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8-11-20 11:56赵伟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兴趣习惯思维

赵伟平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在当前形势下也在不断地改进,传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频出不断。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好动、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兴趣;习惯;思维

当代的课堂引入了以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高效性、及时性等优势著称的信息技术,使新的教学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及业务文化素质,构建新颖高效的数学课堂,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而使我国教育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利用情境养成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叛逆心重、爱玩、爱动、好奇心强、注意力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无法过长,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怎样改变这一现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这也是对我们初中数学教师的一大考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丰富的辅助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面对众多的信息和生动的图片讲解时,大多数会呈现出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会慢慢发展为认知兴趣,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良好

习惯。

但也应该注意,设计问题情境要依据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课堂上学生的活跃度,有些数学问题用常规的教学手段过于枯燥、繁琐,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些桎酷时,我们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真实的场景得到再现,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情境设计的展现中不能过于重视形式,一味追求活跃度,这样反而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我曾经讲过一节有关练习题计算的课,课堂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刚开始闯关时,学生兴致高涨、积极参与其中,但随着难度的增大,能够参与的学生已经寥寥无几,这时课堂对于他们也就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那几个学生,大部分学生已兴趣缺乏。通过这节失败的课,让我明白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它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适当利用信息技术。

二、让亮点激活学生的思维

要想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就应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抽象思维。这样教师就要熟读教材、吃透教材,搜集相关教学资料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要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及盲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不仅能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创新性。

比如,有一次在一节数学复习课上呈现了这样一个亮点,很多学生做错了一个类型题,他们把分式的化简当作分式方程。这时我没有让“错误”简单地溜过去,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集思广益,阐述自己的看法,此时才发现这“错误”是如此美丽。由此,激活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抽象思维的不停深化,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创造性。可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亮点能促进其灵感的萌生,提升其思维的能力,此时,教师就要做到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智慧展现出不一样的光彩。

三、让师生在学习中体验美

热爱美是人的本性,好的事物总能让人们多一份关注与欣喜。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好,从而使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更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旋转》这一课的中心对称知识点时,我将学生分成组收集生活中常见对称的事物,我还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将生活中的对称美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展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这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在观赏天然美的同时,自然发掘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而引发出他们对对称本质的探究,了解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体味生活、体味社会的意识。然后我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对称图形,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中包含着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等,它们蕴含着简约统一的美、图形的对称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等。但是学生未必能体会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数学中的美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之美。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扩展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体会到数学的美,从而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赵令平.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2014(7):37.

[2]拉多.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2014(2):151.

猜你喜欢
兴趣习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