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效作业的一些思考

2018-11-20 11:56陈义杰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有效作业批改历史教学

陈义杰

摘 要:历史教学不仅是上课的这一过程,它包括了备课过程、上课过程、课后巩固以及测试过程。大部分老师对上课和备课十分重视,但缺乏对作业这一课后巩固重要措施的设置。主要通过分析历史作业布置的现状、有效作业设置的原则、如何设置有效作业以及有效作业的批改上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所得初浅地探讨下历史有效作业的一些基础性思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作业;现状;原则;设置;批改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和衔接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非常重视45分钟的上课质量,也就是现在十分注重的有效课堂教学,但经常忽视了作业的设计和批改等问题。当然,这有着诸多的原因,比如个别初中学校不重视历史学科,或学生存在着主次分明的学科思想,致使历史学科的教学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地位。而且初中历史容量大而课时少,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几个教学班,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颇大,如果不能较细心、精心地准备有效作业,将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历史作业的现状

1.从形式上而言,学生没有选择权利,只能被动接受,致使学生对历史作业存在厌倦、敷衍应付。老师通常只是布置一些练习册或书本的课后思考题,陈旧、单一、千篇一律。不能给予学生新奇感和创造性,自然也就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难度上而言,作业也经常缺乏层次感、递进性和差异性。学生个体存在学习的差异,在知识的构建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模一样的作业,脱离了实际,忽视了客观存在。这样一来,好的学生对作业虽然认真完成,但无法获得满足感,后进的学生则容易形成抄作业等坏习惯。

3.从内容上而言,缺乏深度上的思维拓展和广度上的知识联系实际,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不能引发学生在实际讨论、辩论等方式下的提升。

4.从批改作业而言,不少老师是以提供标准答案作为结果,缺乏针对性的批改,或是有批改,但缺乏指导性的语言和有价值的评价语言。无法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和持续的学习欲望。

二、有效作业需要把握的理念和原则

个人对有效作业的设置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教学的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发展观,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因此我认为有效作业的设计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量”少而“质”高。不能否认历史在学生心中的地位确实不如语數英,所以需要我们摆正位置,不可抢占学生的太多时间。而且无论是新课程还是现在的考试制度实际上都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太多的作业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因此我们就需要从质上寻找发展,精心设计,使学生能触类旁通,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2.作业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及一定的趣味性、探究性和拓展性。老师希望通过一份作业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什么样的过程和氛围下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双向思考。

3.硬性的作业少,增加弹性作业,减少封闭作业,增加开放性作业。诸如读书作业这样每天设置读书时间的下限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事件,适当联系知识、迁移和对比。变单一学习为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能力。

三、有效作业的设置

1.充分利用教材,完全脱离教材的作业很可能会出现“做无所获”的情况。虽然学生已经对教材比较熟悉,但我们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将教材里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与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结合延伸新的题目。一方面做到重点兼顾、难点突破,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技能、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比如直接利用“罗斯福新政”里面的那张失业者的图片,结合小字部分的内容出一道课堂的材料分析题,篇幅原因,在这里不细谈。

2.形式多样的历史作业。在比较长的假期布置一些乡土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小论文(比如我经常在暑假布置学生写自己村庄里的姓氏由来);组织开展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现场抢答等课外活动;教材里的社会调查等等。笔者曾经在自修课里让学生分小组比赛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寻找图片的错误,并说明理由。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提了起来,课后还一直追问下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时间,而且对图片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点掌握非常结实;笔者在初一年级教学时曾将七年级上册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P90里活动与探究第一题看图分析找错误这个题目让学生带回家去考考与他们的兄弟姐妹或是与父母一起完成,效果也是相当不错。

3.考卷评讲后的变形作业。每份考卷都是老师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一个选择题里甚至会覆盖几个知识的重点,所以在评讲考卷后,笔者经常要求同桌之间或前后之间对考卷自己进行题目变形,互相考查。并且让学生收集班级里出得最“漂亮”的几个题目换班比试,形成氛围。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效果显著。

四、有效作业的批改

学生的作业是通过辛勤劳动所得,都希望这份成果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心理上期待着肯定!将感情色彩带入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行为上经常性地面对面改作业(特别是考卷),随时指出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自己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互改,然后集中错误进行分析,统一讲解,逐步过关。评价语言上一定要有的放矢,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是采用点拨式,或是激励式还是批评式,语气上是风趣、幽默、委婉、严肃都要注意到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获得心理满足和学业上的进步。

以上是我对有效作业的初步认识和探索,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改变学生观念,转变历史作业是种负担为一种乐趣、需要,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存在不足,请见谅并予以斧正。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马玉双.历史课堂应成为学生的发展场[J].山东教育,2004(4):29-30.

猜你喜欢
有效作业批改历史教学
浅析初中英语“零作业”批改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精雕细琢成美文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高中通用技术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
作业设计有方法,效率提高激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