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体育教学对促进初中体育学困生学习成绩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实验中学为例

2018-12-20 10:51广东实验中学杨锡齐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家校联动实验班学习成绩

文/广东实验中学 杨锡齐

1.前言

体育学困生是指在体育学习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体育学困生在体育学习中往往表现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体育运动,没法按要求完成课的任务,在体育练习中怕苦怕累怕脏,特别在一些运动量较大、难度较高和对抗性较强的练习中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容易放弃,表现出畏难发愁情绪,有的甚至表现自卑、闭锁或反叛、放纵,自制力差。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体育学困生学习成绩困扰着体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这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家校联动 (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颁发的 《综合行动纲领》中也倡导: “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而言,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 “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毋庸置疑,“家校联动”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通过 “家校联动”可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共赢的结果就是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实现了孩子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体育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初中体育学困生学习成绩?为此,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记录下丰富的测试数据和工作经验,为促进学困生学习成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初中毕业生13个行政班全体学生621人经过半个学期学习后进行测试和学习评价,确定 “体育学困生”87人(占全体学生人数的14.01%),随机抽取6个班为对照班,其中学困生35人,男生19人,女生16人。其余7个班为实验班,其中学困生46人,男生24人,女生22人。

表1 实验前体育学困生四项基本教学内容学习成绩比较

表2 实验后体育学困生四项基本教学内容学习成绩比较

2.2 研究的方法

2.2.1对比实验法。通过对对照班和实验班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对照班以目前侧重学校课堂教学的传统体育教学形式进行,实验班采取 “家校联动”的体育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在同样教学内容和同样教学时数的条件下,检验和比较对照班和实验班体育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2.2.2 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和中国知网等途径查阅了21篇国内外与家校联动 (合作)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

2.2.3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0系统对实验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的结果

3.1.1 实验前体育学困生四项基本教学内容 (四项基本身体素质)的学习成绩比较

实验前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四项基本教学内容: (1)50米、(2)立定跳远、(3)30秒单人跳绳、 (4)800M (女生)、 1000M(男生)进行测试与评分。测试分数经差异检验 (表1),各项指标匀无显著性差异 (P>0.05),表明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学困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基本一致。

3.1.2 实验后体育学困生的基本教学内容学习成绩比较

开展实验一年后,我们对学困生的50M、立定跳远、60秒跳绳和1000M (男生)、800M (女生)跑测试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经检验 (表2),对照组与实验组各项数据匀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表明 “家校联动”体育教学对提高初中体育学困生体育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效果。

3.2 促进体育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性分析

3.2.1 造成体育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一是天生身体状况原因,表现为营养不良身体机能差或肥胖体型造成体育运动困难;二是身体素质极差,表现为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协调性等不正常,运动能力弱;三是天生智力不良,表现为领悟能力低、模仿能力差,学习效率不高;四是心理和性格存在缺陷,表现为自卑、胆怯、过分内向,不善交往,孤僻,不敢参加运动;五是重文轻体思想,体育学习目的不明确,表现为课堂不认真,练习时偷懒或装病不按老师布置任务去完成,有的甚至与老师对抗等。

3.2.2 注重转化体育学困生学习态度,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们在 “家校联动”体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困生和家长体育学习态度的转化,出版 《家校联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宣传册赠送给他们,利用家长微信群、校讯通和家长会等渠道大张旗鼓地宣传中考体育政策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体育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体育学习。

3.2.3 加强体育学困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的培训,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们在 “家校联动”体育教学活动中针对学困生天生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差原因,特意为他们制订“运动处方”,每周布置具体的家庭体育作业并通过互联网+技术落实打卡检查。另外,出版 《初中生家庭体育锻炼经典方法》赠送给学生和家长,让学困生在家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为体育学困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的培训提供技术指导。

3.2.4 体育优秀生和家长帮扶体育学困生,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在 “家校联动”体育教学活动中重视联动作用,利用体育成绩优秀学生和有体育特长的家长与体育学困生实行 “结对”帮活动,利用课内外、校内外时间辅导体育学困生。在帮扶过程中,体育教师负责落实学困生的体育锻炼内容和完成任务情况登记,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大大加强了学困生的体育锻炼。

3.2.5 鼓励心理和性格存在缺陷的体育学困生走出体育评价阴影,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们在“家校联动”体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关爱和激励心理和性格存在缺陷的体育学困生,做到不挖苦、不批评和不否定学困生的体育动作和成绩,并且善于寻找学困生的运动动作亮点及时表扬和鼓励,有时候还降低学困生的运动难度等,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关注学困生学习过程评价,让他们对体育运动充满自信心,提高体育运动的兴趣。

3.2.6 保持与体育学困生家庭沟通,耐心解答家长、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疑问,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体育教师通过微信群等互动方式及时向体育学困生家长汇报小孩在学校学习情况,包括课堂表现、对运动技术掌握存在问题和考试测验成绩等,做到每日定时在微信中出现,拉近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距离,提高体育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合上述实验与分析可知,“家校联动”体育教学活动对提高初中体育学困生学习成绩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4.2 建议

4.2.1 对提高体育学困生学习成绩要讲究策略,针对不同原因,施于不同的方法

体育学困生在班级中的数量虽不多,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造成 “后进”的原因也各有不同,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困生特点考虑不同的转化方式,不要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2.2 对体育学困生的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

提高学困生成绩同时不要奢望短期就有大的改观,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转化工作,不轻言放弃或任其自然。要强调对学困生及家长思想教育,加强针对性的家庭体育锻炼和技术指导,多给他们提供显示体育运动成功的机会,使之增强信心,切忌用态度粗鲁方式或对正常学生的标准要求他们,要对体育学困生有爱心和耐心。

猜你喜欢
家校联动实验班学习成绩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名落孙山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浅谈家校联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