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试题 助力高三备考
——“超级全能生”2019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生物卷考后分析

2018-12-10 02:57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区分度考试题本题

广东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从生态文明观、健康生活观和民族自豪感三方面贯彻了“立德树人,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依据“考纲”,基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三方面进行科学命题;从实验探究、思考深度的角度引导教师在中学课堂中重视实验教学和语言表达。基于以上认识和对近三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生物试题的研究,笔者所在研发团队打磨了一套原创试卷并被选为“超级全能生”9月联考试题。笔者作为命题人员,结合考试成绩进行试题分析,以期为下一次联考的命题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1. 联考数据总述

从本次联考数据中选取了15019份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考生成绩分布呈右偏态分布,即考生得分主要集中在40 ~ 80分,超过总数的一半,得出峰值出现在40 ~ 60分,且得分情况向曲线两端逐渐减少。本套试题的难度是0.4537,整卷难度略高于高考试题;各小题的难度比例约为1∶5∶4,难题较多,容易题偏少。

从样本数据来看,本套试卷多数试题的区分度较好,但部分选择题的区分度较差,如第4、9、17和18题。分析考生成绩后发现,第4题是容易题,程度好的考生和程度差的考生大部分均能取得好成绩,其余3道题均为难题,程度好的考生和程度差的考生人数的差别不明显。

表1 某重点高中区分度差的试题的考生答题情况表

2. 个别试题分析

【试题】9.诱导处理某玉米发芽的种子(染色体数为y)后,获得的幼苗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诱导处理是利用秋水仙素干扰种子细胞中DNA的复制

B.曲线中cd段和ef段每条染色体上可能只有1个DNA分子

C.曲线cd段幼苗细胞可观察到染色体联会后彼此分离

D.与a点比较,g点幼苗细胞中的基因都是纯合的

【命制思路】该题是根据2018年天津高考生物部分第9题第(3)小题改编,高考题是让考生绘制“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而本题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后以该高考题答案为题文,然后设置选项考查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知识。

【答题分析】本题答案是B,考生的平均分是0.55分。其中选择C项的考生有277人,占18.60%,笔者推测这部分考生存在的问题是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目变化”知识不熟悉,同时识图能力不足;选择D项的考生数是637人,占42.78%,超过选择正确选项(B项)十个百分点,分析主要原因是考生存在思维定式:在学习“单倍体育种优点”时,考生会获得“这种方法育种得到的植株……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这一知识,与D项中“细胞中的基因都是纯合的”意思相同,绝大多数考生在时间紧迫和情绪紧张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熟悉的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选项,而忽略本题“染色体数为y”,即无法确定该种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也就无法确定幼苗细胞中的基因是否纯合这一前提条件。这道题目的设计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许多考生因为忽略题干关键信息情况而答错。

教师在复习时,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基础,且在必要的时刻需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还要锻炼考生的读图能力,以提高考生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

【试题再优化】本题设计的主要难点落在“读图能力”和“知识拓展”上,这也是本题区分度差的主要原因,要提高本题的区分度,可以适当降低试题难度,可将题干修改成“诱导处理某二倍体玉米(基因型为Aa)发芽的种子(染色体数为y)后可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幼苗,该过程中幼苗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如图,…… ”,这样的修改对于A项和D项有提示作用,从而使试题难度降低。

【试题】11.设控制豌豆黄色和绿色的基因分别是Y、y,控制豌豆圆粒和皱粒的基因分别是R、r,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3∶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亲本绿色圆粒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F1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占1/4

C.亲本黄色圆粒自交获得16种雌雄配子结合方式

D. F1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2∶1

【答题分析】本题答案是A,考生的平均分是0.21。选择D项的考生有757人,占50.84%,超过选择正确答案考生的一倍以上,猜测考生存在的问题是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能力不足,可能是由于基础不扎实,对亲本的基因型判断错误导致,也可能是对遗传题的计算能力不足。

综上所述,教师在复习遗传规律时,由于遗传题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在做题时从绘制遗传图解开始,再按照“先分离,后综合”的方法进行思路分析,并强化知识的应用;本题设计的“陷阱”是“亲本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r,只有控制粒形的等位基因R、r会在形成配子时分离,y和R(r)不会自由组合,这一“陷阱”掉进了许多人,这说明考生的审题技巧也存在不足。

笔者认为该试题暴露出复习过程中,考生仅注重知识的堆积,而未落实好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分析推断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故本题不需修改。

【试题】17.图甲和图乙与生物变异有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会使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增多

B.图甲会使细胞中染色体组数量增加

C.图乙会使细胞中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D.图乙会使细胞核基因的碱基发生替换

【答题分析】本题答案是C,考生的平均分是0.99分。选择D项的考生有519人,占34.86%,反映出的问题是考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建议教师在复习生物变异的知识时,应综合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异同点,注重在细处比较该知识点。

【试题再优化】本题考查的知识可能偏细,可在题干中做知识的提示,如“基因重组可导致基因的交换,而不导致碱基数目的改变 ”,同时建议在类似9月联考这类检测性试题的命题过程中不宜过度追求考查教材的细节内容,应以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为主。

3. 结语

虽然本套试题的命制过程经历了“制订双向细目表→素材收集→命制试题→书写答案和解析→审题→提交初稿→教研磨题→试题初定稿试做→再打磨→试题定稿”等过程,但在真正考试时仍有部分试题存在优化空间,由此可以看出在命制高三9月联考试题时,整卷的难度应等于或略小于高考试题,各小题难度比例应与高考试题相似;联考试题区分度的高低不仅与试题难度有关,还与中学教育方式、考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关。试题的题干信息不全、答案要求的文字描述能力较强、试题考查的难点较多、问题指向不明确、干扰项引起考生思维定式等均是影响考生作答的原因,以上问题均是命题者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只有把握好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才能命制出高质量的试题。

猜你喜欢
区分度考试题本题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浅观一道题的“区分度”
利用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巧解题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