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及作用探讨

2019-01-06 10:51刘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成形术胸腔镜支气管

刘宝

肺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较高, 且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 临床对于该疾病常选择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进行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近年来,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胸腔镜手段应运而生[1]。为此, 本院特地选取7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中, 男26例, 女12例;年龄最大55岁, 最小33岁, 平均年龄(45.18±8.93)岁。参照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10例;年龄最大56岁, 最小34岁,平均年龄(46.03±9.1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由临床证实为肺癌;临床资料完整;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 卡氏(KPS)评分<60分, 术前开展放化疗, 实施影像学检查脏器发生可疑转移病灶;肺功能检查存在≥1项手术禁忌证;近期内使用激素药物[2]。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 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利用单肺通气模式作一长度15 cm手术切口于胸后外侧第5肋间隙,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 同时将肌肉层背阔肌、前锯肌和肋间肌切断。将第6肋骨切除后利用扩张器撑开肋间隙, 观察肺癌病灶。在直视下分离动静脉, 结扎并离断血管, 将支气管充分显露, 同时将主支气管和分支支气管吻合, 最后修补肺动脉, 同时配合清扫淋巴结, 冲洗手术视野, 并将胸腔闭式引流管合理放置, 切口关闭。

1.3.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实施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 实施静脉气管复合全身麻醉, 作一长度1 cm套管切口于腋中线第8、9肋间隙,然后再作一长度为8 cm的辅助切口于第4肋上缘[3]。置入胸腔镜探查内部具体状况, 明确肺癌病灶位置。在胸腔镜辅助下将动静脉分离, 利用打结器结扎并切断血管, 支气管显露后开展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 同时将主支气管和分支支气管吻合, 最后修补肺动脉, 同时配合清扫淋巴结, 冲洗手术视野, 并将胸腔闭式引流管合理放置, 切口关闭。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估生活质量, 主要分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和社会功能4个维度, 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5.47±14.52)ml,明显少于参照组的(97.36±26.88)ml;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1.44±33.29)min、(3.58±1.05)d、(9.48±2.86)d, 均明显短于参照组的(192.21±42.17)min、(4.84±1.27)d、(12.66±3.13)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4346、4.6778、4.7135、4.6235,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9.48±8.70)、(79.57±8.22)、(78.17±9.25)、(80.47±8.96)分 ,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59±7.94)、(71.73±7.83)、(69.29±8.58)、(70.93±7.86)分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6527、4.2572、4.3387、4.9340,P<0.05)。

3 讨论

近年来, 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加重和吸烟人群的比例逐渐扩大使得肺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且男性人群的发生率较高[4]。临床对于该疾病常选择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通过切除原发病灶, 清扫淋巴结, 从而实现临床治愈的目的。传统手术虽然可有效切除病灶,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但是该术式切口大、创伤性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肺不张和肺部感染[5]。近年来, 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胸腔镜手段凭借诸多优势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青睐, 在患者胸腔内置入微小摄像头, 可清晰显示内部投射状况, 在手术期间可结合手术操作扩大胸腔内部结构, 同时可显示细微结构, 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术精准性提升, 同时可有效规避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另外, 该手术方法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 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显示与传统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相比,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 实施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成形术胸腔镜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