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2018-12-20 10:52广州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加减法分母运算

文/广州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 洪 虹

运算能力是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中应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指出: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需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判断一个学生的运算能力如何,不仅仅看他是否运算正确,还要看他对算理的理解,以及是否会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下面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片段三】下面检查一下自己对这节课的内容是否真的懂,有信心吗?看图填空。

一、借多元表征理解算理,培养运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的前测中,普遍存在有部分学生知道怎样做,但没几个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说明了算理既是计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对 “算理”这个新知识的理解,根据布鲁纳和莱什的表征理论,可以借用表征进行数学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片段一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学习。先是学生自主运用多元表征初悟算理,如动作表征、语义表征、符号表征。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会选择不同的表征,但要多角度去深入理解,还需要教师适时介入,帮助学生会转化各种表征,并在不同的表征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因此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学习,启发学生沟通不同表征深悟算理。例如,通过设问 “有没有同学把通分这种思路用等式表示出来”,引导用了语义表征的学生学会用符号表征。又例如通过追问 “如果不拼,怎样在图中画一画,让大家看到”,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沟通算理算法,以达到循“理” 入 “法”,以 “理”驭 “法”。最后通过反思 “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效沟通了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都是 “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内在算理,初步形成知识链,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借自我体验合理选择,培养运算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因此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其中 “通分”的方法具有普适性,但如果要求学生生搬硬造统一用 “通分”法,学生不仅被动接受知识,打击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对知识的理解。片段二中,教师设计了 “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 “创造”的方法进行判断、选择,从而体验出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折纸、画图等方法的局限性,感受到 “先通分,再计算”的普适性。再通过教师的追问 “刚才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种方法,为什么都用通分的方法来计算”,推动学生再次回顾从 “寻求”到 “合理简洁”的 “运算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借分层内化促进正确,培养运算能力

有效的练习能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在片段三中,教师设计的“看图填空”,利用数形结合,通过在反馈时的追问 “用了什么知识?为什么?”,促使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先通分再计算”道理的再次理解,为正确计算打好基础。第二题的五道计算,既有新知,又有旧知。在反馈时,教师的设问 “在三年级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我们都是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化成相应的分数,这实际上是用了什么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同化。在反馈时,通过追问 “除了用通分的知识,还有没有其他的知识来解决”,让学生知道要使计数单位相同,不一定通分,特殊情况还可以约分,这主要是考虑到以后的混合运算中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开放性题目,目的再次强调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法上的区别。这五道计算题各有各的功能,帮助学生对算法的内化,渗透计算技巧,为正确计算夯实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猜你喜欢
加减法分母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有趣的运算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