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能力的老年护理方向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9-03-06 10:18黄金银盛芝仁宁香香
浙江医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维度实训实验组

袁 葵,黄金银@, 盛芝仁,宁香香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 宁波 315020)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不断增加,这对老年护理人才的数量、知识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为顺应这一需求,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如何培养适应需求的老年护理人才已成为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课程中都设置了综合实训模块或课程,但与老年护理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不一致。本研究通过对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方向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进行改革,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构建符合老年护理岗位能力的课程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

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老年护理方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47人;入选标准:(1)老年护理方向专业学生;(2)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3)无精神疾患。将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24人,对照组23人。

2 课程实施

2.1 授课内容

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据,以老年护理常用技能及知识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专家访谈及2轮德尔菲函询,内容包括满足呼吸支持需求知识及技能、满足糖尿病需求知识与技能、脑卒中的识别与急救知识与技能、满足脑卒中急性期护理需求的知识与技能、脑卒中恢复期护理知识与技能、基础照料知识与技能、养老机构常见知识与技能7个项目,构建老年护理情景模拟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实验组以新构建的课程进行授课;对照组仍按照原有内容进行授课,包括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操作技能,各种置管患者护理技能和母婴护理技能6个工作项目。课程学习时间从2016年3-5月,共32学时,授课28学时,考核4学时。

2.2 质量控制

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审阅和修改;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案例分析、团队演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问卷按照规范要求填写。

2.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工具

3.1 老年护理核心能力评价量表

在参考相关文献[2-5]基础上,结合高职老年护生的特点修改形成,包括7个维度共3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很有能力”到“完全无能力”赋值5~1分,最高分为190分,分值越高代表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水平越高。对41名护生进行预调查,结果显示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6,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以上。

3.2 课程反馈评价表

自行设计课程反馈调查表,由24个条目和一个开放性问题组成。按照“非常不同意” 到“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2、3、4和5分。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2组一般资料均衡性比较 授课前后实验组均为24人,对照组均为23人。大二在校生,男性1名,女性46名,年龄在19~21岁之间;前一学期平均成绩80分以上的2组均为10人,其余在60~79之间;对老年护理核心能力知晓情况实验组比较了解18人,不够了解6人,对照组比较了解11人,不够了解11人;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1.2 授课教师一般情况 授课教师均为本科学历,职称为中级(讲师),教龄12~13年。

4.2 核心能力得分结果

授课前后2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授课前后2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得分比较

维度授课前授课后实验组(n=24)法律、伦理素质17.79±4.7520.29±2.44对照组(n=23)17.65±3.3919.39±4.62t2.4480.231P0.1250.423实验组(n=24)个人专业发展13.21±2.5523.46±2.90对照组(n=23)11.74±2.1221.12±1.59t0.2456.172P0.6230.017实验组(n=24)教育 、指导能力6.46±1.5037.71±0.91对照组(n=23)5.91±1.0836.68±1.93t2.9235.905P0.0940.019实验组(n=24)总分120.21±20.75141.29±12.25对照组(n=23)117.83±14.04129.91±17.94t2.548.964P<0.0010.004

实验组授课前后老年护理核心能力得分差值为为(18.71±2.61),对照组授课前后老年护理核心能力得分差值为(15.42±3.97),2组得分比较,t=12.531,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 课程反馈调查表结果

课程结束后向实验组发放课程反馈调查表24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4分以上条目在70%以上,排序较前的是“专业密切度”和“课程的作用和意义”等条目;“课程无必要性”这一反向条目4分以上比例只有20.8%,且排序在最后。将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进行整理归纳,结果显示50%以上学生认为该类课程锻炼了自身能力,团队协作、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得到提升;独立性和协调能力,临床专业技能都得到充分的训练。多数学生认为结合案例的情景模拟考核非常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升。感觉这种学习方式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能够挑战自己的授课能力和组织等综合能力。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需要更加丰富,增加临床案例(10% );希望能在教学资料上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30%),操作示教需要强化(10%)。

5 讨论

5.1 综合实训课程有利于提升护生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

结果显示,2组授课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综合实训,2组护生的核心能力得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由此可见综合实训能够提高护生的核心能力,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人际沟通、教育指导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6-7],说明有必要开设综合实训课程。授课后2组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人际关系和教育指导能力3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个人专业发展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根据教学内容查找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训练了护生的文献检索和分析能力;根据案例扮演角色,组员之间互相讨论、分工合作,情景演示中与“老人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与指导,训练了护生与老年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能力,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老年护理情景模拟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的内容设置更有利于护生的专业素质培养。2组的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和法律、伦理素质3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护生未进入临床实习缺乏临床实际经验有关;与护生在学习时大多比较重视对护理技能的锻炼和专业知识的巩固[7],对领导能力、法律和伦理素质的重视度不够有关。

5.2 课程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课程授课中需要适当增加教学时数,以涵盖更多的与老年疾病相关的照护技术;教师要定期下临床,在学习的同时收集与老年疾病相关的案例,以应用于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团队合作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如尝试翻转课堂等教学法。逐步完善自编讲义和教材建设,依托职教云2.0建设平台课程,提供更多在线的学习资料与支持,从而提高课程效果。

猜你喜欢
维度实训实验组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