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辨”,走出学习误区
——以“中心法则”的相关复习为例

2018-12-10 03:13河北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核糖体细胞核碱基

河北

近年来,高考题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考查比重有加大的趋势。面对高考,在一轮复习中学生要学会“辨”,这个“辨”是指能把易混的、相似的概念及生理过程区分开;还要学会“言”,所谓“言”是指能用恰当的、准确的生物学专业术语把这些概念及生理过程描述清楚。

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RNA复制、逆转录等过程,这5个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又有一些差别,例如A—T互补与A—U互补的差别。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分辨这些知识,并能用生物学专业术语准确地表述出来。

1. 对中心法则的解读

1.1 不同生物类型遵循的“中心法则”具有差异,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也存在细微差异,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境进行取舍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应适用图1所示的中心法则,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T、T—A、C—G、G—C、A—U、U—A。以RNA为遗传物质的非逆转录病毒,应适用图2所示的中心法则,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C—G、G—C、U—A,如烟草花叶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的逆转录病毒,应适用图3所示的中心法则,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U—A、C—G、G—C、A—T、T—A、A—U,如HIV。

图1

图2

图3

1.2 避免以偏概全,不能以真核生物细胞核内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实例代替全部情况,而需从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角度逐一分析

第一,认清DNA分子复制的时间和场所。DNA分子复制发生的时间是细胞分裂间期和DNA病毒繁殖时,其中的细胞分裂并非仅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原核细胞的二分裂也在分裂前进行DNA分子复制。DNA分子复制的场所并非只发生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处也可发生。

第二,认清不同生物体内转录和翻译的差异。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与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存在着差异,其中原核生物由于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可以边转录边翻译;真核生物核内基因的表达先在细胞核内转录得到mRNA分子,mRNA携带遗传信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然后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真核生物细胞内DNA转录成RNA的场所,不仅有细胞核,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DNA分子,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原核生物具有拟核,没有核膜,其拟核DNA分子上基因的转录在细胞质中进行。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转录和翻译都发生在宿主细胞内,而不是在病毒体内。

就生物个体而言,转录可发生在个体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但从细胞周期角度分析,转录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因此基因不能转录。转录的产物有tRNA、rRNA、m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三种RNA分子都参与翻译过程,但作用不同,tRNA上有很多碱基(核苷酸),并非只有3个碱基(核苷酸),只是其底环中有3个碱基(核苷酸)构成反密码子。

【例1】(2018年4月,浙江选考卷,第25题)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图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起始密码相结合

图4

B. 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

C. 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C与G配对

D. 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双链结构的miRNA直接与W基因mRNA结合所致

【解析】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前段的启动子相结合,A项错误;真核细胞内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B项正确;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C—G、U—A、G—C配对,C项错误;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单链结构的m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miRNA蛋白质复合物”,该复合物直接与W基因的mRNA结合所致,D项错误。

【答案】B

2. 关于DNA分子解旋的具体情境分析

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此时的解旋过程需要用专门的DNA解旋酶催化。转录时DNA分子需要部分解旋。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具有识别启动子,并兼具解旋酶的作用,使被转录的部分DNA双链解开螺旋,模板链得以暴露;真核细胞中转录更复杂一些,解旋时RNA聚合酶需要一些转录因子的帮助才能使被转录的部分DNA双链解开螺旋,模板链得以暴露,因此转录时发生的解旋不应简单地认为是DNA解旋酶催化。

【例2】(2018年,河北省卢龙一中4月高三月考)如图5为某生物细胞内的某个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图5

A.该过程涉及氢键的断裂和形成、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分子双螺旋解开

C.一条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翻译合成一条肽链

D.该过程可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解析】分析图5可知,该图所示既有转录过程,又有翻译过程。DNA解旋过程涉及氢键的断裂,转录过程RNA与模板链互补,涉及氢键的形成,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中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A项正确;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并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B项正确;一条mRNA分子上可先后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可以得到多条相同的肽链,共同翻译合成一条肽链是错误的,C项错误;该题图显示的肽链的合成过程是边转录边翻译,可以是原核细胞内拟核DNA的转录、翻译过程,D项正确。

【答案】C

3. 关于翻译过程中的核糖体移动方向分析

图6中箭头表示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移动的方向,如果图中未标示核糖体移动方向,可根据tRNA分子判断,tRNA携带氨基酸的一侧为3'端(图中左侧),所以与之互补的mRNA分子方向相反,mRNA分子图中左侧为5'端,右侧为3'端,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移动的方向永远是由5'端到3'端,所以可判断核糖体由左向右移动。

图6

图7

图7表示一条mRNA分子上结合有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但合成的多肽链氨基酸排列顺序是相同的,图中的箭头表示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移动的方向是由左向右;如果图中未标示核糖体移动方向,则可根据已经合成肽链的长短来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肽链合成得短的是新结合上去的,肽链合成得长的,是较早结合上去的,显然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移动的方向是由左向右。那么mRNA分子的左侧为5'端,右侧为3'端。

【例3】(2016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月考)图8表示某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图甲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图乙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请据图回答:([ ]中填数字,_____上填名称)

4. 关于DNA分子结构及RNA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

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tRNA分子具有特定的“三叶草结构”,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图9是学生制作的DNA分子平面结构,重点体现了DNA两条链的互补关系及碱基对之间氢键的条数, 图10是学生制作的“DNA右手螺旋”模型(注:模型中用不同颜色的线分别表示DNA的两条链);图11是学生制作的tRNA分子结构模型,重点体现了其与氨基酸的结合位点及反密码子的特点。图12是学生制作的翻译过程的模型。

图8

图9 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

(1)图甲所示为______过程,在[ ] 催化作用下完成;图乙所示为______过程。

(2)图甲中的④______形成后,需通过______(填结构)才能进入细胞质到达细胞器⑤______。

(3)完成图乙所示过程,还需搬运氨基酸的“搬运工”参与,这里的“搬运工”是指______,该物质一端的三个碱基称为______,可以与④物质上的三个相邻碱基互补配对。

(4)图甲和图乙所涉及的过程中发生方向为______,______。(用箭头← →表示)

【解析】(1)图甲中DNA解旋后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④上含有U碱基)的过程即转录,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图乙为多聚核糖体即翻译过程;(2)图甲中的④为mRNA,形成后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3)搬运氨基酸的“搬运工”是tRNA,tRNA一端有三个碱基叫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从而决定携带某种氨基酸;甲图通过④的右侧已经从模板上脱离下来判断,④的右侧为转录的起始点,可以判断转录方向是从右向左,图乙中通过⑥的长短可以判断左侧的核糖体最先结合到mRNA上,右侧的核糖体刚刚结合到mRNA上,因此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答案】(1)转录 ①RNA聚合酶 翻译

(2)mRNA 核孔 核糖体

(3)tRNA 反密码子

(4)← ←

图10 “DNA右手螺旋”模型

图11 tRNA分子结构模型

图12 翻译过程的模型

【例4】(2016年,上海卷,第28题)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 )

A.58 B.78 C.82 D.88

【解析】10对碱基的DNA双链片段,共含有20个脱氧核苷酸,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20个脱氧核苷酸总共需要40个订书钉;一条DNA单链上10个脱氧核苷酸需要9个订书钉连接成一条单链,两条链共需要18个订书钉;A—T之间2条氢键,C—G之间3条氢键,双链间的氢键数共有6×2 + 4×3=24,总共需要订书钉40 + 18 + 24=82。本题要求学生熟悉DNA的三种组成成分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之间的连接方式,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之间如何连接,双链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何,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做过模型才会理清其中的每条信息,题目中两条关键已知信息,一是“含10对碱基”,二是“A有6个”,信息转换量较大,学生易在某一环节出错导致结果错误。

【答案】C

5. 从“教”与“学”实践中而来的反思

第一,从高考题和模拟题目的考查角度分析,学生的读图能力还需进一步训练,如例1,学生从图4中可知miRNA经过加工折叠,再与蛋白质结合成“miRNA蛋白质复合物”,图中还显示这种复合物抑制了W基因的翻译过程是通过与W基因mRNA结合实现的。从以上信息提取miRNA抑制W蛋白合成原理这一关键信息。

第二,学生易出现概念上的以偏概全,认为只有mRNA是DNA转录产物,其实DNA转录的产物还包括tRNA和rRNA。例1中,学生会因对“启动子”与“起始密码”两个概念区分不清,造成判断错误;W基因的mRNA在细胞核内经转录形成后在细胞核内经过加工,需要学生根据图示去推测。

第三,学生要学会动手制作模型,体验DNA、RNA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和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的模拟,才能达到“辨”和 “言”的融合。如例3中对相应过程的方向判断,例4中对有关数据的判断和计算。

猜你喜欢
核糖体细胞核碱基
核糖体成熟因子RimP、Era和RimJ的研究进展
指向科学思维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应用思维进阶构建模型 例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核糖体生物合成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家创建出新型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
例析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移动方向的判断
生命“字母表”迎来新成员
生命“字母表”迎来4名新成员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