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生物一轮复习中“知识梳理”的方法

2018-12-10 02:57江西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流程图主线概念图

江西

一轮复习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巩固加深的过程,通常从9月份开始,至次年3月份结束。在大约5个月的时间里,既要把全部知识细致梳理,做到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又要建立起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体系,做到迁移运用、准确表述。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先梳理知识点,再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和习题讲评。那么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思考如何建立完善、清晰的理论体系,让一轮复习更有效。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知识梳理”采用的几种方法。

1. 主线法

主线法是将众多分散的知识点通过一条主线串联起来,使知识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复习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时,可以通过“组成元素→组成成分→结构→功能”这一条主线来梳理知识,把有关细胞膜的分散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图(如图1),从而使有关细胞膜的知识系统化。

图1

2. 概念图法

概念图是由概念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知识领域各概念,连线表示各概念的逻辑关系。它能清晰地反应概念之间的联系,厘清各概念间的关系,帮助理解概念的本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概念图的构建与使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上下位关系以及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提高学习效率。如复习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这一节知识时,首先厘清这一节的基本概念:种群、种群密度、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的空间特征等。在梳理概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从种群的定义入手,紧扣定义中的“一定区域”和“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这两个关键点。再通过分析“一定区域”,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个体是如何分布的,在一定区域中会不会存在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引入种群的空间特征和迁入率与迁出率。分析“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时,首先紧扣“全部”,引导学生思考数量多少、怎样衡量、怎样统计,从而引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概念及调查方法。再以“同种生物”可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有年龄之别、性别之分等引入出生率与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概念。最后将这些概念通过图示构建成概念图(如图2),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图2

3. 流程图法

复习课是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网络及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课型。通过复习课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而流程图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复习人教版教材选修1中“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时,可先在黑板上画出制作流程图(如图3)。

图3

接着在图3的基础上围绕复习重点,设置以下问题:①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菌种分别属于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来源与代谢类型有何区别?②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和条件有何不同?发酵装置的设计思路及各个部件的作用是什么?③在整个制作流程中需注意哪些事项?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推理,补充完善重点知识和细节知识。构建整节课知识梳理流程图(如图4)。

4. 知识框架图法

框架图是指用最简单的方式(如箭头)将各章节中的重要内容串联起来的一种工具,类似于概念图,但又不完全相同,但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串成一个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突出各知识间的联系以便于记忆。如复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从酶的本质的概念出发,构建基本框架,再依次拓展延伸到酶的作用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从而完善框架图(如图5)。

图4

图5

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讲究关注细节和系统性的学科。学好生物的必要条件是掌握每一处的细节知识点。这就要求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既重视不同部分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又不放过细微之处。

猜你喜欢
流程图主线概念图
云的识别指南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一种程序源代码的标准化流程图转化方法∗
数字主线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
概念图策略在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