙坡区城市管理的“智慧大脑”。

猜你喜欢
九龙坡区城管巡查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前进中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昼夜巡查不间断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 产业融合促进发展 乡村振兴绘就蓝图
“防艾先锋”王志勇——访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志勇医生
自治区安委会巡查组分赴各市开展巡查工作
城管递烟执法,无需批评却要检讨
在践行“三严三实”中提高城管水平
安徽中小型水库巡查值守实现GPS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