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六个关键词*

2019-03-05 11:33福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活动动作

福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陈 彦

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可以帮助幼儿解决发展和锻炼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支持幼儿学习新动作,以保证基本身体素质获得全面、适宜的提高;可以在一定单位时间内锻炼幼儿的心肺功能;等等。笔者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并不重视体育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中,体育教学活动是被教师遗忘或忽略的“常客”;对于内容的选择比较随意,教师常常翻翻教学参考书从中挑选一些容易组织的活动。幼儿园的教师多为女性,其生理特点及担心幼儿出安全事故等原因,导致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中出现运动量小、缺乏挑战性等问题。此外,教师对于儿童运动核心经验、儿童运动所涉及的身体素质等缺乏了解,甚至对于基本动作的要领掌握得不准确,也导致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弱化……

以上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从“适宜”“趣味”“有序”“循序”“安全”“和谐”六个关键词入手,梳理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适宜

(一)教学内容的适宜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当具有适宜性。教师应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幼儿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身体素质情况,分析幼儿的运动能力,选择适宜的体育教学内容。

针对小班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敏性发展较差的特点,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应关注走、跑、跳、爬等动作的协调性,适当增加锻炼平衡能力的内容。

中班幼儿走、跑、跳、爬的动作发展迅速,且基本正确,但在速度、力量、耐力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可以增加提高幼儿走、跑、跳的速度及增强幼儿腿部力量和耐力等方面的内容。如中班体育教学活动“营救小动物”,针对中班幼儿面对障碍能够采取主动策略、能改变步态以保持动态平衡、能够在跑动中改变方向,但是速度上比较薄弱的情况,教师在活动中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快速跑起来,如在奔跑中躲避“大灰狼”、营救“小动物”,发展幼儿腿部力量及协调性、灵敏性。

大班幼儿各方面动作发展较好,教师在选择内容时涉及的范围可以更广一些,着重选择能增强幼儿力量、耐力、平衡、灵敏等方面的内容。例如,为了发展幼儿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力量等,针对大班幼儿平衡能力趋于稳定发展的特点,教师在大班体育教学活动“一、二、三,一起玩!”中,让幼儿在支撑面较小的椅子上控制身体重心搬运椅子,完成“搭桥过河”的合作游戏。这就是基于幼儿身体素质发展需求、动作发展目标及幼儿的运动能力来选择的活动内容。

(二)教学策略的适宜

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需要不断尝试、适应。有些教师比较关注环境的创设、器材提供、任务设定,较少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水平,教学指导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需要经历功能性水平、表现性水平及社交性水平。具体地说,在功能性水平方面,幼儿从不会动作到会动作,逐步能够进行身体控制、保持身体平衡;在表现性水平方面,幼儿能够进行个体多样化的运动表现;在社交性水平方面,幼儿能够进行协同运动、竞争。教师应根据不同运动水平的发展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如在“一、二、三,一起玩!”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保持身体平衡并站在小椅子上合作传递搬运椅子,即“搭桥过河”。这一运动内容属于表现性水平和社交性水平,无须讲解示范,只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幼儿在练习中积累运动经验,教师适时梳理经验即可。至于“侧滚”“跳山羊”等运动内容,幼儿还处于“不会”到“会”的功能性阶段,教师则应该示范、讲解与指导。

二、趣味

(一)有趣的组织形式

有趣的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能促使幼儿自主、积极参与有趣的游戏活动。教师可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有趣的活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自主地尝试、体验和练习。如在“一、二、三,一起玩!”活动中,教师针对大班幼儿有一定的竞赛意识和合作能力,有集体荣誉感,在游戏中设计了竞赛环节,比比哪组“搭桥过河”先到达目的地;设计整个团队协作环节,“搭桥过河”顺利通关;设计“按要求组合”环节,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口令自由组合。整个活动过程紧张、热烈、有趣。幼儿投入游戏之中,调动全身能量,智慧地运动起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中班“营救小动物”活动中的“躲避大灰狼”环节,教师扮演大灰狼,幼儿分别躲在四角的“家”中。当“大灰狼”上门抓人时,幼儿便及时从“家”中逃出躲到其余同伴的“家”中;“营救小动物”环节,“大灰狼”手持充气大锤子,幼儿需要快跑营救“小动物”,同时又要躲避“大灰狼”的锤子。有趣的游戏,让幼儿迅速融入游戏之中,充分运动。

(二)营造欢悦的运动氛围

运动应当在一个融洽的、友好的、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幼儿在欢悦的运动氛围中能体验愉悦感和成就感。

首先,教师语言的渲染与交流。如在“一、二、三,一起玩!”活动中,教师用语言营造轻松、幽默的运动氛围:“河里有只四天没有吃东西的鳄鱼”“鳄鱼专挑那些看起来没力气的小朋友下手”……教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营造游戏气氛,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体现教师的亲和力,使教学氛围充满生机,现场气氛非常和谐。这里需强调的是幼儿的心理承受度,即教师所营造的氛围要符合幼儿当前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范围,如果超出了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适得其反。教师应避免营造恐惧的氛围,以免对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幼儿造成伤害。

其次,教师应以平等、尊重、接纳的态度支持并指导幼儿游戏,及时发现、欣赏和肯定每一个幼儿的努力和成功,对有进步的幼儿予以回应。当运动难度发生变化时,教师可以通过肯定的眼神及激励性的语言予以支持:“你能行”“试一试”“你真勇敢”“没关系,再来一次”……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让幼儿感受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三、有序

体育教学活动中清晰的游戏规则可以引导幼儿有秩序地、安全地游戏。如中班体育教学活动“荒岛奇遇记”中,教师提供了音乐、垫子、篮子,并巧妙地将规则融入其中:以扔“椰子”的方式练习投掷,提供的垫子立起来变成“荒岛”,幼儿可以进行肩上挥臂动作练习,将“椰子”投到“荒岛”的另一边;将垫子平铺在地上变成“荒岛”,提供一个大篮子,幼儿站在“荒岛”上进行投掷练习,尝试将“椰子”努力投到大篮子中。一个垫子、一个篮子,凸显情境,让游戏秩序井然,幼儿有序地练习了不同难度的投掷。

另外,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简单明确的符号标志可以非常清楚地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让幼儿在安全、有序的氛围中快乐运动。如大班体育教学活动“奔跑的报纸”中,幼儿分组竞赛往返折线跑,为了区别每一队的第一名幼儿,教师给每队排头的幼儿戴一个手环,有效地减少了幼儿排队、整队的时间,实现有序运动;地面箭头的方向则避免了幼儿运动中互相冲撞,帮助幼儿有序地返回队伍并再次运动。

四、循序

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树立梯度意识,遵循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大班体育教学活动“奔跑的报纸”中,教师创设层层递进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挑战自我:第一层次“单打独斗”,幼儿个人带纸随意快跑;第二层次“合作共赢”,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带纸往返接力奔跑,各组统计所得报纸总数,选出最佳小组;第三层次“迎难而上”,在第二层次的竞赛中加入拦截,即追逐躲闪跑,各小组在有人拦截的情况下完成运送报纸任务。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游戏中积极投入地练习快跑,从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和成功乐趣,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速度、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五、安全

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安全非常重要。教师应做好活动前、活动中及活动后的安全指导工作,实现安全运动。活动前,教师应检查场地、活动器材的安全性;关注疾病排查;重视着装排查,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性活动,以唤醒、提高幼儿机体的活动能力,使之较快地上升到较高的水平,为安全提供保障。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于功能性水平的动作,教师要给予正确示范,动作示范应准确到位,指导语应规范清晰,以此帮助幼儿模仿学习。如大班“梯凳游戏”中有从高处往下的跳跃动作,教师应正确示范起跳和落地的动作。同时,教师要关注活动中的运动强度,对幼儿运动量有所控制。如在“奔跑的报纸”活动中,幼儿带纸奔跑,尝试往返跑、躲闪跑等,运动强度大,每一个环节结束之后,教师便带领幼儿调节呼吸,进行吸气、吐气练习,有效地控制运动强度。活动后,教师应做好小结,帮助幼儿梳理运动经验,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教育。

六、和谐

体育教学活动是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在关注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发展幼儿身体素质及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也应关注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满足幼儿模仿、运动、娱乐、交往、竞争、表现、审美等多种需要。如“奔跑的报纸”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探索:“如何才能跑得快?”“报纸放什么部位不容易丢?”“如何躲避拦截,你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这一队取得了胜利?”教师应通过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经验,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具体原因,而不是单纯地传授。这样的指导,做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幼儿的运动经验丰富了,运动过程中快乐和胜任感增强了,学会了和同伴友好合作,增强了一定的团队与集体意识,同时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面对输赢的良好运动精神。

总之,教师可灵活运用“适宜”“趣味”“有序”“循序”“安全”“和谐”的教学策略来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增强幼儿体质,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活动动作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动作描写要具体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