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地鼠洞”

2019-03-05 11:33泉州市实验幼儿园张丽娜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万通灯箱刻刀

泉州市实验幼儿园 张丽娜

班级主题活动“我们爱运动”正热火朝天,可惜接连几天阴雨绵绵。改成室内活动后,幼儿总感觉不尽兴。有一天,楠楠找来哗啦棒,提议制作“地鼠洞”在室内运动区玩“打地鼠”游戏,这一提议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可是用什么材料做呢?有的幼儿找来万通板,可宸宸说:“这种板挖洞会刮到头,很疼。”有的幼儿找来KT板,可楠楠说:“不行,很容易坏。”还有的幼儿提议用纸箱,颖颖说:“纸箱太大,没地方放。”大家都发愁了——有什么材料可以折叠收拾又安全不易破呢?为了支持幼儿,笔者收集了半匹灯箱布,放在“材料超市”里。幼儿面对灯箱布,又摸又扯,验证了一番,最后决定就用灯箱布来制作。于是,“制作地鼠洞”活动就此展开了。

一、“地鼠洞”开挖喽

楠楠等几个幼儿迅速冲进美工区,拿着剪刀,抓着灯箱布就要开始挖洞。笔者笑着拦住:“别急!你们想在哪些地方挖洞?洞要多大?”幼儿各自指着想要挖的地方,比画着洞的大小。颖颖一看,摇摇头说:“不行,太多洞,布都不够了!”楠楠说:“我有办法,我们去找一些可以当‘地鼠洞’的圆圈,再来决定要做几个、做多大的洞。”幼儿四散在教室里找圆圆的东西。颖颖找到圆形的纸盘,顶在头上,说太小了;萱萱把头探进竹篓,也说小了;睿睿握着呼啦圈,楠楠指着风车圈,都说这个正好。大家把呼啦圈和风车圈放在布上摆成两列三行。航航说要像太阳形状的才好看,大家都同意了。

开始挖洞了,封封拿勾线笔沿着呼啦圈的边缘画,刚落笔,呼啦圈一动,画歪了。雅雅连忙帮忙压着呼啦圈,两人合作,很快就画好一个圆。楠楠拿着剪刀往画好的圆形里面捅,布没有破。楠楠又使劲地捅了捅,布还是没破。雅雅说:“可以像剪窗花一样,先对折一下,再用剪刀剪。”楠楠按照雅雅说的做,果然剪破了一个缺口,很快就把圆形剪下来了。旁边的祥祥左手持剪刀模仿着做,可是剪了好几下都没有剪开,直嚷嚷:“怎么剪不开呀?”雅雅说:“我来我来,看!剪刀的嘴巴要张得大大的。”雅雅沿着弧线剪了半圆,线条流畅平整。祥祥接过来剪,这回,他把剪刀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再使劲,真的把布剪开了。虽然边缘呈锯齿状,但他还是很高兴。

最后五个“地鼠洞”终于挖成功了。

从幼儿的眼神和行动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但幼儿缺乏计划意识,因为教师的提问介入,幼儿才意识到要先确定洞的大小、数量及位置。活动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发进行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出主意,有的画画,有的寻找适合当洞口的材料。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幼儿能主动帮忙,互相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遇到怎么挖洞的问题时,幼儿能积极思考,迁移拓印、剪窗花的学习经验进行解决。

游戏中,幼儿在剪刀使用方面个别差异较大,有的幼儿能沿着轮廓线剪出圆形,边线吻合而平整。有的幼儿却做不到,原因可能是:第一,部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较弱,缺乏练习。第二,个别幼儿习惯用左手,应多鼓励幼儿左右手并用,两手都练。

活动后,笔者组织幼儿分享与交流,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用剪刀的技能及挖洞经验,鼓励幼儿多练习用剪刀剪窗花或面具,并在区域中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如线条、图形、图案、手工材料等),供幼儿练习。

笔者还组织幼儿讨论“下一次要做什么?”,引导幼儿学习事先制订计划,知道计划的内容要包括:做好的“地鼠洞”要放在哪里,需要做什么调整,制作的工具、材料以及步骤等。笔者根据幼儿需要,结合刻刀使用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刻刀的使用方法及安全常识。

在分享中,幼儿提出灯箱布还不够长。在笔者的建议下,大家决定切割两块万通板连接在灯箱布的两侧,让“地鼠洞”更大。

二、“地鼠洞”大扩建

煜煜、森森要切割万通板。煜煜把万通板放在地上,拿来一根筷子,横放在万通板上,做个记号,再沿万通板上的纹路往下画。画完后,煜煜取了一把刻刀,使劲旋了旋机关,露出小段刀片,而后趴下,将刀背朝下要开始切。

笔者观察后,问煜煜:“哪里是刀口?”煜煜仔细看了看刀,笑了笑,说:“长的那边是刀口。”接着把刀口朝下切。切了一小半,他又停下了,对森森说:“快停下,先不要切开,要对折再切。”森森问为什么,煜煜说:“要切割两块一样大的,对折切比较快。”“好主意!”森森大声赞道。

煜煜抬高对折好的万通板一侧,刀背朝下,像劈柴一样使劲切割。笔者又问他:“刀口在哪里?”他看了看,再次改成刀口朝下,使劲用力,万通板被割出一小条弯弯曲曲的缺口。笔者请他放下,取出另一把刻刀,压着万通板的另一边,刀口朝外,斜着入刀,轻松切了一小段。他说:“我会了。”学着笔者的样子,他很快地把整块万通板切开了。

颖颖负责把万通板粘贴在灯箱布的两侧。由于灯箱布不够平整,她叫来两个同伴帮忙压着,在灯箱布一侧贴上海绵胶。颖颖动作很快地撕开纸膜,拿起万通板一角放上去。大家大喊:“贴歪了!”颖颖很着急,问笔者:“张老师,怎么办?”笔者说:“没关系,先把万通板撕下来,重新做。”

幼儿都不敢动了。笔者问:“还记得上次我们盖房子的时候,怎样把那么长的木板平平稳稳地放到屋顶上去吗?”颖颖眼睛一亮,说:“我记得,是三人一起放上去的,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还有一个在中间扶着。”于是,三个幼儿分工合作,成功地把万通板和灯箱布贴在一起。

有了事先的讨论、计划与分工,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数。活动中,幼儿懂得要先做个记号再操作,做事的条理性有所增强,这可能跟前阶段的计划学习有关。教师可继续培养幼儿的计划意识。

活动中,幼儿能敏感地发现问题,如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切出两块万通板、贴歪了怎么办等,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能主动求助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会迁移以往的经验合作解决新问题,且能注意同伴间互教互学。这都是值得赞赏的。

幼儿还不能很好掌握刻刀的使用方法,需要教师关注并适时介入指导。幼儿不能很好掌握刻刀的使用方法,原因可能是:第一,刀口与刀背的区别不明显。可以在刀背上做了一个明显的记号,或利用刀背与刀口长短上的区别引导幼儿识别。第二,幼儿缺乏练习,刻刀使用视频中没有介绍横向切割时用刀的方向。幼儿由于年龄特点,仅仅观看刻刀使用视频还不够,还需要实际的操作与练习。

活动后,幼儿开始在万通板上挖洞穿线,套在两张立起来的桌子上,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分成两组,轮流玩起了“打地鼠”游戏,可有的“地鼠”一直不敢探出头来。为了鼓励“地鼠”们勇敢挑战的精神,让游戏更加好玩,幼儿提议进一步完善游戏规则与玩法:自制“地鼠”爱吃的食物,放在“地鼠洞”边,地鼠组每偷到一个可奖励一金币,若被打到则扣一金币,比比哪组得到的金币多。

根据幼儿的提议,笔者提出了:“你们觉得地鼠喜欢吃什么?怎样的材料适合制作地鼠的食物及金币?”幼儿的提议多种多样,无法统一,最后笔者与幼儿一起欣赏了地鼠有可能喜欢的食物图片,并收集制作美食及金币所需要的辅助材料。

三、勇敢鼠的奖励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或独立或结伴分成做地鼠的美食与做金币两组。祥祥等幼儿做地鼠的美食,他们说地鼠爱吃冰淇淋、果汁、薯条、汉堡。祥祥决定做果汁,他找来黄色纸杯,先把白色的超轻黏土放到杯子里。笔者问:“白色的是什么?”他说是牛奶。笔者说:“超轻黏土很贵,能不能用别的废旧材料来代替?”他想了想,大笑说:“我有办法了。”他把旧报纸团成一团,塞进杯子,在上面用红色超轻黏土铺了一层,又做了两个白色的小圆球,放在最上面;接着拿了一张黄纸,画了个圆,添了几条线,说是柠檬片;最后他把“柠檬片”套在黑色吸管上,插在纸杯上,一杯色香味俱全的“果汁”新鲜出炉了。

金币组的幼儿围坐在一起,桌上放了收纳盒、剪刀、盘子以及锡纸等材料。航航说:“太挤了!太挤了!”彦彦说:“我们多搬一张桌子吧。”大家又搬来了一张桌子,还是挤,最后又增加了一张桌子。工具材料随意分放在不同的桌子上,有的幼儿要拿剪刀还得到另外一张桌子上去拿。笔者拍拍手,请大家停下来,问:“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方便地拿到工具?”琪琪说:“像我们原来洗车那样分工,分三桌,有的画,有的剪,有的包。”大家同意了。彦彦把瓶盖放在纸张中央画了一个圆形,接着开始剪,线条很流畅。笔者说:“你画的金币真圆!只是把瓶盖放在哪里画能更快地剪?”彦彦想了想,把瓶盖调整到纸张的边缘。笔者冲他竖了竖大拇指。近二十分钟,画金币的三个幼儿画了六张纸,每张纸上圆形一个挨着一个……

虽然活动前幼儿已经对地鼠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知道真正的地鼠吃田野里的食物,但在活动中还是把自己对美食的喜好投射到地鼠身上,认为地鼠对冰淇淋、果汁、薯条、汉堡等美食会感兴趣。他们大胆想象,综合运用学过的画、剪、贴、泥塑等技能,选用纸杯、报纸、纸巾、超轻黏土、吸管等适宜的材料进行创作。创作中,幼儿能注意物体的色彩搭配,追求物品外形的逼真、美观。

金币组的幼儿能选择瓶盖、卡纸、锡纸等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一开始,大家选择各做各的金币,他们把所有需要的工具材料放在一张桌子上,大家都挤在一起。航航发现了拥挤的问题并提出来,彦彦很快想出用多搬两张桌子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工具和材料没有分筐,幼儿不得不频繁到一张桌子上去拿需要的工具。为了安全,教师介入了,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方便地拿到工具?”,琪琪根据以前洗车分工的经验,提出了按操作环节分工的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我们发现,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幼儿对材料的价值没有概念。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存在浪费的现象,出现如用大量超轻黏土填塞纸杯、把圆形画在纸张中央等现象。活动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用两种策略:一种是鼓励幼儿用以物代物的方法进行创作,如用旧报纸代替超轻黏土填充纸杯;另一种是问题转移,支持幼儿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纸张,如鼓励幼儿想办法在一张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圆。

活动后的分享与交流中,祥祥展示了自己以物代物制作的“果汁”,彦彦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在一张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圆形,琪琪介绍了自己在金币组分工的想法……幼儿对自己及同伴的创作感到满意。最后,辰辰建议在灯箱布上面画上图案,让“地鼠洞”更加好看。大家各自画了喜欢的图案,分别有草莓、草地、太阳、向日葵、房子等,最后投票表决,选了向日葵的造型设计,大家说“向日葵好看,瓜子好吃,感觉很温暖”。

四、“地鼠洞”大装修

琪琪、辰辰等围在一起。辰辰说:“玫瑰红要配什么颜色好看呢?绿色吗?”琪琪说:“可以啊,白色也行。”煜煜说:“向日葵当然要用黄色的。”琪琪说:“好吧,那就黄色向日葵‘地鼠洞’,边上再画草地,这样一定很好看。”大家各自行动起来。

莹莹取了白色颜料沿着“地鼠洞”画向日葵花瓣。开始她画得小又圆,煜煜说:“看起来像一朵小花,不是向日葵。向日葵花瓣要细细长长的,会跳舞。”莹莹跑到图书区找了向日葵的图,看了看,回来默默地把向日葵花瓣画大画长些。煜煜点点头,说:“对,就是这样的。”他取了黄色颜料,在莹莹的花瓣中加了黄色的花蕊,画完后,跑来对笔者说:“张老师,快来看看我们的向日葵,漂亮吧?”笔者大声说:“颜色搭配好看,好一朵向日葵!”他使劲地点了点头,笑了。

辰辰画了黄土地,琪琪在上面添了许多“川”字形的小草。笔者自言自语道:“奇怪,我们花圃上有很多不一样的草,草地上的草都一样吗?”琪琪听了,画了两棵不同形状的草,又想了一会儿,跟笔者说要到花圃看看再来画。笔者答应了。琪琪回来后,边想边在草地上画了几棵各不相同的小灌木叶子,间或添上一两只小蚂蚁……

活动后,幼儿分成两组,用自制的游戏材料,结伴玩起了“打地鼠”游戏。

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协调合作能力。他们能够根据灯箱布的底色协商配色,配色协商中能注意与实物间的关系、深浅色对比,还能注意到向日葵花瓣与其他花瓣的不同。他们的作品整体效果美观、协调,内容丰富,富有童趣。

大自然是最美的课堂。游戏过程中,当遭遇到草是否都一样这一平时忽略的问题时,琪琪能主动到花圃中进一步观察了解不同的草,寻找答案。

同伴间的学习也是有益的经验,如莹莹和煜煜之间的互动与配合,让作品更加富有灵气。

教师可以利用散步、种植、饲养等多种途径,鼓励幼儿细心观察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在哪里,如颜色、形状、形态等,为以后的创作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

这是一个源于幼儿兴趣、由幼儿自发开展的美工区游戏故事。笔者发现:跟以往教师预设开展的美术活动相比,在创作过程中,幼儿更“忙”,忙着寻找、判断、选择合适的材料,忙着学习新工具的使用方法,忙着思考并动手设计“地鼠洞”及“打地鼠”玩法、规则,忙着验证,忙着说服同伴采纳自己的意见,忙着与同伴协商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美工区不复往日的安静,但幼儿更加积极主动、自信专注,时不时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小点子”。制作成功后,听着幼儿用自制的道具玩“打地鼠”游戏时那欢乐的笑声与尖叫,笔者深深感受到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乐趣。当然,怎样引导幼儿关注生活,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以及拓展视野,大胆想象,感受不同的材料运用给创作带来的新鲜体验,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万通灯箱刻刀
刻刀风骨:秦胜洲作品选
趣图
趣图
一种宽动态画质主观评价用灯箱
胡同里的传奇
“后冯仑时代”的万通转型
一种选秀灯箱的设计及制作
新奇的“水灯箱”
灯箱里的小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