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质量陪伴的亲子关系

2018-12-20 10:51广州市越秀区红火炬小学李智妍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伴侣陪伴高质量

文/广州市越秀区红火炬小学 李智妍

建立高质量陪伴亲子关系是尊重,关注而不打扰;是共同经历,参与而不干涉;是交流,引导而不管控。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的生活伴侣、学习伴侣、人生伴侣。

一、呵护与融入,成为孩子的生活伴侣

高质量陪伴亲子关系的基础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父母的呵护与融入至关重要。Bowlby的依恋理论指出依恋是婴儿与其主要照顾着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结,是在儿童所有交往中形成的最初的人际关系,它对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owlby提出了 “内部工作模式”来解释依恋的内部心理机制。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回应,能让孩子时常感受到父母与他们心理上的联结以及父母对他们的理解和保护,安全感才能够建立,安全型依恋才会产生。而安全型依恋能给孩子带来内在的幸福感,并因此激励孩子积极地探索外部世界,与他人建立新的联结,有助于培养心智健康的孩子。

(一)学会 “爱”的表达

依恋理论认为,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心理结构中心是否有一个安全基地。父母要学会“爱”的表达,不要吝啬你温柔的话语,温暖的怀抱,赞许的目光,和蔼的笑容。每一个爱的表达,都会内化为孩子心中的安全基地,孩子长大后就有了内在的安全感,这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二)学会 “我”的表达

高质量陪伴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学会 “我”的表达。看到孩子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把 “你赶紧去收拾玩具!”变成 “我看到玩具到处都是,很不舒服,你愿意和我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吗?”这样的表达,让双方感到愉悦,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有一回,孩子因为找不到钥匙又赶着出门在发脾气,我悠悠地说: “我很失败,到现在你还没学会用完的东西要归位。”孩子瞬间安静下来,轻轻悄悄地走出家门。外出归来,自觉把钥匙找了出来。

换一种表达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如何表达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从中形成关于他人和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自身内部工作模式。这样的情绪沟通使孩子在生活中充满活力,善解人意。

(三)学会细节分享

高质量陪伴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学会细节分享。上学、放学的路上,放慢一点点脚步,和孩子享受生活;减少应酬,享受晚餐的时光,听听孩子的故事,也说说你的故事;晚餐后可以去散散步,甚至一起做家务。在放松的状态下,不着痕迹地提醒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润物无声地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讲礼貌、察言观色、待人接物的能力。

当我们发现孩子行为失当时,不是高声呵斥,也不是指责谩骂,因为孩子不仅需要知道这是错的,更需要知道如何不再出错。把孩子的失当行为以及解决的方法,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以故事陪伴孩子成长。这些生活故事能帮助孩子明白当下的处境,加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这些触动心灵的经历,能够加深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成为善于反思、富有洞察力的人。

二、接纳与欣赏,成为孩子的学习伴侣

高质量陪伴亲子关系的关键是俯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父母接纳与欣赏孩子的一切,与孩子共同经历,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激励理论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他的学习能力,不可或缺。

(一)基于尊重

父母要善于运用 “成就需要理论”,给予孩子恰当的期望,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提供教育和学习资源。

(二)基于立志

父母要善于运用 “期望理论”,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让孩子有理想与抱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志向,而不是养成对外部激励的依赖。只有立了志。孩子才能自觉地用 “志”进行自我激励,不断激发并维持其内部动机,走向优秀。

(三)基于方法

学习的过程需要正确的启动方式。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学习目标体系,运用 “强化理论”,采取小步子原则,把总目标分为若干步来完成,以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

出现错误时,父母要善于运用“归因理论”,帮助孩子养成反思的习惯。如测验成绩不理想,问问孩子 “错是因为你不懂,还是粗心?”“如果是不懂,你现在懂了吗?”“还是不懂,我可以怎么帮助你?”“如果是因为粗心,怎样做,下次才可以避免”。引导孩子做 “错题集”,寻找失误的规律,避免重蹈覆辙。

“归因理论”认为:假若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任务太重 (或难)等稳定因素,则会降低成功的期望:反之,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努力或粗心大意等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强人的自信心。所以,当孩子失意时,父母要帮助他们尽量找出失败的因素,让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

作为孩子的学习伴侣,父母是陪伴孩子获得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监督孩子的学习过程。父母主要是规划任务和检查完成情况,要让孩子主动学习、投入学习、享受学习。孩子忘记做了,父母去提醒;孩子没做好,父母去指出;孩子需要指导,父母给必要的帮助。孩子能够自主解决,一定要放手,留机会让孩子接受挑战,接受挫折。这样,孩子才不会离开了你就手足无措。

三、交流与引导,成为孩子的人生伴侣

高质量陪伴亲子关系的根本是心灵陪伴。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曾对100多个家庭进行了一项调查,在对孩子关于 “最希望父母关注你什么”的调查中,前三位是 “关注我的兴趣” “关注我的心情” “关注我的交往”。可见,看见对方,存在于对方的心灵空间才是真正的陪伴。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孩子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孩子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是我与你的关系。 “我与你”只是生命的瞬间,因此,父母要去尊重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体,不是你的延续,不是实现你想象中功能价值的 “它”。

引导读好 “自我”这本书。带孩子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与孩子一同投入大自然,自由跑跳,提高孩子机体动作的协调性、适应力、抵抗力,增强体质;一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所发展,启迪智慧。孩子3岁时,每周我们都去爬附近一座小山,还从不同的路上山,甚至在荒凉的小路上躲雨。在后来的求学路上,发现孩子目标明确、坚韧、抗挫力强。面对困难,哭完了,她依然咬着牙坚持下去。

引导读好 “朋友”这本书。给孩子找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团体,定期相聚,或爬山、或野餐、或派对、或旅游。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学习同伴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在这个小团体中,必定有摩擦、有冲突、有矛盾,这时尽量让孩子们自行解决,只要不危及安全,父母不要马上介入,过多干预。事后,再提供建议,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父母不要介意小团体中,有的孩子品性稍逊,反而该感谢他的存在。因为孩子以后必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你不再可能现身说法,手把手引导他如何应对。

引导读好 “社会”这本书。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看电影,听音乐会,看歌剧,从小就接触各种文明发展的产物,拓宽眼界。尤其是几个家庭定期自助游。以往,每逢暑假,我们3个家庭必定策划一次2周左右自助游,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每次出游,必定有户外运动,或爬山、或下海、或骑马;必定要去一次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前世今生;必定要有美食,接地气。我们试过因不可抗拒的因素,改行程;试过拎着大包小包,赶火车;试过被当地人敲诈,而后摆平……这一过程,孩子学到的比我们预计的要多得多。

要建立高质量陪伴的亲子关系,父母就得善于交流与引导。遇到困难,给具体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遇到选择,帮他看到可能的后果,尊重他的选择,哪怕这并非最佳;遇到失败,聆听他的苦水,给他一个认可,真正成为孩子的人生伴侣。

猜你喜欢
伴侣陪伴高质量
陪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伴侣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选对伴侣,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陪伴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