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趣味课堂的打造
——以《小小食品店》为例

2018-11-30 19:32刘洋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少儿美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趣味美食课堂

文/刘洋洋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趣味课堂重在课堂的趣味性,即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最大的乐趣。谈到乐趣,许多教师在交流教学经验时提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学生对美术课不重视,学习不专心,甚至经常做与学科无关之事,并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根本无乐可言。其实不难发现,再调皮的学生面对喜欢的课堂内容,都有一种难以想象的专注与安静。如何让美术课被学生“喜欢”呢?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以“趣味”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

《小小食品店》是2014年中小学美术现场观摩课中,范朝飞老师为一年级学生精心准备的一节彩泥制作课,此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无不透露出浓浓的“趣味”,引爆了在场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了“以趣促学”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将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处教学片断,针对其“趣点”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探讨。

一、导入片段:

(伴随着屏幕倒计时,教师头戴白帽、身着厨师服走进课堂。)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小小食品店——彩云之南美食馆做客,我是美食馆的老板,也是这里的第一大厨师。神奇吧?

学生:(一片“哇”声)神奇。

……

师:就让我们到美食馆去看看吧。(对屏幕招手)服务员,接待一下我们尊贵的小客人。

(屏幕动画:“服务员”出现在屏幕上为学生做简介。)

生:(惊奇)哇。

分析: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自身的服饰装扮、师生之间角色的替换、多媒体设备的配合以及场地环境的布置,共同营造了一个美食馆的趣味情境。学生首先被教师的装扮“惊艳”到,接着又被教师的自我介绍吸引——教师将所有美术课堂的相关词语进行了置换,如把教室称为“美食馆”,把老师自己称为“大厨师”与“店老板”,对学生的称呼则是“小客人”,最后与屏幕中的“服务员”配合,将学生“领入”了美食馆内进行“参观”。学生在如此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消除了紧张与不安,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堂,再加上教师自身装扮所制造的“惊奇”与语言上的趣味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新知片段:

(教师介绍美食馆的精美菜谱——水果、点心、主食,学生发出一阵阵惊叹。)

师:看了这么多,你们相信这些美食都是我做的吗?

生:相信……不相信……

师:哇,我听到有好几个同学说不相信。看来我今天不拿出点真本事,你们还以为我这个第一大厨师是假的呢。这样吧,我现场为你们做一道菜。做什么好呢?小朋友们,把你们喜欢吃的美食馆的菜点出来。谁来点?

生:大饼子、大汤圆、蘑菇……

师:我今天就为你们做一道蘑菇菜,谁来做我的小助手?

生:(齐举手)我……我……

分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儿童只对与自己经验有关的事物产生主动关联”,教师所选主题“美食”就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共鸣。而且教师在展示“菜谱”时,注重以图像的视觉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选图片全为色彩、造型、构图上具有艺术美感的特色食物。在学生看来,教师所提供的美食图是自己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十分美丽却又充满新奇的,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兴奋感。

教师故意设问要向学生“证明自己”,这种“孩子气”恰到好处地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过渡,也调动了学生的“围观”心理,学生会更加期待教师接下来的展示,所以在“招募小助手”时,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整个课堂开始“热”起来了。

三、技能学习片段:

(教师带领学生用彩泥做“美食”。)

师:小眼睛看,小手跟着我做,小嘴巴跟着我念。“汤圆汤圆揉一揉,揉一揉。”“饼子饼子压一压,压一压。”“饺子饺子捏一捏,捏一捏。”“米线米线搓一搓,搓一搓。”“麻花麻花扭一扭,扭一扭。”看看哪个组做得最好?

生:(齐念,照做)老师,我的,我的。

……

师:谁来说一说,汤圆是怎么做出来的?用一个字。

生1:揉。

师:做一个揉的动作。

生1:(做动作)

师:非常好,来,击个掌吧。

……

师:饼子呢?

生2:(边做动作边答)压。

师:很好,来,跟第一大厨师拥抱一下,来个熊抱。

……

师:饺子呢?米线呢?

生3:捏,搓。(动作夸张生动)

师:非常好,有大奖送给他,看好啦。

(教师变魔术,把普通白纸吹口气变成彩色的“彩云之南美食馆入场券”,学生非常兴奋,连连攥拳摆出的“Yes”状,其他学生发出阵阵惊叹与艳羡声。)

分析:本课教学重点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泥塑方法,教师选择“口诀+动作表演”的形式,融入了重点知识的讲解。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对比于“听讲”所收获的10%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做中学”能收获到75%,教师的口诀与表演法恰好就是这样一种“做中学”,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进行学习体验,让学生以玩游戏的心态掌握新技能,学生乐在其中,却也学在其中。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能动性,并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教师评价中所实行的奖励机制也是整个趣味课堂必不可少的“趣点”,此课中,教师除了给予学生语言上的肯定,还伴随着从一开始的“击掌”,到“熊抱”再到“魔术表演”等奖励,这种新鲜感十足的“奖赏”会让“获奖”学生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感,对其他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正向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更强,参与热情也会更高。事实上,这些奖励只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些许点缀,并不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迅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尤其是最后的“魔术表演”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来说,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效果。

四、作业任务片段:

(电话声响,教师转身去接电话。)

师:(认真)嘘,有电话,我接个电话。……(疑惑)喂,谁呀?彩云之南美食馆的老板?哎,我就是啊。您有事吗?订餐?(恍然大悟)哦,订几桌啊?(开心)四桌?什么时候要呢?晚上就要。哎,好的、好的、好的,哎,再见。

(教师挂断电话,面对学生。)

师:订餐,(双手一摊)电话来了,可是我们美食馆除了我一个大厨师之外,其他都出去学习了,(头疼状)怎么办呢?我又忙不过来。(焦急)也没人帮我……

生:(纷纷举手,有的站起来,有的跳着举手)我来……我帮你……

师:你们都想成为彩云之南美食馆的大厨师吗?可是我们美食馆对厨师是有要求的哦。

(展示“彩云之南美食馆厨师要求”:1.每组合作一桌漂亮的美食,分工要明确,菜色要丰富。2.做工要精美、色彩要丰富,要给每道菜取名字、定价格,并向客人介绍自己做的菜。)

分析:在过渡到学生创作这一环节时,教师“自导自演”为课堂增趣,最后的精彩效果得益于教师自身素养——语言生动、表情丰富、动作自然,让学生完全置身于情境之中,自觉自愿地跟随老师的引导做出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为了配合整体课堂情境,即使在创作环节,教师也将作业要求转换成了情境语言,如“做菜色丰富的美食”“为菜取名”“向客人介绍”等等。对学生而言,这项作业就像“过家家”一样好玩,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会为了达到“厨师要求”而充分调动思维能力,灵活地“学以致用”,力求让作品更出众。如此看来,整项作业设置十分合理,在契合趣味教学的基础上,既能发展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借鉴以上《小小食品店》中趣味课堂打造的方式,笔者将其总结为三点:一是利用情境创设营造趣味氛围,二是使用新颖、美观的教学媒材添设“趣味点”,三是以教师自身为“趣味源”活跃课堂。总体说来,这些方法都可以被有效应用在美术随堂课中。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创设趣味课堂的方式,都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初衷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形式服务于目标”的原则,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切不可为了形式而形式。

猜你喜欢
趣味美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美食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美食都被玩坏了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