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2019-03-05 11:33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幼儿园朱玉燕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绘画创作

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朱玉燕

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有效的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我们从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入手,开展了实践研究。

一、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包括审美能力、创作要求等。例如中班水拓画“神奇的纸盘”活动,教师预设的活动目标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初步学会水拓画的基本制作方法”“感受水拓画的美,大胆想象并进行适当的添画”“积极参与活动,乐于表现,体验用新方法作画的乐趣”。

绘画教学活动的内容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能被幼儿理解、便于幼儿创作的题材。一般来说,植物、动物、建筑等是幼儿园开展绘画活动常见的题材。

活动准备时,教师务必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绘画材料,一般除了常用的画笔、颜料、纸、调色盘之外,还要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用品,如围裙、套袖或护衣等。针对创作主题的不同,教师应提供不同色系的颜料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底纸,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画面效果,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设计绘画教学活动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考虑幼儿的主体性。在设计绘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保持设计的灵活性,在师幼互动中尊重幼儿的体验。在绘画前,教师可提供各种表现形式的范例,让幼儿充分地欣赏与感受,鼓励幼儿自主探索,给予幼儿充分的创造和表现的空间。如小班绘画活动“萌小鸡”,绘画前教师提供了各种动态的小鸡视频让幼儿观察,接着让幼儿欣赏大量的小鸡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鼓励幼儿在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大胆创作。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表现,作品不拘一格,形象可爱。

第二,关注活动内容的整合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绘画活动与语言活动、音乐活动、科学活动等整合起来。比如“可爱的小鸭子”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开展科学活动“认识鸭子”、语言活动“丑小鸭”、音乐活动“数鸭子”等,在幼儿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创作“可爱的小鸭子”。

二、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的实施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提倡绘画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欣赏与创作相结合,适当附加技能的学习等。在欣赏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幼儿,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和视觉意象的形成。

(一)情境导入活动,在宽松的氛围中调动幼儿的热情

创设情境是指为幼儿创设适合学习的环境和快乐的氛围。情境的导入,让幼儿如同进入一种耳目一新的境界,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的开始部分,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设具有游戏性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发挥情境的感染作用。另外,教师自己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情境中,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幼儿。例如在“超级魔力大大嘴”活动中,教师播放音乐《疯狂大请客》,创设请客情境。幼儿纷纷张开大嘴,模仿“吃”的动作,动作非常夸张。幼儿陶醉其中,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师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有一只魔力大嘴,可以吃平时不能吃的东西。幼儿闭上眼睛,大胆想象,想出各种吃的东西,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提供优秀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感性经验

欣赏优秀作品是幼儿绘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大量审美感性经验的积累是幼儿创作的基础。

第一,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欣赏作品的机会。欣赏的作品应是丰富多样的、有选择的。作品可以是艺术大师的名画,可以是教师精心挑选的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实物等,也可以是其他幼儿的优秀作品。但是,这些作品一定要美观、色彩协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发幼儿的想象,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以及美的感受。

第二,在对话中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在幼儿绘画活动的欣赏阶段,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欣赏中的对话是幼儿在审美心理体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多通道的相互交流。幼儿调动了自己的感知、思维、想象、灵感、情感、无意识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把艺术家的情思意念、审美创造渗透并融入自己的心里,从而达到一种潜在的心灵沟通和内在的自我交流。

[案例]

在“花朵森林”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互动。

教师:这朵花儿长得怎么样呢?

幼儿:中间是凸起来的……花瓣儿是白色的,花蕊是红色的……

教师:哦!白色的花儿也很好看!这朵花哪儿最漂亮呢?

幼儿:外面漂亮……长得漂亮……颜色漂亮……

幼儿:有红色的花蕊。

教师:花苞的颜色跟打开的花瓣儿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哦!什么照在花儿上呀?

幼儿:阳光。

教师:有阳光照的花儿感觉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觉得更亮了……很温暖……

教师:真不错!看!这是一幅很特别的画哦!请你找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大树的身体很苗条……大树的叶子是白色的……

教师:哦!你发现了树上的爆米花儿。

幼儿:大树上还有点点。

教师:哈哈!是花儿在掉眼泪呢!我的花朵森林里的花儿会掉眼泪,向日葵长得比树高!你的森林里有什么呢?

用探究式的互动谈话引导幼儿欣赏,体现了教师和幼儿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而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

(三)根据幼儿的想象、创作,适时、适度地指导

幼儿绘画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现,而不仅仅是画面的模仿以及涂色技能的传授。幼儿在活动中有着强烈的创作欲望,能获得想象与创作的快乐。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主创作,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应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坚持适度原则。

三、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可见活动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注意评价内容的多面性。幼儿绘画活动强调的是意境与情感的表达,“画得像不像”并不是绘画活动的评价标准。教师首先要关注的应是幼儿的作画构思,进行恰当地提问,如:“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幼儿会用画笔将自己看到的或想象的情景表现出来,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幼儿整个作画过程,从兴趣性、主动性、专注性、独立性、创造性、合作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及时肯定幼儿表现出的珍贵品质,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逐步习得相应的绘画技能。

第二,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幼儿、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避免出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绘画的过程和特点不太了解,表达的能力较弱,因此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应该关注大多数幼儿,找出共性的特点与问题,多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中、大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与表达能力,在绘画活动结束后可以多采用幼儿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画意图和作画方法,同时也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同伴作品的看法和想法。家长也可以适当地参与活动的评价。

第三,重视纵向评价。幼儿绘画活动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元的,绘画作品是每个幼儿个人情感、经验以及性格的表现,具有个别化的特征,即使作品水平不高,对其个人而言也是有价值的。教师不能用统一标准来横向评价幼儿,而应当多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来评价,尽可能找出其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这种鼓励应该是具体的、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泛泛的表扬。例如:“你今天用黄颜色和蓝颜色搭配在一起,真好看!”“你今天涂颜色比上次进步很多,涂得很满、很漂亮。”……教师要以连贯的视角和发展的角度对幼儿作品进行纵向评价,要肯定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地方,给予鼓励和表扬。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绘画创作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墙之隔》创作谈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创作随笔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