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峥嵘读初心》绝不只讲故事

2018-09-27 20:33任伟
博览群书 2018年8期
关键词:全书理想信念初心

任伟

近年来,革命历史读物纷繁迭出。回顾先烈事迹,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是此类题材的基本宗旨。而如何围绕一个给定的旋律,利用常见材料,写出新意,触动当下,则是此类题材的普遍难题。革命年代令人振奋,因为那里有激情、热血、炮火、眼泪与理想。但是很多年后的今天,斗转星移,人们早已从那个时空中抽身而出。在窗明几净的桌前,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在周而复始的平淡日子里,通过阅读,虽然依旧可以知道那些遥远年代的故事,但若仅仅止于“知道”,而心无涟漪,实际上是精神遗忘。因此,一本好的革命读物,绝不能只是讲故事,它应该通过文字的力量,促使人们在思想中演绎过去,在情绪激荡中拥抱未来。毕竟,历史只有从过去中苏醒,才能点亮现实。而史家的裁斷取舍、排列铺陈及言情叙事能力,则决定着历史苏醒的程度。由此可见,革命通俗读物之完成,绝非易事。新近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100个经典革命故事》(以下简称《回望峥嵘读初心》),其叙事简洁,言理明晰,事例择取亦极具慧眼,可谓此类题材中的典范之作。

首先,《回望峥嵘读初心》一书不仅有大关怀,而且不乏方法论上的突破。全书由100个经典革命故事构成,这一百个故事中,人们熟知的“红井”“朱德的扁担”等占据一小部分,除此之外的更多故事是原生态的,是通过调查研究挖掘出来的底层故事。全书中,平凡人的可歌可泣与革命领袖的雄才伟略交相辉映。应该说,这是史学书写中的一大突破。我们知道,革命的辉煌是由千百万人流血牺牲铸就而成。虽然在意识层面,传统史学也在高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进入到写作阶段,“人民群众”往往被抽象为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没有具体的人和事,只见口号与结论。不得不说,缺乏具体内容的革命书写,看似在弘扬正能量,但实际上,那种老套的思维、程式化的语言、不断翻炒的冷饭,恰恰掏空了革命的真精神,同时也损耗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致使原本活力四射、底蕴丰厚的革命变得索然无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回望峥嵘读初心》做出了回应与创新。它不仅讲毛泽东、朱德、刘少奇,而且讲了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例如用脚蘸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的莲花君子刘仁堪,“死到阴间不反水”的江善忠,马前托孤的李美群,智送情报的项与年、一生供奉方志敏的周桂兰等。这些性情饱满的小人物的故事,不仅极具可读性,而且让革命活了起来。全书没有刻意去强调“人民”的概念,只是将那些牺牲的、奉献的、担当的、血泪的细节琐事娓娓道来。但读罢之后,掩卷沉思,“人民创造历史”的信念,却不由得从心中升起。

其次,全书结构得当,布局精妙。革命史讲述,最怕有故事而无中心,有情节而无义理。《回望峥嵘读初心》一书,洋洋洒洒描写了100个事件与人物,初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实际上,每一小节都精彩别致,而各小节又都能围绕一个中心,井然有序的铺陈开,最后合成一大篇。全书共有六大篇章,100个故事分别镶嵌其中,用来阐释各篇之具体内涵。而这六大篇章又共同构成全书的主旨,即“回望峥嵘读初心”。此番安排,可谓是有纲有目、纲张目举,环环相扣。全书分而观之,各情节或令人潸然泪下,或令人扼腕叹息,或令人豪情万丈。例如,段子英八年寻党,池煜华终生守候,三女跳悬崖等事迹,可以说即便是铁石心肠,也必为之动容。阅读不仅是为获得知识,而且也是情感体验。从这个角度说,寄情入心是本书的第一特质。此外,将全书合而观之,它又从感性升华到理性,总结出纪律规矩、群众立场、务实担当等一系列准则,可谓是喻理入脑。总而言之,得益于全书卓越的结构安排,理想信念不再空泛,而是有血肉、有骨骼的真实存在。感动一阵,牢记一辈子,应是读罢全书的最终感想。

再次,全书以事论理,内容形象生动,蕴意隽永绵长。《回望峥嵘读初心》主要围绕六个核心概念展开,即理想信念、人民立场、务实担当、奉献牺牲、纪律规矩、清正廉洁。毫无疑问,这几个概念既是对历史的精炼总结,也是时代的热点。在既有论述已汗牛充栋的情况下,如何讲出新意,实在是很大挑战。《回望峥嵘读初心》一书别出心裁,很好的突出了重围。其关键之处在于,它避免了单纯的理论说教,采取以案例解说概念的方法,使得事理交融,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在理想信念一章中,书里没有列举任何条条框框去解释什么是理想信念,而是讲了一系列故事。其中有毛泽东不图升官、不图发财、不图养家糊口的一心为公;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的不屈不挠;贺龙不要黄金,不要高官的一心闹革命;陈毅安的“新婚殉党”;陈发姑“为夫守望一百年”的坚持。这些事例虽无一言直接提到理想信念,但实际上又无不从各个侧面阐述着理想信念。人民立场一章中同样如此,它讲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故事;讲了朱德为战士补草鞋的故事;讲了陈毅赔水桶的故事;讲了彭德怀修建红军桥的故事。这些事例感染人、激励人,但最关键的是,它引导着人主动去思索什么是人民立场,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是担当务实等。毕竟,理想信念绝不可能从外部硬塞进头脑,它一定是内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回望峥嵘读初心》一书意义重大,因为它在叙述策略上避免了填鸭式的灌输,采用了借事言理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书中的事例循循善诱,让人们自己去探寻答案。如果说人们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那么《回望峥嵘读初心》一书在这个意义说应是最好的教育读本。

最后,文字干净,表述流畅。全书共有100个故事,每个故事约千字左右。短短千字文,写人活灵活现,写事言简意赅,总体而言,各篇章都风趣饱满。大体来说,为文不外乎有深描与速写两类。本书博采众长,既有深描又有速写,如林瑞笙牺牲自己救战友、马弈夫飞身堵抢眼等章节,就深描细节,极尽营造烘托之能事,使得画面栩栩如生。此外还有些章节,如毛泽东、周恩来刹酗酒风,陈云铁面整顿兵工厂等,则是从大处着眼,三五笔关键之处,便勾勒出老一辈无产阶级的人格风范。再有,全书在写人叙事之余,还偶发议论,精彩语录俯首皆是。如“旗帜就是方向,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有希望,才知所趋。”“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经得起胜利的考验,能做胜利时的英雄,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能做失败时的英雄。”“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有盐同咸,没盐同淡。”“不能一味地追求不合实际的利益而忽视工作的现实可行性。”凡此种种,都可见作者的笔力与识见。

概而言之,《回望峥嵘读初心》在时代中是出类拔萃的,无愧为一部充实而有光辉的历史读物,在可见的年代里,必将熠熠生辉。

(作者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全书理想信念初心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图片资料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从整体入手提高整本书阅读成效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一个人的邮局 邮递员坚守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