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

2018-11-20 11:56刘国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刘国艳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古代文化宝库的亮丽明珠,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如今大力提倡学习传统文化的号召下,古诗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更要求具备分析、赏析的能力。由此,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与素质教育理念,逐步创新教学方式,开阔教学视野,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出贡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巧妙背诵;品析韵味

古詩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中考试题的必考内容。学好古诗词,懂得品味赏析,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夯实语文知识基础,还能强化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从目前教学实况来看,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内容能力尚可,基本可以达到考试考核要求;但在分析、赏析诗词等方面的能力并不达标。究其原因,主要是相比现代文阅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越来越薄弱,足以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短板。基于此,内容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一是帮助学生巧记古诗词,增加内容积累,为进一步分析内容奠定基础;二是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将所学内容有效升华,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

一、巧妙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1.由点及面,善记关键词

这里的关键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每段内容的开头字词,二是能够让学生联系整篇课文的重要词汇,在朗读中记忆关键点,通过关键词在脑海中勾勒整篇课文的框架,再将各部分内容分别背诵,最后合为整体,进而达到化零为整的效果。以《观沧海》为例,这首四言绝句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看到波澜壮阔的山河景象时由景生情,借气壮山河的气势表达个人抱负,用充满激情的笔触体现了自己心系天下的情怀。从题目的“观”字既能体现作者的豪迈之情,同时也是背诵这首名诗的方法。诗内容前四句写景,学生记忆时可以“沧海”“山岛”“树木”等为关键词,在脑海中想象作者的写景顺序,从关键词入手,以点连线,将景色串联起来构成作者笔下的雄伟画面;后三句抒情,从“日月”“星汉”等入手,理解作者情感的同时,教师可适当补充诗歌创作背景,深化学生的感知。这篇诗文内容不长,背诵难度适中,重在感悟作者寄予其中的思想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学生也可以再次强化学习内容,这一方法也可用于记叙文内容,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结果等关键词展开背诵,更能提高学生的背诵效果。

2.多看巧用,参加诗词会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主持的古诗词文化活动,影响力巨大,主要考查参赛者的文化积累和应变能力,其中很多内容学生已经学过。教师可在课前剪辑视频内容,将所学内容有效整合,在课上播放由学生作答,能够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如果学生能答出来,会激发他们继续积累的热情,如果难倒学生,同样也能促使他们积极背诵。这种方法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出效果,教师可在每堂课抽出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参与,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观看视频中的参赛者讲述自己的记忆方法,学生也可学到一二,可谓一举两得。

二、深度分析古诗词的意蕴

通过巧妙背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接下来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分析古诗词、体会意蕴之美、提高文化素养的要求。

1.走进诗词画卷,同作者深度交流

一篇千古流传的名世之作,蕴含作者的毕生心血。文虽短小而内涵深厚,经过时间的洗礼,又赋予它更多的深意。上课前,教师精心备课,准备好相关资料;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画卷,欣赏作者笔下的风景,倾听作者的理想,感受他倾其所有报效祖国的热情;又或者感受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般的狂傲不羁,不为世俗所羁绊,也不屑同流合污,偏要做那与天地同行的逍遥人。

2.踏入世外仙境,品味作者妙笔

古诗词中描写景物的内容颇多,无论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幽静之美,或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清爽之风,抑或“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深长意味,还是令人向往又不得的世外桃源美景,都体现出作者的造画能力。在诗词中,祖国山河美景净收笔下,每一句都令人遐想。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叹的同时要学习吸收诗词各种写作方法,从欣赏开始,锻炼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发现美的能力,再从模仿入手,从细节上雕琢,不断打磨,逐步提高学生斟酌推敲的能力。之后试着自己创作,不要求工整对仗,能提笔开始就是大的进步,记录生活点滴并转化成简单的诗句,为的是在沉醉于古诗词的美景之后也能有所收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古诗词是打开这座瑰丽宝藏大门的钥匙。通过古诗词教学,我们有幸瞥得深厚文化之冰山一角;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古诗词,能够让学生内心越来越丰富,积累的文化知识底蕴愈发雄厚。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期望能与其他优秀的古诗词教学能手切磋技艺,取长补短,为提高古诗词教学能力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苏航.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D].内蒙古大学,2012.

[2]徐朝晖,叶红珠.基于接受美学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J].语文天地,2007(5).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