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了王维

2018-09-27 20:33陈才智
博览群书 2018年8期
关键词:李杜诗坛盛世

陈才智

大唐三百年,缔出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足称盛世,李白和杜甫一向被视为盛世的代表。但是,王志清的《盛世读王维》告诉我们——王维才最擅表现盛唐气象,王维诗才是盛唐正音!虽然王志清讲,并无厚王而薄李杜之存心,而且李杜是不可颠覆的,拿王维是不可能压李杜的。但仍然难免令人联想起,三百年前另一位王姓作者——喜王孟清音、倡神韵之说的王渔洋,其《唐贤三昧集》独宗王维之清远,以剔出盛唐真面目相号召。今王志清再举尊王之旗,抑或踵武其同姓先辈乎?

细阅之下,方知非也!王志清崇倡王维其人其诗,发乎内心,源自深研,远绍民国之闻一多、梁实秋,近承当代之林静希,外鉴美利坚之宇文所安,然早已融而能化,化而无痕,呈现自家面目矣。

在盛唐的天空之下,功多承先的李白,开拓出高远之美的方向;功多启后的杜甫,展现出深远之美的可能;而王维则以其静与清,代表着平远之美的维度。对于王维诗歌所独具的平远之美,王志清分析说,王维的诗使人宁静,使人平和,使人灵慧。在当今经济、科技等迅猛进步之际,王维诗中“心与广川闲”(《登河北城楼作》)那种令人身世两忘的宁静,分外令人稀罕;王维笔下“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闲”(《寄崇梵僧》)那种悠然林下的平和,格外令人向往。因此王志清问道:“当我们走进王维诗里,心定神逸而灵慧自现,我们的人性精神与生存状态‘那得不佳呢?”诗意地栖居,正是王维的最佳写照!

飘逸豪迈的高远之美,沈郁顿挫的深远之美,清逸典雅的平远之美,究竟何种风格堪为诗道正传,可谓见仁见智。在习惯了李杜并称分霸诗坛的诗歌批评视野中,早有人打抱不平。明人陆时雍(1585?—1640)就曾分辨说:

世以李杜为大家,王维、高岑为傍户,殆非也。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第律诗有馀,古诗不足耳。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世之言诗者,好大好高,好奇好异,此世俗之魔见,非诗道之正传也。体物著情,寄怀感兴,诗之为用,如此已矣。

虽言古诗不足,但诗道正传却是离象得神、披情著性的王维一路。可惜这一观点未被得到广泛附议、响应和认可,但至少促进了“三分诗坛李杜王”这一共识的形成,清人于此多有阐述。诗坛领袖王渔洋,更是推崇备至,称扬说:“读摩诘诗,多少自在……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可谓妙论绝评。言外之意,“工”“奇”“秀”“雄”或可及,惟“多少自在”,出自天性,来自性灵,成于才气,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故高不可及!令人想起宋人敖陶孙(1154—1227)《诗评》所云“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秋水芙蕖,本自清丽绝俗,一派天然,而迎风自笑,其风姿神韵,愈令人心醉神往,真是贴切而迷人的赞扬,正堪为名高希代的王维写真。

但尽管如此,近代以来的文学史书写,李杜仍旧始终高居王维之上,虽偶有“三分诗坛李杜王”之议,但从独立成章而论,上世纪为白居易,新世纪是李商隐,真正足以与李杜三分诗坛的王维,却有意无意中被冷落了,被忽视了。以致于近年来王维研究会的重要主题之一,即为王维争得独立成章的文学史地位。毕竟文学史体现着重要的书写权力与意志,一旦成为教材流行开来,影响自然比文章和选本要有效得多,也深远得多。

当然,文学史教材毕竟要以学术研究为根基。而深研王维研究20余载,编注《王维诗选》、著有《纵横论王维》和《王维诗傳》的王志清,自然完全有能力也有资格为王维重新界定其文学史地位。这部15万字的著作,正是这一努力的最佳实绩。这部著作最令人钦服之处,是其中十讲所建构起的十个专题研究,皆得自扎扎实实的文本细读和潜心品悟,王志清自道品读王维之心得,称感受到其诗所写,一切皆变动不居,空幻不实,却又美不胜收。诗人凝神于景,心入于境,心似乎消失了,只有大自然的缤纷绚烂,转瞬即逝的夕阳,时明时灭的彩翠,合而复开的绿萍,若隐若现的烟岚,都在契合刹那永恒这一本真之美,让人领悟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物态天趣,而且是一种宇宙、人生、生命的哲理,是一种哲理化的禅悦的诗性情感。这天人、物我、诗禅、意境皆得合一的心得阐发,正得自其细读、精鉴与妙悟。

因此,《盛世读王维》这一书名所谓“读”,不容忽视,值得玩味。古人讲渔樵耕读,读是关键。若云“渔樵耕读一人兼,诗文书画四艺全”,王维可谓最称其选。《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读”,既有诵读之义,亦有抽绎之义,故也可理解为研究。王志清以“读”命名,然其中多有其深入研究、孤心自得之见。

再来看书名所谓“盛世”,此二字更值得留意。与王志清以往著述不同,和其他作者的王维研究论著有别,这部著作主要着眼于在盛世背景之下阅读和理解王维其人与其诗。上个世纪50年代,有学者拈出“盛唐气象”,用来概括开元、天宝间诗歌鲜明开朗、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此后又由一种诗歌特质,扩展到整个文艺,乃至文采风流、恢弘壮阔的时代特征。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以其强大的国力、广阔的疆土、开放的心态为底蕴,确实呈现出一种盛世的时代特征,包括艳丽明快的色彩,生动自然的情调,博大恢弘的气势,雍容华贵的风度,昂扬进取的精神,兼容并蓄的性格等。

那么,盛唐气象的最佳代言人,究竟是李杜,还是王维?读过此书,答案正是后者。作者告诉我们,盛唐最盛行的是王维诗风,回答了为什么王维最擅表现盛唐气象,以及为什么王维诗才是盛唐正音,诗教极品,更在山水诗之外,论证辋川别业的营造亦为一绝。另外,王维还是盛唐边塞诗第一人。人们对王维的第一印象,常常隐居在幽美山水间,不食人间烟火,但其边塞诗创作表明,王维亦有充满豪侠之气的一面,像《陇西行》《观猎》《出塞行》,无不慷慨义气,《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义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更充满理想主义的浪漫气息。这样的浪漫气息,将慷慨激昂与清静超脱的两极,有机而入微地融于一人,才铸就盛唐边塞诗第一人的王维。种种分剖详析,最后得出天下文宗推王维、文采风流第一人的结论。这一结论绝非是故作惊人之谈,而是言之成理,昭昭可按。

确实,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王维,不仅是盛唐最早获得声誉的诗人,也是开元、天宝时代名望最高的诗人,当时诗坛上崇尚和盛行的不是李杜的诗风,而是久居盛唐诗坛中心的王维的诗风,李杜的诗名都不如王维。唐代宗称王维为“天下文宗”,“名高希代”;唐人窦臮《述书赋》谓王维“诗兴入神,画笔雄精”,其兄窦蒙之注云:“右丞王维,字摩诘……诗通大雅之作,山水之妙胜于李思训”,其名望“首冠一时,时议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而未提及王维的同龄人李白;殷璠天宝十二载编《河岳英灵集》,选王维诗15首,在《序》里说:“粤若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列声名久播的王维为盛唐诗人之首,而未提李白。李白在长安出名,比王维要晚至少二十年,杜甫扬名则更晚在中唐之际。

王维冠绝一代的盛名,主要来自其诗歌创作,名篇如《相思》(红豆生南国),《杂诗》(君自故乡来),《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大都广为流播,妇孺皆知。王维这些诗句的影响,用杜甫的诗来概括,即“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其八)!尤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一联,写早朝开始,重重宫门大启,万方官员齐集宫殿拜谒天子的景象,气势宏丽典重,且生动精妙;风调高华博大,而冠冕和平,被视为体现“盛唐气象”的最佳例证,书中屡有称引,分析详明切实,读者可以细赏。

有学者分析,在进士文化背景下的唐朝,因为无缘进士科举,李白心中生出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劣等感。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分析可谓搔到了痒处。从蜀地入京的商人之子李白,屡经打拼,从自卑走向超越,直面孤独与客寓之思,才真正走出被王维光辉所笼罩的盛唐诗坛,别成一代诗仙。杜甫更是在自信与自卑的双重节奏里,酿就其所特有的沉郁与顿挫。惟有王维,早慧而敏悟,沉着而深情,俊美而儒雅,不仅盛唐,即使放眼全部唐代三百年间,若要选择一位代表性诗人,我也会投王维一票。如此风华绝代,一代诗匠,兼精禅理,诗文之外,精通佛道,既擅绘画,又工草隶,性娴音律,妙能琵琶,如此多才多艺,堪称文艺全才,又立性高致,仪形秀美,慧敏沉着,器神卓绝,难怪年轻时便名动京师,宁薛诸王,富貴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王维今存的374首诗,从辋川山水清幽宁静的体悟,到都市富丽堂皇气势的渲染,从汉江山川苍茫壮阔的刻划,到边塞沙碛壮丽奇景的描绘,涵容着京都文化、隐逸文化与边塞文化这三种文化样式,无不体现出盛唐富庶安定的社会图景,风调雨顺的盛唐气象。 在风格上,则以清澹简远为底色,或浑厚壮丽,或俊爽奇峭,或秀逸典雅,皆贯之以高洁淡泊、悠然闲远、潇洒儒雅的风韵,因此代表着盛唐的正音,审美的主流,诗匠文宗之誉,信非虚美。从这个角度讲,富有贵族气质的王维确是盛世特产、盛唐代表,也只有煌煌盛世、巍巍大唐的土壤才能孕育得出!

今逢华夏民族伟大复兴之盛世,国家方倡导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与深入研究,作为盛唐代表的王维,自是题中应有之义,盛世读王维,正“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山中与裴迪秀才书》)!恰如书中所言,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更需要高品质的文艺鉴赏活动,以求得精神生活的平衡。王维诗是盛世物质文明的精神结晶,充满静气、清气、和气与灵气。这是“盛世读王维”的最佳理由,因为王维为中国传统诗歌定下了静赏自然的标准,调理性情的基调;阅读王维其人其诗,正是一种高品质的文艺鉴赏活动,不仅可以获得艺术上的滋养与陶冶,而且能够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逸,精神的闲适。

尤其富有对症之义的是,当今城市工业化速度加快,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个体的孤独、焦虑、困顿等负情绪日益蔓延;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疏离、对立的张力,日益加大。因此,对闲适安宁的渴望与追求,亦相应更为强烈。代表着盛唐生态美学最高典范的高人王维,其知足保和的人生观念,风流蕴藉的品性格调,闲静适世的志趣选择,亦如其秀逸典雅的诗歌艺术,正显现出夺目的当代价值!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李杜诗坛盛世
刘良玉
和李杜合影
盛世钟声
祝贺彭城女子诗社成立(新韵)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老来学艺
盛世之美
秋兴
诵读“李杜”时的遐思
国际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