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2018-09-10 11:47郑丽丽许航燕应旦红
浙江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腺病毒亚群比值

郑丽丽 许航燕 应旦红

肺炎是儿童常见病,也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内儿童疾病死因之首[1-2]。患儿年龄越小其自身免疫功能越低,所以重症肺炎多见于未满1岁的婴儿[3]。腺病毒(Adenovirus,Adv)是导致婴幼儿致死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它是一种DNA病毒,在1953年由Rowe等[4]首次从人腺样体细胞分离到。已知人Adv有42个血清型,命名为腺病毒H1~H42,其中H7和H3二型是引起腺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所引起的肺炎常较严重,可以致死[5]。关于腺病毒性肺炎的免疫损害机制、重症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研究国内外均较少。本研究通过测

定腺病毒性肺炎患儿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分析重症与非重症患儿以及重症患儿中急性期与恢复期上述指标的变化,希望能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肺炎,及时干预,减轻疾病对人体的损害,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按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并进行咽拭子荧光PCR检测Adv核酸阳性者、诊断为肺炎的60例住院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排除标准:(1)伴有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伴有免疫系统疾病;(3)近期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4)营养不良。其中重症肺炎32例(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1]: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有呼吸衰竭,或发生心血管、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男18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25.1±17.6)个月;非重症肺炎 28例,男13例,女 15例,年龄 1个月~9岁,平均(27.2±11.5)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2ml送检测定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重症肺炎组再于恢复期(住院治疗1周)进行第2次检查;同时行胸部X线、腹部B超、心电图等检查。两组患儿的治疗按照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设定处理,重症肺炎患儿供氧,部分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患儿均未使用丙种球蛋白,无死亡病例。

1.3 T细胞亚群检测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使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MultiTEST试剂盒,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将100μl抗凝血加20μl荧光单克隆抗体,同时作阴性对照。避光室温作用20min,溶去红细胞后,固定剂固定。通过MultiSET软件分析得到上流式细胞仪测定,以阴性对照测出本底参数,调节荧光补偿,设定阳性参数值,软件将计算出阳性表达细胞比例,从而得出CD3、CD4、CD8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计算出CD4/CD8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重症肺炎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低于非重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2.2 重症肺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T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重症肺炎患儿恢复期 CD3、CD4、CD8及 CD4/CD8比值均高于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0.01),见表 2。

3 讨论

AdV为DNA病毒,在感染机体细胞内复制的周期中,可引起细胞的溶解和死亡。在引起坏死的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炎性介质也起着重要作用[6]。当AdV感染机体时,首先会激发炎症反应,这是人体进行抵御的首要反应,会引起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发生紊乱,严重时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7]。

表2 重症肺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T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在胸腺内分化发育成熟后,移行至外周淋巴组织的T细胞区,执行特异性免疫应答,参与机体中重要的细胞免疫功能。CD4是协助发挥免疫功能的细胞,CD3为成熟的T细胞,CD8则是免疫抑制细胞,而CD4/CD8的比值则是综合反映了机体整体的免疫状态。当机体受感染时,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或功能发生改变,机体就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当CD3、CD4 T淋巴细胞受刺激后,大量增值分化成Th1、Th2淋巴细胞,具有广泛的免疫应答正调节作用,反映机体免疫调控情况[8]。Th1介导细胞免疫过程,Th2参与体液免疫过程。CD3、CD8 T淋巴细胞为抑制/杀伤性T淋巴细胞,多表达在Ts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细胞)上,Ts淋巴细胞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具有抑制机体免疫应答或细胞毒的功能。正常情况下CD4 T淋巴细胞与CD8 T淋巴细胞相互制约,产生适度的免疫应答,既能清除异物,又不损伤机体自身组织,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9]。

本研究发现,腺病毒肺炎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D3 T淋巴细胞、CD4辅助性T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非重症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dV感染患儿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与既往相关研究结论相符[10-12]。CD4/CD8的比值是反应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之间平衡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两者互相制约达到平衡。本研究中AdV感染时重症组较非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D4/CD8的比值均显著降低,提示AdV感染后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在恢复期外周血CD3 T淋巴细胞、CD4/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急性期有明显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免疫紊乱重新达到平衡。

综上所述,AdV所致重症肺炎发生时,患儿外周血CD3 T淋巴细胞、CD4辅助性T细胞、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4/CD8的比值均降低,提示AdV感染患儿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经治疗后,恢复期这些指标不同程度回升,提示检测这些指标,可能有利于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判断,为腺病毒肺炎的严重程度和疗效判断提供客观监测依据。

猜你喜欢
腺病毒亚群比值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1例后备蛋鸡禽Ⅰ群腺病毒病治疗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可溶性B7-H3与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相关性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