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活”起来

2018-12-19 11:08赵洪艳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调动积极性

赵洪艳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6-0223-01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历史是一门不难学会的课程,但在我从教10余年的时间里,发现有很多学生反映学不会,也听不懂,为此我进行认真的反思,只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

1.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淌的历史”,这句话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代史离學生们生活的时代稍远,学习起来会有些吃力,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把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在必修三第一单元介绍中国古代的思想中,让学生分析儒、墨、道、法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其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道家主张逍遥隐逸、隐世,讲究隐于山林而望朝政;墨家主张无等级差别的爱,反对战争,勤俭节约;法家主张严刑峻法,维护封建伦理秩序。这样讲可能过于空洞,而如果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分析这四种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学生就能主动探究,乐于学习。其中,儒家讲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一致的;我们平常旅游散心,受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收到了墨家思想的影响;法家的思想在现代就变成了依法治国的思想的一部分,遵守法纪,依法办事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通过这样的联系,学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

2.注意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这就赋予了历史本身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有很多同学课下会问我一些历史小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与史实相符的,也有杜撰的,如果能在历史教学中引用同学们感兴趣的故事,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妙药。只有孩子对历史感兴趣,才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思考、去发展,探究历史的真谛。

3.注意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的适度性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重要动力。记得当学生时,几乎所有老师都在讲“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等等。在教育教改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历史课教学中,提问仍然有着谁也无法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很多教师都在探讨问题教学,但在实践中的效果却不一致,特别是那些流于形式的“启发式”和不分难易程度的问答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淡化了历史学科中的创新因素。采用问题教学方法,就必须着眼于如何设计问题?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无时不有,无时不在,一个匠心独具的教师设计问题,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问题设计的难易要适度。问题答案不能是简单的对错或是否,同时课堂提问也不能为难学生,因此,提问既要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多设计几个问题,层层深入,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以利于其自主理解和建构知识。如在必修一第3课中介绍科举制度,如果让学生马上评价科举制度,学生可能答的不是很全面,如果分层提问,则使问题的难度降低,可首先提问①科举制度什么时候创立的?②在科举制度之前,有哪些选官制度?③科举制度选官的标准是什么?其他选官制度的标准是什么?结合这一区别,其进步性是什么?④科举制度到明清时候又有怎样的发展?结合这一点,谈谈其消极影响。这样就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化了,通过分层设计,学生较容易得出答案。

其次,问题设计的范围要适度。比如,有的教师讲授新课前,问学生“17至18世纪,西方殖民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各侵占了哪些地方?”就是犯了上述的毛病,让学生无从下手。满堂讲的局面,学生听得很烦,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相反,上课提问太多,甚至整节课一问到底,结果也会事与愿违。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提问的密度,既不要“满堂讲”,也不要“满堂问”。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中有大智慧,虽然这有点老生常谈,但却是事实。古今中外,无数哲人毫不吝啬地将一切最美好的词句献给历史:“欲知大道,必先治史”,“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而要想要让学生学好历史,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苦学为乐学,厌学为爱学,学生动起来,历史课才能“活起来”。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我很希望我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可以给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学习,更好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调动积极性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