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9-03-06 10:18王央燕孙海英
浙江医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重症

王央燕,李 娟,孙海英

(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 临海 317000)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中枢性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多数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脱离生命危险,但病情严重的患儿由于脑组织受损,容易导致肌肉痉挛、智力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四肢瘫痪等后遗症,给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庭、社会负担带来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为主,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有部分患儿由于病情发展而带来较多的后遗症,若能进行综合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本研究对4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综合康复干预,并与常规综合治疗和护理的4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对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12月在台州医院儿内科收治的8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符合重症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2],并经脑电图或头部CT确诊;(2)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意识障碍、抽搐、肢体功能障碍等;(3)患儿均常规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4)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儿家属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重大器官系统的严重原发病,不能够密切配合干预研究者等。对所有患儿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岁,平均(6.19±2.42)岁;病程1~15d,平均(6.75±1.84)d。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10岁,平均(6.45±2.68)岁;病程1~14d,平均(6.22±1.61)d。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包括降温、脱水降压、镇静止惊、抗病毒、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血糖、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情况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给予综合康复干预措施:(1)高压氧疗。2周岁以下用小儿氧舱,2周岁以上患儿则在家属的陪同下使用成人氧舱,每次1h,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2)运动疗法。为避免压迫足部,采用支架架空被子,以上操作应注意避免触碰到患儿脚心,以防反射性强化异常痉挛;被动运动肢体和关节,对于肌肉痉挛则采取反方向运动,每天2次,每次20min;上肢由肩关节至肘关节,下肢则由髋关节至膝关节,运动幅度循序渐进,缓慢牵引痉挛肌肉、肌腱、关节周围组织,痉挛期应让患儿紧握柱形物并屈伸上肢,10d为1个疗程;进行坐位耐久性、平衡性训练,多进行翻身、起坐、移动、站立、行走等运动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3)穴位按摩。上肢瘫痪按压手三里、肩三针、曲池、合谷等穴位,下肢瘫痪则按压凤市、环跳、丰隆、绝骨、三阴交、太冲等穴位,10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儿每种干预均进行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恢复指标。观察治疗过程中的意识障碍、惊厥、颅脑神经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恢复时间;(2)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3];重测信度为0.83,内容效度各相关系数均大于0.70;(3)智能评估。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操作手册评估患儿的智能[4],包括认知功能、独立功能、社会自制等因子,维度粗分为0~100分,最后转换成适应能力商数;重测信度为0.76,内容效度各相关系数均大于0.70;(4)疗效评估。显效:治疗3d后患儿的发烧、腹痛、精神不振等症状体征消失,脑部CT、脑电图等检查恢复正常;有效:治疗4~7d上述症状体征及检查指标具有明显好转;无效:治疗1周后开始改善或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组间计量、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后临床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意识障碍、惊厥、颅脑神经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干预后临床恢复指标比较

2.2 2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智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独立功能、社会自制、适应能力商数等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2、0.495、0.265、0.424、0.212,P=0.380、0.622、0.792、0.673、0.833);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独立功能、社会自制、适应能力商数等得分提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智能评分比较分)

*:d=干预后-干预前。

2.3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6.646,P<0.05)。

3 讨论

综合康复干预可促进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体征恢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意识障碍、惊厥、颅脑神经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恢复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这与郑景仙[5]报道综合康复干预可促进症状消退等结果相近。患儿通过综合治疗并渡过危险期后,早期介入综合康复干预措施,进行高压氧疗可改善患儿脑组织血氧含量,明显提高氧分压,改变脑组织水肿,促进脑侧枝循环建立[6]。通过运动疗法和穴位按摩疗法,对受损运动神经元进行条件刺激,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重建破坏的反射弧。早期的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受损的运动神经元给予反复刺激,使得破坏的反射弧得以重建,逐渐恢复并实现功能重组,可有效预防脑部组织继发性损害,促进了各项症状体征指标快速恢复,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了依据。

综合康复干预可改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功能及预后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及智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容易产生脑损伤,容易发生失语、偏瘫、智力障碍等后遗症,故本研究康复治疗以醒脑开窍、通调督脉、疏通经络等为主,除了高压氧疗减少脑组织损伤外,还根据患儿的神经系统损害程度,通过运动疗法、穴位按摩法等辅助疗法,活化神经突触,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重组患儿神经细胞功能集团的网络系统,代偿受损的脑功能区,从而使得患儿的功能障碍部分或完全恢复[7],达到改善运动功能和智能的目的。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患儿早期的挛缩是肌肉痉挛引起的,还没有形成结构性畸形,通过早期主动和被动训练、穴位按摩等可避免形成难于矫正的异常挛缩,避免关节畸形,从而改善了患儿的预后。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