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19-01-06 10:51李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脑部脑出血低温

李娜

近年来,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 该疾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见[1]。其中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诱因, 是导致急性脑出血发病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急性脑出血指的是非外伤原因导致脑组织内血管破裂引发严重出血现象[2]。该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危急、不易受控等特点, 常伴有高热、呼吸暂停等情况, 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而言, 及时提供治疗手段, 尽早对患者实施治疗, 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提升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 针对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 探究亚低温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性抽出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急性脑出血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排除药物过敏者、治疗依从性差者、心理精神存在问题者, 所有参与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 57~77 岁 , 平均年龄 (67.9±5.2)岁 ;发病时间 1~4 h, 平均发病时间(2.2±1.3)h。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 56~78 岁 , 平均年龄 (67.8±5.5)岁 ;发病时间 1~3 h, 平均发病时间(2.3±1.1)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开展颅内血肿清除术, 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对血肿位置进行定位后实施手术。逐渐吸除、引流, 留置侧孔、引流管吸抽, 最后使用生理盐水+肾上腺素进行冲洗, 直至冲洗液清亮, 注入尿激酶[4]。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头颅亚低温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使用头颅亚低温治疗仪, 将探头固定在患者头部, 使用欧姆龙监测患者鼓膜温度, 将温度控制在35℃,以脑温=鼓膜温±0.5℃为标准, 所有患者均治疗1周, 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进行判定]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判定]。NHISS评分标准:满分45分,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SF-36评分标准:共对患者8个维度进行评价, 各个维度分值0~3分, 满分为24分, 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60±3.51)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58±4.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563,P=0.0000<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9.83±3.36)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9±2.7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953P=0.0000<0.05)。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现如今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急性脑出血发病率显著增加。该疾病病死率较高, 预后康复效果较差, 已经严重危害到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患者可由于血压过高、情绪波动、烟酒过量、体力运动过度而发病。近年来相关研究证实, 尽早的给予急性脑出血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 能够改善患者病情, 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6]。

常规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方式包括手术、药物等, 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物理疗法, 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亚低温主要是通过仪器降低患者体温, 降低脑血流速度, 并控制脑部新陈代谢速度, 减少脑部细胞能量代谢, 从而降低乳酸堆积, 有效保护血脑屏障, 缓解脑部水肿。同时亚低温还能够保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促使下丘脑、垂体保持正常生理功能。而且脑部亚低温不仅能够降低脑出血引发的颅内压升高, 还可以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等情况, 保证神经细胞活性, 同时能够减轻机体对于突发性脑血管病产生应激反应, 避免脑部产生过度氧自由基, 从而减少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亚低温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 控制病情不再恶化 , 治疗作用十分明显[7-10]。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60±3.51)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58±4.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563,P=0.0000<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9.83±3.36)分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5.69±2.79)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953P=0.0000<0.05)。

综上所述, 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 避免神经功能缺损,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脑部脑出血低温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雾霾低温来袭快给蔬菜补充能量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