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探析

2018-12-20 10:5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张雅茹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组内分组组间

文/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 张雅茹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基础,通过各种小组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其广泛的应用能够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积极性,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进行小组成员分组时缺乏较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从而造成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成员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分组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够圆满完成的前提条件。本文将主要探讨当今小学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分组存在的问题,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科学合理的分组策略,以提高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按照座位分组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分组方法是按座分组,利用学生座位相对固定、距离靠近的特点,把座位较近的几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一般是同桌、前后两排。这种分组方法的好处是简单易行,相对固定,且相邻的学生相互间较为了解,合作起来更加容易。但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特长的差异。可能会存在成绩好的学生全在一个组,或成绩差的学生全在一个组的情况,这很容易出现一个小组积极地讨论,而另一个小组则沉默无语。二是没有考虑到学生性别、性格和家庭背景的差异,这使得在讨论的过程中缺乏生机和活力,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2.自愿分组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展开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常会坚持民主的原则,采取学生自愿的方式进行分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自愿组建小组也存在一些问题,即学生往往会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合作探究。由于小学生普遍缺乏自控力和探究问题的目的性,在教师的监督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会讨论与语文课堂无关的话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

3.分组时成员角色和任务不明确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缺乏教师具体的指导和有效的监控。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承担的任务也不够清晰,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常常是不均衡的。一方面,在小组内部,通常是个别积极主动的学生在进行主导作用,活跃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反之,不太积极主动的小组成员则一言不发,有时甚至出现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另一方面 ,小组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占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掌控着小组内的主要资源。弱势的学生则刚好相反,他们在小组中往往被忽略而成为旁观者,失去了发言权。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是不均等的,不仅不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加剧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

因此,在合作学习理念得到普遍应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分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分组随意,组员之间搭配不科学是主要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策略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分组策略

在分组时,必须全面考虑学生性格、学习的差异、家庭背景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的布置、划分,从而形成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避免随意性。组内异质是指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学生合理搭配,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组间同质是指组与组之间在人员构成、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大致均衡,平等竞争。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优势互补、整体提高。小组之间也能形成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利于组内成员能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性质的任务。二是性别。在分组的过程中要科学调配男女学生的比例,优化小组性别结构。三是语文成绩。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口语交际、朗读能力、组织能力与书写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科学划分,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地调整。例如,将擅长写作与擅长口语交际的学生放在一组,使他们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四是学生的能力特长和家庭背景。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有着不同特长、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共同学习,有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以及提高他们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五是小组规模。小组人数是影响小组成员参与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每个小组人数以4-6人最佳,既能够保证小组完成任务,也能避免小组内因人数多责任扩散而出现的 “滥竽充数”的现象。

这种策略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合作的意识尚未成熟,若教师进行强行地划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民主自愿的原则,学生自主合作的热情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进行科学分组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分组准备,开展一系列的调查对全班学生进行研究,提高分组的针对性。例如采用问卷调查,亲自与学生、家长沟通,进行语文能力测试等方式,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意愿,在适当满足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要尽量使每个小组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既有优生、中等生,又有后进生。组间同质则让语文水平相当的小组在课堂讨论中也获得启发,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因而小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2.组内同趣、组间异趣的策略

组内同趣、组间异趣是指按照学习兴趣划分学习小组,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编排在一个小组,使小组内兴趣相同、组间兴趣各异,在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尤其适用。以研读 《三字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研讨的方式,如下表所示:

表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用多种形式研讨 《三字经》

此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多种研读名著经典的视角,提高了小学生研读经典的语文能力。教学实验显示,由于成员之间志趣相同,易于交流,便于合作,这种方式颇受学生欢迎,但有时也会形成兴趣壁垒,产生排他的封闭倾向。所以这种分组形式不应长期固定,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划分小组,从而营造更广泛地合作机制。

3.科学分配小组成员的角色和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的分工明确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教师应让不同特点的学生承担不同的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做到分工明确。每个小组中都可以有这样的角色,比如发言人、记录者、总结者、协调者和管理者等。教师应该在角色分工之前,就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设计相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日常的学习成绩断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充当小组中的管理者和协调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的记录、发言和补充等工作。

但根据学生层次的分工也存在不足之处,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往往只会指手画脚,眼高手低,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认为只要按照自身扮演的角色完成任务则可,这会在学生认同角色、理解角色的过程中形成阻碍。因此,教师可以采取 “轮值组长”的制度,并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更换小组内成员的角色。轮换角色的制度有利于小组成员熟悉每个角色的分工和任务,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 “生本教育”的理念,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语文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小组的人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制定科学的组规,以确保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合作。

三、结语

科学、合理的小组分组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证。但无论运用哪种分组策略,想要达到成效,还必须要有语文老师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评价。教师在开展语文合作学习之前必须明确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清晰的课堂指令下顺利地完成语文合作学习。同时在小组合作结束后,语文老师应该给予相应的评价与鼓励机制,以激发组间竞争,激发组内活力。

猜你喜欢
组内分组组间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分组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