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一响,黄金万两”
——重庆轨道催生城市提升“四重力”

2018-08-07 03:05赵青
当代党员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一号线璧山主城

文︳CQDK全媒体记者 赵青

【路径】要着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轨道交通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

江与山,在山城重庆交错缠绕,让它成为一座纵然在城区内也密布天堑的城市。

而今,江与山依旧缠绵,而城郭之中已处处是通途。

要问重庆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交通是什么?想必大部分本地人都会回答:轨道交通。

截至2017年底,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达264公里,其中地铁165.6公里,单轨98.5公里;车站数153个,其中换乘站13个;日均客运量203.6万人次,全年累计客运量达7.4亿人次,运营线路总长位居全球第11位。

绵延的轨道就像一张网,突破了江与山、沟与坡的阻隔,把整个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些轨道,既是一条条联通天堑的通途,也正在成为重庆城市品质提升的动力之途、希望之途。

第一重力·生活品质,在通勤路上大幅提升

2018年6月28日,轨道交通二号线鱼洞站。

列车停稳,车门打开。

徐芮走进车厢,找了空位坐下。

每天早晨7点20分起床,洗漱20分种,然后出门。从鱼洞站出发,乘坐轨道交通到两路口,再换乘轨道交通一号线到小什字站下车,9点前就能到达办公室。

轨道交通三号线列车正在穿过渝澳大桥 图//刘丹

轨道交通六号线大剧院站 图//刘丹

一切,都不紧不慢。

以前,像这样的不紧不慢,是徐芮不敢想象的。

在轨道交通普及之前,她的上班之路就像“打仗”——早晨6点20分起床,洗漱完毕后,狂奔至车站,乘坐公交车。公交车不能直达,需要再换乘一次穿梭巴士,在早高峰时段的滚滚车流里一路缓行。

“迟到罚款是常有之事。”徐芮说,“当时,特别想长出一双翅膀,可以飞到办公室。”

轨道交通建成后,彻底解决了徐芮的烦恼。

事实上,因为快捷、准时、方便。这些年,它已经成为“徐芮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就像“毛细血管”一样,轨道交通是推动城市内畅的“基石”。

在重庆,264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营线,覆盖了主城九区,通达主城多个组团,串联起了机场、火车站、公交枢纽等客流集散地。

现在,这些“毛细血管”正四处延展,缩短着这座城市的空间距离。

轨道交通五号线一期北段、十号线一期相继投用;轨道环线、四号线一期、九号线一期、六号线支线二期、五号线一期南段和十号线二期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到2020年,重庆将累计建成“八线一环”、共45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

到那时候,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将达600万乘次,占重庆主城公交出行客运量40%以上。

徐芮笑着说:“轨道交通,就是我想要的那双翅膀。”

第二重力·产业要素,在“交通大动脉”上奔涌

2017年8月8日,缙云山隧道。

隧道路面被水冲涮后,倒映出点点灯光。

这一天,历经38个月的持续挖掘后,全长3.7公里的隧道终于贯通。

下一步,隧道里就将铺设轨道。

缙云山隧道,是轨道交通一号线尖顶坡站至璧山段最重要的一环。

轨道铺设完毕、列车通行运营之后,璧山区到大学城仅要5分钟,到主城商圈也只需半小时。

对璧山而言,这又将成为一个“融入主城”的绝好机遇。

过去,在不少人眼里,璧山是颇有些尴尬的“主城第十区”——地理位置紧靠主城,却因横亘的缙云山阻隔,并无任何区位优势。

交通不畅,让璧山更像一座“孤岛”,独自寻求发展。

为打破这样的“僵局”,璧山提出了“融入主城”的发展导向,并将发展“道口经济”作为融入主城的主要抓手。

所谓“道口经济”,就是通过提档交通建设,依托交通优势集聚生活资源、生产资料,以吸引商业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融合互动。

对璧山而言,“道口经济”就是通过依托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大动脉,扩大主城和璧山之间的经济互动特别是产业要素的交换,以此真正将璧山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区位优势。

轨道一响,黄金万两。轨道交通一号线的修建,正好促进了这种优势转化。

按照计划,轨道交通一号线通车后,轨道沿线的片区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城向北拓展的重要“承接地”。

“未来,轨道交通一号线尖璧段通车,加之现有几条高速路,这里将拥有8个道口。”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说。

届时,璧山跟主城将抱得更紧。

第三重力·商贸辐射力,在轨道上最大化延伸

2018年3月17日,渝北区金童路。

陈俊怡坐在电脑前,在“百度地图”上选定聚餐地点。

跟陈俊怡聚餐的朋友,在南岸区四公里上班。两人工作的地方,正好一南一北。

“沿着轨道线选定,是最佳的方式。”陈俊嘀咕道。

后来,陈俊怡把地点定在了“新光天地”——一家大型城市商业复合体。

它与轨道交通三号线相连。下班后,陈俊怡和朋友可以乘坐这条轨道线到嘉州路站下车,再从1号或2号出口出站,便可直达。

便捷,是他们商定聚餐地点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而落户嘉州路,“新光天地”相中的也是这里的便捷。

对比较成熟的经济聚集地或产业项目而言,要发挥“水满自溢”的辐射作用,交通历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对人流密度依赖度极高的商贸业更是如此。

而轨道交通,正是提振此类产业的“催化剂”。轨道交通可以吸引资金流、物流和人流,迅速提升产业项目特别是商业项目对周边资源的聚集和辐射效能,促进区域消费的增长。例如日本东京银座,就是“先轨道,后商贸”。

“新光天地”选址嘉州路,无疑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借助轨道交通三号线这一聚集渠道的优势,依托其日均88.5万人次的运载量,挖掘潜在客源,聚集人气;另一方面,拉近与三号线途径的观音桥商圈的距离,形成商圈联动效应,进一步扩展辐射范围,在重庆打造第三个千亿级的据点。

和“新光天地”一样,对于重庆主城星罗棋布的商圈和购物中心而言,“傍轨道而建”已经成为一种“标配”——

轨道交通一号线串联起了龙湖·时代天街、三峡购物广场、龙湖·U城天街,成为一条涌动着商机的“黄金轨道”。

轨道交通二号线连接起大渡口商圈、杨家坪步行街、解放碑步行街,成为舞动主城商贸的“大动脉”。

…………

奔涌往返的滚滚人潮中,轨道交通就这样延伸着重庆产业项目的辐射范围。

第四重力·“梦幻都市”,被“流动风景”点亮

2018年4月6日,嘉陵江滨江路。

李睿拿出相机、仰起头,寻找着最佳拍摄角度。

著名“网红”景点——“轻轨穿楼”

从江苏到重庆,他在山城旅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便是轨道交通二号线李子坝站。

这个拥有“轻轨穿楼”奇景的轨道交通车站,已经成为重庆著名的“网红”景点。

一列轻轨列车驶来,从车站的楼宇中一穿而过。

“太神奇了,果然是8D魔幻城市!”李睿惊叹道,连按快门。

现在,像李睿这样大老远跑来一睹“轻轨穿楼”奇景的游客越来越多。

赋予这个奇景的轨道交通,如今已经成为重庆都市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张“名片”,也正在成为重庆城市提升和产业发展的一种软实力。

而在未来,轨道交通以及沿途的风景,也必然成为重庆旅游“行千里·致广大”的强大助力。

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渝中区决定,建设李子坝观景平台,给车站来一个“提档升级”。

这个观景平台,位于嘉陵新路和桂花园路交汇处,是观看“轻轨穿楼”的最佳位置。平台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建好后面积达800余平方米,能同时容纳旅游大巴6辆、游客约5000人,预计8月可以完工。

与此同时,以平台建设为引领,渝中区启动了区域综合提升工程——

新建步道、增设标识、增加灯光指引,提档配套设施。

增设红绿灯,满足轨道二号线A出口游客到观景平台的过街需求。

设置双向旅游大巴临时停靠点,减少大巴对现有交通的影响。

…………

和李子坝车站一样,轨道交通线及其日夜穿梭的轻轨列车,再加上沿线尽显山城妖娆的风景,已经成了一种提升旅游甚至整个重庆主城城市品质的产业要素。

猜你喜欢
一号线璧山主城
地铁连接你我他
国内
在这里遇见主城
“十三五”时期重庆主城拟打通170条“断头路”
我是挤一号线的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公租房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以重庆主城9区为例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
2010年重庆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璧山分局“四举措”整治餐饮业排污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