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A联合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的评估价值

2018-09-10 11:48胡进曲娟季巍伟陆霞
浙江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眼震前庭头晕

胡进 曲娟 季巍伟 陆霞

前庭周围性眩晕约占所有眩晕的70%[1]。老年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发生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可能性更高。近年发现,部分患者眩晕症状及眼震消失后,仍有遗留持续性存在的非旋转性头晕、行走不稳以及漂浮感等症状,被称为残余头晕症状[2]。目前,针对这种残余头晕症状的严重程度评估使用较多的是眩晕障碍量表(DHI量表),但仅局限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4],其它前庭周围性疾病伴随残余头晕症状应用此量表的报道不多。本研究收集前庭外周性头晕患者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分和DHI量表评分的资料,探讨HAMA联合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中的评估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并且年龄>60周岁的患者160例,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84例,前庭神经炎50例,梅尼埃病26例。按照是否发生残余头晕症状,分为有残余头晕症状组(62例)和无残余头晕症状组(98例)。残余头晕症状定义为持续的头部昏沉感,头部移动、起身及走路时短暂的不稳感等。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06年发布的关于BPPV诊断标准[5];梅尼埃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国际Barany学会(CCBS)、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欧洲耳科及神经耳科学会(EAONO)、日本平衡研究学会和韩国平衡学会共同制订颁布了2015新版梅尼埃病诊断标准[6];前庭神经炎诊断标准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应的前庭功能检查,排除其它病因[7]。排除标准:(1)由外伤引起的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前庭中枢性眩晕的患者;(3)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量表测定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一般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以及眩晕方面的体格检查,对有需要的患者行头颅CT检查或头颅MRI检查及五官科行听力方面检查。

1.2.2 量表评定 本次研究选取HAMA和DHI量表进行评定。HAMA量表主要反映患者的焦虑状态。DHI量表主要分为躯体(P)、功能(F)、情绪(E)三大部分,可以较综合地反映残余头晕症状的状态。在患者眩晕和眼震完全消失后的第1、7天进行DHI和HAMA量表评定并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DHI与HAM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AMA和DHI评分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HAMA和DHI评分的比较(分)

由表1可见,眩晕和眼震消失后第1天,有残余头晕症状组的HAMA、DHI评分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7天时,有残余头晕症状组的HAMA、DHI评分仍高于无残余头晕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有残余头晕症状组第1、7天DHI和HAMA评分的相关性 见图1。

图1 62例有残余头晕症状组患者第1、7天的DHI和HAMA评分的散点图(a:第1天;b:第 7天)

由图1可见,第1天时DHI评分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r=0.540,P<0.01)。第 7天时 DHI评分与HAMA 评分亦呈正相关(r=0.465,P<0.01)。

3 讨论

眩晕症状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就诊患者也越来越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当前庭外周性眩晕的患者经过治疗,眩晕及眼震完全消失后,仍有一部分患者遗留有残余头晕症状。很多老年患者因此不敢进行活动和行走,甚至发生长期的慢性主观性头晕症状[8-9],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对于此类残余头晕症状产生的原因仍不完全清楚,国内外较多学者认为焦虑是其中的一个原因[10-11]。但是目前的报道仅仅停留在外周性眩晕中最常见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症状,对于其它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引起的残余头晕症状的报道较少,并且对于焦虑和残余头晕症状之间的关系目前文献报道也不多。

本研究通过收集常见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患者的HAMA、DHI量表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中有残余头晕症状组的DHI及HAMA评分在眩晕及眼震消失后的第1、7天的结果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有残余头晕症状组患者的第1、7天时DHI和HAMA评分两者之间均存在正相关,表明焦虑在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残余头晕症状中占了较大的比重,这和BPPV患者残余头晕症状中的报道相一致[12-14]。还有文献提示,在老年BPPV患者复位后功能和躯体症状基本恢复正常,但情感心理方面仍有损害,残余主观症状可能持续存在,需要进一步治疗和随访[4],这也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老年BPPV患者在眩晕消失后焦虑症状不仅仅是引起残余头晕症状的主要因素,焦虑症状也是引起残余头晕症状的主要原因。如果对这些前庭外周性眩晕残余头晕症状的患者不进行干预,将使患者长期处于担心害怕的状态下,不敢进行活动,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绝大部分关注点都在前庭康复治疗上[15-16]。但是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在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残余头晕症状患者中,不仅仅要针对他们进行前庭的功能锻炼,还应关注其焦虑状态,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案更有利于患者残余头晕症状的恢复。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可放在寻求残余头晕症状患者抗焦虑治疗的标准上,对于达到相应标准的患者可加用相关的抗焦虑药物治疗,从而达到精准化治疗的目的。

猜你喜欢
眼震前庭头晕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①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