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技巧

2018-12-19 11:08李中茂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凡卡桂林山水藤野

李中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6-0071-01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好的问题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进取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必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问与答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使提问发挥启发思维、开发智力的作用,教师就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供思维导向,发展思维能力。

1.选择设问的切入点

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设问的地方很多,但要掌握好角度,才能选择得适当。阅读训练着眼于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所以,对设问切入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1.1 抓住重点词语。

抓住重点词语设问,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使阅读训练更扎实。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第二段一句“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必须”这个词,教师可作为重点词进行设问,这个词强调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掌握与“纹丝不动”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1.2 掌握重点句子。

抓住重点句子设问,可以从一句一句的语言理解,进入连贯性语言的理解,把握句子的联系,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段落和段落之间、层次和层次之间的联系。《少年闰土》这课写到“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以这句切入点设问,有助于让学生了解闰土给“我”讲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看瓜刺渣、潮汛来时看跳鱼儿后的感叹和心态,加深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3 学习表达方法。

學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以表达方法为切入点进行设问,一般是从运用的角度学习语言文字。这样进行训练,既加深理解、领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又能引导学生认识语言运用的规律,从而做到从读学写。例如《桂林山水》的第一段开始就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佳句,交代了作者荡舟漓江的缘由。因此,在学习这课时,我先让全班学生齐读第一段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荡舟漓江?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并问: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通过学习第一段,激起许嵩对桂林山水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轻声读第二段。提问:作者拿什么来和丽江的水作比?比的目的是什么?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用哪三个字来概括,请划出这三个字。教师引读感叹句,学生读补充说明部分,这样,读者好像也看到了、感觉到了漓江水的美,而且感到了作者惊喜赞美之情,学生又从中学到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4 分析结构。

以文章的结构为切入点进行设问,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思路,了解短语段之间,段与篇之间的关系,沥青叙述顺序,把握内容重点,从中学生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教学《赤壁之战》,可以通过“战”为主线,紧紧围绕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线索来设计提问。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再加上教师的启发指点,就能初步明白文章要按一定顺序写的道理。

2.优化问题的表达形式

根据设问目的和学生的认识基础,可以改变常规的问法,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生动活泼地表达题意,富有情趣,让学生乐于思考回答。

2.1 曲问。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如果直接而又正面地发问,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而采用迂回的方式来设问,则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第一段写到“小女孩不敢回家”,可以有两种问法:第一种是:“小女孩为什么不敢回家?”第二种是:“小女孩不敢回家是她爸爸不爱她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显然第二种是曲问,实质都是让学生理解小女孩不敢回家的原因,但由于改变了问法,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答问的训练效果。

2.2 逆问。这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引导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解决问题。例如:《在仙台》这课,鲁迅当年到仙台学医,为的是救国救民,而藤野先生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尊重科学的教授,他们之间那种亲密的感激之情,衬托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的。但学生对这点不易理解,因此,教授在全文教学后,可提问:鲁迅在仙台受到几个职员的关心、优待?这与藤野先生的帮助和教诲,又有什么不同呢?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开头一段文字从表面上看与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真正关心、优待。

2.3 换位。即让学生假如自己是文章的某一人物,设身处地展开想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当学生懂得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少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但他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这时,可以采用换位法:“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想?怎样做?”这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2.4 借助情境。设置谐趣的情境,或提供相关的材料,或给予必要的提示等,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但有明确的方向,而且有广阔的思维背景。如《凡卡》这课,最后写到凡卡把写好的信寄出去后做了个甜蜜的梦,这个梦其实是悲惨的,凡卡因为没把信封的地址写清楚,爷爷根本不可能收到这封信。但可以这样问:假如凡卡的爷爷能收到这封信,凡卡今后能改变这种悲惨的命运吗?提出这个问题,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问,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凡卡桂林山水藤野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凡卡》续写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