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育永远在路上

2019-03-21 21:10
成才 2019年4期
关键词:德育学校课程

什么是品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品质教育?怎么达成品质教育?这是一个常思常新的问题,常常萦绕在所有“三寄宿”人的头脑中。

对品质教育的理解首先要从理解“品质”的涵义说起。“品质”在词典里有两种解释:一为人的思想认识和作用行为等的本质,重心在“品”。由此,有学者认为品质教育就是品德教育;二为物品的质量,重心在“质”。有学者认为品质教育就是优质教育。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品质教育就是在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基础上,利用与提升学校的优质资源,激发学生潜质、还原生命本真、唤醒生命成长的教育,即人之为人的教育。

品质教育是顺应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学校教育。自有学校教育以来,人们就在追求人的发展、提升人的地位。古代社会基本上是把学生看成是伦理教化的对象,学校施以严苛规训;近代社会注重培养人的生产能力,学校教育重视开发学生的工具性价值;现代社会重视个体自身需要的发展,学校教育应当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力量、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教育关注的就是学生的灵魂,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小主人”,参与学校教育,最大程度地涵养他们一生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学校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地方。

品质教育就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品质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足点,遵循德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崇“育情育理、育德育能,寓教于乐”的理念,努力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现德育内容的规范化、德育实施的课程化、德育课程的系列化、德育管理的自主化、德育活动的体验化,不断增强德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品质教育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普及化、学习社会化、生活信息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移:由关注阶段教育目标转向关注人的终生发展目标,教育过程由以知识传播为中心转向以人的自主发展为中心,由关注少数学生的片面发展转向追求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总之,品质教育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领袖气质、卓越心智”的品质学生为落脚点,不仅要满足学生主动学习文化、探索科学、强健体魄、享受艺术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关心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与陶冶心灵的诉求。

品质教育的达成,离不开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率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支持和滋养。其中品质教师是核心,品质课程是关键,品质课堂是主渠道。

品质教师是品质教育的核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永远不会有成功的品质教育。教师要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去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学校完善教师成长机制,通过教、学、研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打造一支“品格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品质教师队伍。

品质课程是品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初步形成了“多元选择、彰显个性、成就品质”的课程理念;构建了“品质课程”体系,即由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国际课程构成。国家课程,突出校本化实施,开发了衔接课程、梯度课程、拓展课程、整合课程,帮助学生高质量达成目标;校本课程指向基本能力与特长发展,由硬笔书法、海量阅读两门必修课和包含领导力类、实践力类、创新力类、身心健康类、艺术素养类、公民意识类等六大类一百多门的选修课组成,选修课自由选择、走班上课;国际课程,包含引进IGCSE(国际中等教育证书教育)课程、国际游学研行课程、英国浸入式学习课程等,国家课程,以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现代公民。“高品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文化,为学生的品质人生奠定了基础。

品质课堂是品质教育的主渠道。品质教育立足课堂,重视课堂,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形成了“点燃思想、启迪智慧、创造精彩”的品质课堂理念,努力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做到“高品位”“高效率”“高质量”,实现学生品质发展。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品质教育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德育学校课程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