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及MRI分析

2018-12-20 06:32杨君徐文丽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压可逆性胼胝

杨君,徐文丽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被认为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相对少见的非特异性脑炎/脑病综合征,其临床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但MRI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笔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7年4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 16例RESLE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 MRI表现及可能机制,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RESLES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 d至54岁,中位年龄19.1岁。临床诊断感染11例,非感染因素4例,为新生儿黄疸、癫痫、酒精中毒、肾功能异常各1例,另病因不明1例。5例血钠降低,其中1例显著降低,6例正常,5例未测。

1.2 检查方法 12例患者行头颅常规MRI平扫,4例行MRI增强扫描。采用GE Signa 1.5T及Discovery750 3.0T磁共振扫描仪,均为头部8通道线圈。所有患者均取头先进仰卧位,主要成像参数包括:(1)横轴面 T1W I(FSE):TR 1 400 ms,TE 15 ms;T2W I:TR 3 500 ms,T E100ms。(2)矢状位 FLAIR:TR 3000ms,TE 100 ms。(3)DW I:取 B=0、800,TR 4 500 ms,TE 80 ms。(4)增强 T1W I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对比剂为Gd-DTPA,浓度0.5mol/L,剂量为0.1mmol/kg,注射流率2.0m l/s,自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扫描参数同平扫,层厚3~5 mm,层间距1~2 mm,扫描视野18~ 25 cm,矩阵 256×256。

2 结果

16例RESLES患者中15例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异常信号影,1例除胼胝体压部外还累及两侧枕钳。所有病灶边界清楚,其中椭圆形7例,圆形4例,三角形4例,长条形1例;T1W I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9例;T2W I呈高信号8例,稍高信号8例;FLAIR呈稍高信号15例,1例明显高信号;DW I呈高信号15例,1例呈稍高信号;4例行增强检查,均无强化。所有病灶无坏死、出血及囊变,周围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所有患者均复查MRI,间隔时间1 d至3个月,显示病灶缩小或完全消失(图1)。

3 讨论

RESLES是Garcia-Monco等[1]于2011年提出的一个新的临床与影像学的综合征,其诊断标准为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MRI发现胼胝体压部孤立性可逆性病灶,伴或不伴胼胝体外病变,随访复查病灶消失或明显缓解。但早在1999年Kim等[2]在对癫痫患者MRI随访时就注意到该现象。2004年Tada等[3]基于临床和影像资料对该病进行系统性研究,并命名为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轻微脑炎/脑病,因当时研究对象主要是儿童,对成人并不完全适用。于是Garcia-Monco等[1]总结并完善前人的研究,提出RESLES这一新的疾病名称,但也有学者认为二者为同一疾病[4]。

RESLES临床表现多样,但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1)病变多局限于胼胝体压部,以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常见,边界清晰,少数可累及胼胝体压部以外的白质区。本组16例中仅1例发现胼胝体压部以外累及。至于病灶形态笔者认为主要与其位置有关,较小的病灶周围无明显受限,呈小圆形;稍大者由于前后有脑室脑沟的限制,只能向两侧发展,故呈椭圆形;大者由于侧脑室后角的限制,向后发展,故呈类三角形;再大者沿枕钳白质纤维移行呈长条状。(2)病灶MRI信号T1W 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 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DW 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本组病例由于条件所限,未生成ADC图,亦未测ADC值。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3)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4)病变的消退主要表现为DWI及FLAIR序列病灶范围缩小、变淡变模糊直至完全消失。(5)该病MRI虽需与胼胝体压部的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梗死及肿瘤等鉴别,但通过MRI增强检查,治疗后短期复查即可明确诊断。

图1 14岁女性患者;a:T2W I病灶位于胼胝体压部,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晰,无明显占位效应;b:DW I可见该病灶呈显著高信号,略呈三角形;c:增强扫描该病灶未见明显强化;d:11d后复查该病灶完全消失

虽然RESLES影像表现典型,诊断较易,但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李俊等[5]和陶晓娟等[6]的研究提示病变区为一过性细胞毒性水肿,但为何大多数病变仅局限于胼胝体压部的原因尚不明确。笔者查阅文献并结合本组病例认为:(1)胼胝体压部尤其是中央区较其他区域水分含量多,因此各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炎症因子、低钠血症、抗癫痫药物甚至酒精均可使该区域更早更快的发生细胞毒性水肿[7-8]。本组中,存在感染因素 11例(68.8%),为最主要因素,而其他4例虽为个例,文献亦均有报道。其中11例做了血电解质检查,5例钠离子浓度降低,1例显著降低外,但由于本组样本量小,尚难确定该病与钠离子浓度有关。(2)胼胝体压部较其他部位较早髓鞘化,故更易发生髓鞘内水肿,这亦能解释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病率高于成人。本组病例平均年龄19.1岁,其中儿童及青少年9例(56.3%),亦提示髓鞘化可能是重要因素。但也有学者提出,新生儿胼胝体压部髓鞘发育尚不完全,也可发生压部信号改变[9],而本研究中1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亦是如此。因此笔者推测除髓鞘化因素外,还存在其他机制,如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的激活[10-12]等。

综上所述,RESLES多发生于以感染为主的多种疾病基础上,虽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体压可逆性胼胝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的意义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利用少量体压传感器和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坐姿识别方法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与MRI表现
32例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基于标杆车的汽车座椅人体压力研究
超广义k次投影的线性组合群可逆和可逆性
MRI在胎儿胼胝体缺如中的诊断价值
“镜像”二维相关分析用于水溶液热诱导PNIPMA酰胺基变化可逆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