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年数据看动画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回归与“中国学派”复兴

2018-12-09 08:58穆怀林王少军
电影文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学派动画电影

穆怀林 王少军

(1.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动画电影指在影院中上映的、时长大于40分钟的动画片,它作为电影的一个分支,有着独特的双重属性。正如松林在《美术电影艺术规律的探索》一文中所说,一部完整的美术电影(今统称为动画电影)应该包括美术与电影两种形式的完美结合。从美术风格方面来说,我国的动画电影曾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曾驰誉中外,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是自19世纪末动画片诞生以来,国际动画片几个风格鲜明的流派之一。但是当美术片走向一部完整的动画电影,电影的属性会要求它依靠票房立世。回观我国国产动画电影,荣光过后是一段长时间的低迷,不仅在国际市场上一蹶不振,国内市场的票房表现也难称理想。终于,2009年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了首部票房破亿的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自此之后,又有不同系列、不同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纷纷创造出更瞩目的辉煌,国产动画电影产业迎来了复苏的景象。

一、数据——从十年数据看电影发展与特征

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复苏并非一路势如破竹,路程是曲折回转的。为了试探性地寻找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规律,尤其是票房与动画电影表征之间的客观联系,本文收集了2008—2017十年间,国内院线上映过并可查的全部国产动画电影(共230部,其中,统计到票房的电影211部)的信息,并从7个维度(上映时间、票房、故事题材是否来源于中国、是否以道德教育为主题、是否体现传统美学风格、是否面向全年龄、是否有真人参演)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2008—2017年国产动画电影基本数据分析

1.2008年至2017年,国产动画电影共上映230部,在2015年达到顶峰

从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的增长情况来看,自2008年至2017年,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总体上呈增长之势(如图1所示)。具体来看,2008年到2015年的8年间,国产动画电影每年的上映数量保持了环比高于8%的波浪式增长,并在2015年以环比50%的增长率呈现井喷之态,随后开始回落,到2017年,电影上映数量基本与2014年持平(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2008—2017年电影上映数量分布

图2 2008—2017年电影上映数量环比增长趋势

2.2008年至2017年,国产动画电影累计票房超过103亿,二八定律明显

自2008年至2017年,统计到票房的211部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累计约为103.7亿人民币。其中,共有16部电影的票房超过1亿人民币,票房合计约67.1亿,占211部电影累计票房的64.8%;共有38部电影的票房超过5000万人民币,票房合计82.5亿,占211部电影累计票房的79.6%(如表1)。也就是说,2008—2017十年间,约16%的国产动画电影贡献了约80%的票房,这一数据符合二八定律,也意味着,爆款和精品动画电影才是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票房持续增长的主引擎。

表1 票房累计数据

(注:230部电影中,统计到票房的电影共计211部,累计票房约103.7亿。因而可推测230部电影的票房超过103亿。)

图3 2008—2017年历年票房及占比

3.2015年是国产动画电影十年发展历程中最具标杆性意义的一年

无论是从上映数量还是票房累计额度来看,2015年都是国产动画电影十年历程中具有标杆性意义的一年:2015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共42部,占10年总上映数量的18.3%,是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十年之最(如图1);票房累计近44亿,凭一年之力贡献了十年来总票房的42%(如图3)。在这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中,三部破亿国产动画电影——《捉妖记》(24.4亿)、《西游记之大圣归来》(9.57亿)、《熊出没之雪岭熊风》(2.71亿),也充当着行业的风向标给动画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思潮。

(二)2008—2017年国产动画电影主要特征分析

1.约30%电影的故事题材来源于中国,历年取材比例在2013年触底后反弹

在统计到票房的211部电影中,有62部,约30%的电影取材于中国。从时间轴上来看,自2008年到2013年,每年取材于中国的电影数量的占比呈持续下跌趋势,在2013年到达谷底,之后开始持续复苏,到2017年,这一比例已达到31%。

图4 故事题材来源

图5 历年故事题材来源于中国的电影数量占比

2.约30%电影有明确的道德教育主题,教化氛围经历持续弱化后于近四年反弹

在统计到票房的211部电影中,有63部,约30%的电影有明确的道德教育主题。从时间轴上来看,与历年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数量占比相似,自2008年到2013年,每年有明确的道德教育主题的电影数量的占比呈持续下跌趋势,在2013年到达谷底,之后开始反弹,但反弹势头要略弱于前者。

图6 是否以道德教育为主题

图7 历年有明确的道德教育主题的电影数量占比

3.约16%的电影运用了传统美学风格,历年运用比例在2012年触底后复苏

在统计到票房的211部电影中,仅有33部,约16%的电影包含传统美学风格。从时间轴上来看,从2008年到2012年的五年间,每年包含传统美学风格的电影数量的占比经历了大幅震荡,并在2012年触底,之后开始反弹,在2014年到2016年间,保持了持续平稳的缓慢增长,并于2017年小幅增长到17.2%。

图8 是否包含传统美学风格

图9 历年包含传统美学风格的电影数量的占比

4.约25%的电影面向全年龄,全年龄电影在历年中所占比例震荡明显

在统计到票房的211部电影中,有52部,约25%的电影面向全年龄,说明我国的动画电影市场还是以低幼定位为主。从时间轴上来看,自2008年到2012年,历年面向全年龄的电影数量的占比在震荡中下行,2013年起开始攀升,到2014年达到顶峰,有44.4%的电影面向全年龄市场,此后这一比例又开始下跌,到2017年,这一比例为20.7%,基本与2008年持平。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与低幼电影的蓬发(低幼动画电影往往同一系列连续推出)和创作能力限制(全年龄电影往往需要更强的创作能力与技术支持)有关。

图10 是否面向全年龄

图11 历年面向全年龄的电影数量的占比

5.真人参演的比例仅为1.4%,但相应电影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票房号召力

在统计到票房的211部电影中,仅有3部电影由真人参演,包括《捉妖记》(主演:白百何、井柏然等)、《爵迹》(主演:范冰冰、吴亦凡等)和《我爱灰太狼2》(主演:赵英俊等),且这三部分电影的票房分别达到了24.4亿、3.83亿和0.755亿。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明星对动画电影票房的号召力。

6.票房排名越高的电影,取材中国、运用传统美学、面向全年龄的比例越高

本文将统计到票房的211部电影,按照票房前16部、票房前38部和211部进行划分后发现,票房排名越靠前的电影,在“故事题材来源于中国”“包含传统美学风格”“面向全年龄”“真人参演”这四个维度中的占比越高。而票房前38部的电影和票房前16部的电影在“以明确的道德教育为主题”这一维度的占比分别比总样本低5.2和3.1个百分点。

表2 不同票房区间的电影在不同维度上的占比

图12 不同票房区间的电影的特征对比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使用SPSS软件以票房为因变量,以上映时间、故事题材是否来源于中国、是否以道德教育为主题、是否体现传统美学风格、是否是全年龄、是否有真人参演6个元素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美学风格、全年龄、真人参演与高票房在0.01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故事题材来源与票房在0.0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即在2008—2017十年间,如果国产的动画电影选用了来源于中国的故事题材、或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风格、或者故事设定于全年龄、或者有真人角色的设定,那么它倾向于获得高票房,而后三者与高票房的相关性更高,推论可信度高达99%。这一结论也印证了前文描述性统计所呈现的结果。

表3 相关性分析数据

二、趋势——中国元素的回归与新崛起

根据上文分析,电影的故事题材来源于中国、包含传统美学风格均与高票房有显著相关性,而这两个因素都是中国元素的体现,前者体现在电影故事内容上,后者体现在电影的美学观上。这证明了使用中国传统元素已经成为当今国产动画电影取得高票房的好途径。

事实上,中国元素,尤其是美学风格曾经险些成为国产动画产业的“弃子”。国产动画电影到底该不该走民族化的道路?这个议题的讨论甚至比“中国学派”的出现还早,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美术电影要走民族化的道路》《愈有民族性,愈有国际性——美术电影民族风格的形成和发展》等关于国产电影民族化道路的经典论著。在国产动画电影模仿西方之风盛行时,则有学者发表《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等文章阐述抛弃传统之弊。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首的中国故事、中国审美的国产动画电影得到票房、口碑的双重肯定后,民族化道路因未来变得明朗而重新被热议,业界、学术界都出现了大量呼唤民族传统回归的声音。

在数据上,这种变化也得到了印证。在上文以时间轴视角进行的趋势分析中可以看到,在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故事题材来源于中国和包含传统美学风格的电影在历年电影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呈现出了高度一致性。从2008年到2012年、2013年,包含传统美学风格、故事题材来源于中国的电影在历年电影中所占比例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而从2013年、2014年开始,两者所占比例相继开始反弹,中国元素不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开始更多地出现在国产动画之中,并呈现了相对平稳的持续的增长趋势,进而在2015年书写出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电影上映时间相对于电影创作的滞后性,我们有理由推断,

图13 故事题材来源于中国与包含传统美学风格的电影历年所占比例变化对比

中国元素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复苏和回归至晚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发生。

对于国产电影该不该保存和发扬民族特色的议题,笔者认同“愈有民族性,愈有国际性”这一观点。除了上文数据的佐证,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历史的教训。随着中国动画在国际的没落,中国动画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沦为外国的代工厂,国产动画电影曾进行了大量模仿西方的尝试。甚至到了2008—2017年十年间,还不乏使用纯西方手法表现东方题材的动画电影:将十二生肖的形象西方化是常见的现象,甚至会使用类似变形金刚的形象来定位“朱雀”“玄武”这样名称的主角。虽然这些想法非常大胆和创新,票房却往往并不理想。

第二,国际影坛的启示。放眼国际动画电影,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各地的动画电影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凭此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热映的欧洲动画电影《至爱梵高》就是个例子,电影将传统的欧洲油画与动画电影结合,不仅在欧洲获得殊荣,还以极致的艺术感染性征服了诸多国际观众,获得了良好的国际票房收益。而近些年来叱咤风云的美日动画也都有各自鲜明的风格,日本宫崎骏动画与日本传统艺术文化紧密相连;美国作为移民国家,本身文化兼容了欧洲底蕴与自由解放,迪士尼的美术风格在偏欧式的同时也彰显着简洁现代化,好莱坞美式英雄的故事设置则阐述着美国宪法精神……对比这些,中国没有理由放弃民族的故事底蕴和美术风格。中国元素的回归与再次崛起已经是离弦之箭。

三、整合——“中国学派”的复兴与新生

国产动画电影应该自信地走民族风格道路,但应该如何将中国元素与时代新潮和谐、适宜地统一于动画电影之中呢?传统“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特点被尹岩老师总结为:寓教于乐的教化方式,写意传神的艺术手段,别具风格的美术特征。笔者认为,今日国产动画电影打造充盈中国元素而又不悖时代新潮的作品,不妨在传统“中国学派”上做加减法,在新时代浪潮中整合性地传承中国元素,创造出新生的“中国学派”。

(一)弱化说教,以审美愉悦的温柔“感化”融入“全年龄”潮流

“寓教于乐”的创造宗旨与教化方式,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国学派与西方动画电影最大的区别——中国学派“重教”,道德感明晰;西方惯于制造噱头喜感,道德观较模糊。今日看来,这种区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有了相互的汲取与交融。西方动画片已经从充满噱头、恶作剧的米老鼠、唐老鸭升华,有了《疯狂动物城》这样正能量满满、价值观明确的作品;而中国的动画电影为迎合市场,也在渐渐地减轻着说教的意味。上文的相关性分析同样符合这一趋势——道德教育与票房表现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国产动画电影并不会因为高举道德教育旗帜而得到更多青睐。在这种情况下,新型“中国学派”应避免说教之重(保证电影价值观导向正向即可),转而重点发挥传统中国学派的另一特长,即提倡审美愉悦,追求“乐而不淫”“赏心悦目”。审美愉悦性不仅能起到温柔“感化”的作用,也能让中国学派动画电影顺利融入“全年龄”潮流。这一点已经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国式审美盛宴的成功中得到验证。

(二)就地取材,以中国式手法和精工细作创造国产优质动画作品

“写意传神”指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画风写意,故事神幻,不同于西方以客观取材,采用抽象形象做变幻。今日看来,西方动画电影已经从“客观”向“奇幻”跨越了很大一步,西方优质的奇观奇幻类动画电影在国际市场也相当受欢迎;中国却在同一领域落后,早已不是奇幻电影输出国。究其原因,中国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盲目求快、滥用经典IP,与好莱坞的精工细作、迎难而上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据此,新型“中国学派”一方面应继续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奇幻故事资源,以中国式手法书写奇幻;另一方面,学习西方成功经验对IP资源应妥善开发利用,创造出更多的中国奇幻爆款动画电影。

(三)贯通中西,以传统美术风格和先进的动画技术表达中国元素

“别具风格”的美术风格曾使中国学派在国际动画影坛上名列前茅。直至今日看来,中华美术涵盖之广,手法之丰富,技艺之精妙,在国际上依旧享誉盛名。加之传统美学在票房上的好表现,笔者认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学派”都可以大胆地在动画电影中展示传统美学风格,从秦汉线条的古拙浑圆。唐宋的善用青绿,明清的水墨淡雅,敦煌的恢宏、工笔的细腻,到民间艺术中的剪纸、皮影、年画等,都是国产动画电影得天独厚的资源,取之不尽的宝库。当然,新型“中国学派”继承传统“中国学派”美术风格时也不能故步自封,学习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也是更好地表达中国元素的重要途径。

如何将市场化、时代化的元素和谐、有机地嵌入新型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中,打造有中国风格的、叫好卖座的国产动画大片,是我们这个时代国产动画电影需要致力探索的课题。本文有诸多未尽之处,仅希望文中跨越十年的数据分析以及对新型“中国学派”的建议,可以给今日的国产动画电影带来些微启示。今日,正是中国元素、新型“中国学派”发光发热的好时机。“‘中国学派’既有光荣的历史,必有充满生机的未来。”希望“这个未来正在走来”!

附录一:2008—2017年票房排行前38的国产动画电影

序号片名上映时间1捉妖记2015年2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年3大鱼海棠2016年4熊出没·奇幻空间2017年5爵迹2016年6熊出没之熊心归来2016年7熊出没之雪岭熊风2015年8熊出没之夺宝熊兵2014年9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2012年10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2011年11十万个冷笑话22017年12大卫贝肯之倒霉特工熊2017年13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2013年14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2010年15十万个冷笑话2014年16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2017年17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2016年

续表

附录二:相关性分析变量编码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学派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