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样用

2018-11-07 08:03山东省莒南县文疃中学蒋玉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父爱

■山东省莒南县文疃中学 蒋玉冰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如一股春风吹遍沂蒙大地,我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推行3年多,“海量阅读”“一课带多课”“返三归一”“单元整体推进”等观念深入教师内心。其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这项课改实验的重要载体,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学期6本,分别配合教材中的6个单元。丛书中文章篇目多,信息量大,要求在课内配合阅读,因此,如何有效使用丛书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校教师根据学情,整合教学资源,对“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进行了高效合理的使用。

一、积极推进“1+X”课型

这个“1”指的是教材中的一篇课文,“X”指的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相关的一篇或多篇文章,即在一堂课中,学习一篇教材中的课文,再拓展一篇或多篇丛书上的文章,最后进行课堂小练笔,总称为“1+X”课型三部曲。在时间分配上,学习教材课文20—25分钟,阅读丛书10分钟,写作10分钟左右。

学习教材课文时,选取一个或两个语用点进行教学,这个语用点就是教材课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再从丛书中找与本课学习重点相关的文章,学生在阅读丛书文章时,圈点、勾画、批注、思考并互相交流。最后是针对教材训练点的片段写作,完成之后,找两名学生展示所写文段。 如学习《背影》时,我就采用“1+X”课型进行教学,将围绕线索如何选材、细节描写的作用确立为教学的重点,配合阅读丛书中《父亲的自行车》一文,思考预设问题。最后,写作表现父爱的细节描写片段,如骑在父亲肩头的细节、父亲牵着手过马路等生活场景。

二、用不同的课型落实阅读和写作

选取与教材文章在主题、体裁等某方面相同的一组丛书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在一堂课内完成,就是专题阅读课,这需要教师先选取合适的专题。如学完《背影》一文后,我在丛书中选取一组表现父爱的文章 《父亲》(苏童)、《父亲的半瓶酒》(贾平凹)、《父亲赠我的座右铭》(黄大能)、《一位父亲的责任教育》(恩灿)、《“窝囊”的父亲》(张正直)等,引导学生学习这组文章表现父爱的写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在受到情感教育的同时,也对这类文章的写法有了自己的心得——《父亲》一文采用对比写法,《父亲的半瓶酒》叙事详略得当,《“窝囊”的父亲》中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等。

自主阅读课是在教读课的基础上,紧扣能力培养,真正落实自读,深度追问“如何自读”和“读出了什么”。学生进行自读时,借助文中批注初步感知文章,进而自己学写批注,深度阅读文章,最终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等文章后,教师以“学会学习说明文的方法”为训练目标,让学生自主阅读丛书中的 《故宫博物院》(黄传惕)、《巍巍中山陵》(刘叙杰)、《曲阜孔庙》(梁思成)、《晋祠》(梁衡)等文章,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找句子分析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好处。

其他还有品味语言特点的自主阅读课、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自主阅读课等。如阅读苏童的《父亲》一文,可以给我们写作以选材方面的启示。作者一边写一位美国父亲,一边写自己的父亲,将二者进行比较。而在赵丽宏的《母亲与书》一文中,母亲从单位里借书给“我”读,过生日时买书送给“我”。据此,学生可以加以扩充,写成一篇表现母爱的记叙文。读《那一天,我终于读懂了爱》一文,我们可以学习以“红书包”为线索、采用对比手法表现父爱的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以描写某种事物为角度表现父爱;或运用对比手法,比较父亲与母亲对待自己的不同,表现父母不同方式的爱;或把别人的父亲与自己的父亲进行比较,表现父亲对孩子不同形式的爱。

三、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比较实用的活动有课前小演讲,写读书笔记、写作日记,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课前小演讲,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把好文章推荐给同学,并说明推荐理由。

读书笔记有不同的形式,都可以进行尝试。做符号式笔记时,直接在书中用各种符号勾画出来感兴趣的内容即可,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做摘录式笔记时,除必要的作者及出处等项目外,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如选文应描写生动,或哲理深刻,或语言凝练;可以分门别类,如表现亲情的为一组,表现友情的为一组等。教师可以每周布置适量的读书笔记任务,统一查阅,选出好的在班内让学生传阅。

写作日记并不是写自己每天的见闻和感受,而是读书之后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提炼某个主题,选取适当的材料进行的写作。如读了丛书中《花落的声音》一文,学生可以想象花开时的声音有鸟儿的声音、花瓣绽开的声音、蜜蜂飞舞的声音、赏花人的笑声等,这样写成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坚持写作,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自然会主动联想和思考。学生的写作日记中有这样一些题目:《家乡的水果》《我为生活写首歌》《珍惜生命中的感动》《有一缕阳光叫母爱》《语文课上的一瞬间》《老师们的“用兵策略”》《我眼中的“大丈夫”》等。这些题目多半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创作的文章有真情实感,文通句顺又生动充实。

在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路上,教师必须俯下身子、静下心来,怀着对语文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担当,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首位,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与学生一起探寻语文学习的真谛。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父爱如山
“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文本整合
我的“语文主题学习”探索之旅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
山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