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使Story time板块教学走向灵动

2019-01-11 23:43江苏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板块情境英语

江苏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 史 学

将问题情境融入英语Story time板块教学活动中, 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习得语言知识,实现有效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 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他们向思维的纵深处发展,使课堂由单一走上多元,由呆板走向灵动。

一、趣味,给枯燥的问题一点光亮

就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兴趣始终处于首要的位置,只有有兴趣,他们才会将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才能在英语学习中处于积极的态势。Story time板块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日常交际语言产生足够的兴趣,而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在性格上往往多动而不够持久,在认知上更喜欢运用英语表达有趣的人与物。 通过有趣的问题情境,更能充分发掘这个板块的重要意义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对话的有效运用。

比如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的Story time是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相对来说较缺乏趣味性,教师就要巧妙地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对本板块的兴趣,进而使他们更投入地探究相关的问题。 所谓兴趣,就是要让学生的内心产生一种愿意跟着情境去完成任务的冲动。比如说,当师生在讨论完重阳节一般会举行哪些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他们在重阳节会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做些什么。 首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情感需求对接起来, 使他们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其次,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别人的表达方式,更让自己对本课所学语言的运用有了一个更充分的补充。 最后,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学生心里深刻懂得如果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就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去关心帮助他人。 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无疑是感兴趣的,因为这样的问题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兴趣被点燃之后,教师要继续让学生的思维向高阶处发展,即不能让兴趣点只停留在课堂的表面。 要让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就要不断地变换问题的方式。 在学生进入有关重阳节的情境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几幅父亲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学生自己父亲的真实写照。 学生一方面在思考这是谁的父亲,另一方面又在思考自己的父亲是否也这样苍老与勤劳。 他们的兴趣都集中在情境中,于是教 师 这 样 发 问:“ Father’s Day is coming,what do you want to do? ”这一次学生感恩的方法更多了。有的说:“ I want to cook some soup for my father. ”有的说:“ I want to do housework for them. ” 有的说:“I want to wash feet for my father. ”兴趣被激发,他们就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英语听说和表达能力。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把被动的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主动的以“学”为重心,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二、生活,给单调的问题增设体验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心中一定要有学生,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外语,尤其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学习的殿堂。 小学生在英语上的认知有限,在生活上的经历也有限,这些都束缚着他们对Story time板块的学习与理解。 有一些故事,学生对它们的背景不够了解;有一些故事,学生对它们所描述的内容觉得生疏,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将问题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多一份亲近与从容。

问题情境可以与教师自己的生活有关,有时学生会对教师的兴趣爱好或生活片段很感兴趣,能让他们更好地进入问题的内核。以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在学生听完录音之后, 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I will show you some photos about my holiday. Can you tell me the name of the places? ”当学生看到教师在风景名胜拍的照片时,很兴奋,非常想知道这些地方是哪里,怎么用英语表达。 如果生硬地问学生一个问题,学生只能生硬地从书本里去寻找答案。 当问题与学生熟悉的人连系起来的时候,学生多了一分主动,也多了一些画面感。 教师展示的图片是The Bund , Tian’anmen Square。 部分学生预习过,能够读出来,部分学生跟着教师读,也能修正错误的读音。 但他们通过问题情境, 都能将认知与具体的情境连接起来。当看到The Bund时,他们就会想到教师的一次旅游经历。同样,对于生活情境的运用,也要多元化,不仅可以采取教师提问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提问。 对于情境中的两个地方,学生相互间问出这样的问题:“ Where are they? ”自然而然地他们会有这样的回答:“ The Bund is in Shanghai. Tian’anmen Square is in Beijing.” 这个问题比较宽泛,不容易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 于是教师将Beijing这个关键词圈起来,让学生用它来提问。 与生活相连,也要在生活中拓展。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提出这样的问 题:“Is Beijing a big city? Do you know more beautiful places in Beijing? ”教师继续张贴相关的图片,学生继续回答,如the Summer Palace, the Palace Museum, the Great Wall...这样教师就通过生活的真实情境,将这一板块整合得更有灵性,学生更乐于参与。

三、层次,给冰冷的问题丝丝温暖

对于Story time板块的处理,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实践进行适当拓展阅读,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比如在教学童话故事类的课文如五年级的Cinderella或六年级的The King’s new clothes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安徒生童话里的The ugly duckling这个故事绘本, 这是对Story time板块的一次补充。首先,教师要设置情境,即制教材、制教具、制课件,这样才能让问题有所依附。 教师通过课文动画,ppt课件等多媒体的展示, 将故事的大致情境播放出来。 接着教师设置问题,首先将学生按照学习程度的不同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表示班级的尖子生,在这个板块中他们有很强的表现能力,能流畅地说故事、表演故事;B层次代表班级的中等生,在这个板块中,他们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能叙述故事,但分析故事的能力不强;C层次代表班级的学困生或后进生,他们对这个板块的兴趣不浓,只能描述故事的只言片语。 因此教师分层设置了问题,对于A层次学生,教师让他们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去想象丑小鸭之后的心情与行为。 比如学生在描述这样的情境时,即“Mother Duck swims.The three yellow ducklings sit on her back. The ugly duckling swims behind them. ”他们会加上一句,“The ugly duckling was very sad. ” 一方面拓展他们的想象能力, 另一方面又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于B层次学生,教师将幻灯片呈现出来,让他们对着画面将故事表达出来。 比如对着一只鸭妈妈与三只小鸭他们说:“ Three eggs open,the ducklings are small and yellow. ”同时,教师要求他们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 变换英语的语音与语调。 对于C层次学生,教师将整个故事呈现在黑板上,让他们先读一遍,也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接着教师提问:“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the duck or the swan? ”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回答一下,他们都能简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样分层次设计问题情境,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上体会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Story time板块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培养更强的英语学习能力与语言素养。 故事内容的精彩要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来展现,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感官刺激与切实的生活体验。 同时对故事的深刻理解又要借助灵活多样的问题, 来帮助学生拨开层层迷雾,直抵核心思想。 这样巧设问题情境,才能给英语课堂多一份鲜活与灵动。

猜你喜欢
板块情境英语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板块拼拼乐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读英语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酷酷英语林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