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胰腺炎的对比分析

2019-01-06 10:51赵宏崔钟鸣戴继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多普勒胰腺炎胰腺

赵宏 崔钟鸣 戴继宏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 若诊治不及时, 极易造成患者的死亡, 因此, 及早明确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些年,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以期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疗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52例, 女36例;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57.52±6.64)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恶心、呕吐、持续上腹痛、腹胀, 其中伴有黄疸者6例;发病前有暴饮暴食及大量饮酒者10例;既往有胆石症或胆囊炎者3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东芝Aplio 300, 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嘱咐患者在检查前保持空腹, 使用超声探头重点探查患者的胰腺及肝胆周围组织, 仔细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回声、腔隙、腹腔积液等情况。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GE公司Optima 660 64排多层螺旋CT, 首先行平扫, 再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设置:螺距(pitch)1.375∶1, 矩阵512×512, 120 kV, 500 mA(自动毫安), 重建层厚为1.25 mm,采集层厚为0.625 mm;指导患者检查前要空腹, 并于检查前30 min口服500 ml清水。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扫描范围由肝顶部至肾脏下极, 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平扫完成后, 行增强三期扫描, 增强时以3.0 ml /s速率采用高压注射器通过肘静脉注入碘海醇对比剂, 浓度为300 mgl/ml, 对比剂用量为100 ml。采用对比剂注后动态触发扫描, 阈值70 HU静脉期扫描触发后30 s、延迟扫描触发后(120~180 s)。所有图像均由2名主治医师及以上影像学专业医师单独分析。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的确诊结果为标准, 将88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以急性胰腺炎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急性胰腺炎检出率以及临床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急性胰腺炎检出率比较 8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54例, 检出率为61.36%(54/88);多层螺旋CT检查检出78例, 检出率为88.64%(78/88);多层螺旋CT检出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急性胰腺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主要为:胰腺体积呈弥漫性轻度增大, 边缘轮廓清晰, 内部回声多数减低, 少部分患者胰周有少量液性暗区。

2.3 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主要为:胰腺基本均匀强化, 体积轻度增大;密度可轻度减低或正常, 密度不均匀或均匀;边缘毛糙, 无低密度液化坏死区;部分患者可见胰周积液。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 胰腺无坏死区, 均匀强化。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属于一种非侵入性检查, 该检查手段具有经济、灵活、简便迅速等特点, 且不受扫描区域和扫描角度的限制, 可进行大范围及多角度的扫查, 并能全面显示胰腺及周围脏器组织, 不但可以发现胰腺的病变程度, 还能了解胰腺周围脏器以及整个腹腔内的情况[2-4]。所以发病初期行超声检查, 可以诊断胆源性胰腺炎, 判断有无胆道疾病, 快速鉴别是否是胆囊炎、消化道溃疡穿孔等其他疾病。本院收诊1例急性腹痛的患者, 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均高于正常值8倍, 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入院, 但超声检查后诊断为:胃大部切除术后, 十二指肠梗阻, 小肠近段扭转可能?后经CT检查证实:空肠输入端扭转。超声诊断对临床急诊手术治疗起到关键作用。但彩色多普勒超声也有局限性, 超声检查极易受到气体及脂肪的影响, 尤其胰腺炎患者中因炎症刺激, 相邻肠袢扩张、积气较重, 对腹腔气体重或肥胖患者,由于气体或脂肪的干扰,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胰腺的显示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制[5-8]。再有患者腹痛明显、拒绝按压等都会影响超声对胰腺的显示。

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胰腺及胰腺周围组织的结构,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多层螺旋CT可通过极薄的层厚对图像进行相应的处理, 从而获得不同方位及层厚的图像, 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相较于CT平扫、增强CT扫描在显示胰腺小范围坏死、出血方面更为精细及敏感。本研究中采取增强CT平扫后, 再实施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三期扫描, 并利用腹主动脉同层扫描动态触发可获得时相准确的增强图像。但需注意的是,多层螺旋CT检查也存在X线辐射、费用高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多等缺陷。因此,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 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 从而及早制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 多层螺旋CT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但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在临床应用中可考虑联合应用, 从而为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多普勒胰腺炎胰腺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胰腺超声检查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