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官话课本《中国语会话文例集》所存“曲座”资料述略*

2019-03-28 01:45范常喜
文化遗产 2019年2期
关键词:官话琉球唱词

范常喜

琉球官话课本即清代琉球人学习汉语官话的课本,这些课本均以抄本流传,保存至今的有《官话问答便语》《学官话》《白姓官话》《广应官话》《琉球官话集》《人中画》等[注]村上嘉英:《近世琉球における中国語学習の様態》,《東方学》1971年第41号。。日本的天理大学图书馆多有收藏,并且较早得到研究者的利用,因此在学界影响最大。后来其他收藏单位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如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冲绳县立博物馆、关西大学图书馆等。虽然以上这些单位的收藏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无法与天理大学图书馆所藏相比,但这些后来发现的抄本均各有其特色,研究价值完全可以与天理本等量齐观。

2013年1月21日,本人蒙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馆长内田庆市教授惠助,得睹该馆长泽文库[注]该文库为日本著名文献学家长泽规矩也之旧藏书。收藏的几种琉球官话课本,包括《百姓话》(即《白姓官话》)《学官话》《人中画·终有报》《中国语会话文例集》四种。前三种课本已有学者做过零星介绍[注]分别参见:长泽规矩也《明清俗语词集成·序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佐藤晴彦《琉球写本官話課本のことば》,《中国語学》1979年第226号;木津祐子《〈白姓〉の成立と傳承——官話課本に刻まれた若き久米村通事たち》,《東方学》2008年第115号;瀬戸口律子《琉球官話課本〈学官話〉兩種抄本的比較》,《外国語学研究》2006年第7輯;李丹丹《〈人中画〉琉球写本的“自家”——兼论汉语南北双方反身代词发展轨迹》,《中国語学》2008年第255号。,但《中国语会话文例集》(下文简称《文例集》)则一直未被学界所知。2013年9月22日,在天津召开的“汉语国际传播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内田先生介绍了这一资料。同年10月,又以《琉球官話の新資料——関西大学長澤文庫蔵〈中国語会話文例集〉》为题将此资料介绍发表在《中国語研究》第55号上[注]内田慶市:《琉球官話の新資料——関西大学長澤文庫蔵〈中国語会話文例集〉》,《中国語研究》2013年第55号。本文所引内田先生的意见均出自此文,后文不再一一出注。。内田先生文介绍了该资料的基本信息,讨论了其成书年代、语言特征、与《学官话》的关系等问题。文中附有《文例集》抄本照片多幅,文末还附了该资料的全部翻刻文字。2015年3月,内田先生又将《文例集》以及关西大学所藏其他三种琉球官话课本一起编印出版,为学界提供了很大的研究便利[注]内田慶市編著:《関西大学長澤文庫蔵琉球官話課本集》,吹田:関西大学出版部2015年。。

《文例集》实为残本,线装1册,共16叶,首叶仅剩反面一部分,末叶则仅余正面。每半叶8行,行20字,共约4500字。因纸遭虫蚀,内文有些字已被蚀脱。据现存其他琉球官话课本的内容与篇幅推测[注]以天理大学图书馆藏本为例,《学官话》共46叶,《官话问答便语》共50叶,《白姓官话》共54叶。本文所用此三种天理本琉球官话资料均据瀬戸口律子《官話問答便語全訳》,宜野湾:榕樹書林2005年;瀬戸口律子《白姓官話全訳》,東京:明治書院1994年;瀬戸口律子《学官話全訳》,宜野湾:榕樹書林2003年。,《文例集》残本约为原来整本的三分之一,而且当是该课本的后半部分。抄本原无书名,现名实为图书整理者所加。

根据《文例集》中明确所记“假如去大明时”之事,可将其编写年代定为明代晚期,内田先生也已在文中指出了这一点。从内容来看,《文例集》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会话集(第1叶反面至第13叶正面),后一部分是题作“曲座”的唱词(第13叶正面最末一行至第16叶正面)。会话集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官话问答,形式基本同于《官话问答便语》《学官话》等会话课本。“曲座”部分共存唱词11首,从内容来看,应当与我国明代的民间俗曲以及琉球御座乐有关。

新发现的琉球官话课本《文例集》意义重大,有着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注]参见范常喜:《新见琉球官话课本〈中国语会话文例集〉文献价值试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16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61-273页。。本文拟在内田先生大作基础上结合先前目验原抄本时所做笔记,着重对抄本末尾所录11首“曲座”唱词略作考述,以期能为明代戏曲及其在琉球的传播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为了便于行文,文中所引《文例集》原文一般用通行简化字,适当保留个别异体字,个别有疑问的字加注说明。文句重加新式标点,原文中的重文符号补写出所重文字,朱笔圈号标点及五声标记符号等均略去。文中所引例文用阿拉伯数字加注页码出处,并以ab字母代表每叶的正反面。需要说明的是,因本人古代戏曲知识匮乏,小文以向学界提供材料为主,浅薄谬误之处,还请方家谅解并指正。

《文例集》抄本末尾所录唱词共11首,总题作“曲座”。其中有的唱词可以查考到确切出处,有的则尚未查到,兹将查考结果述之如次:

(1)第一首:

曲座

满州家,鞑婆子,难描难画。不梳头,不搽粉,好打着一个练槌。金圈子,银圈儿,两耳垂挂。上身穿着貂皮袄,脚下蹬着马皮靴。带过一匹马儿,背上一个鞍儿,拿了一张弓儿,搭上一条弦儿,插上一枝箭儿,架了一架鹰儿,打了一个围儿,取了一个火儿,吃了一袋烟儿,醉了一个昏儿。骂一声“呀妈绰绰呵喇哈哈嗒老子的南蛮贼攮的,强强嘴儿还要打。”(13a-13b)

第一首前的“曲座”二字在抄本中单独一行,当是以下11首唱词的总题。以“曲座”称之,可能与琉球所称的“御座乐”之名有关。“御座乐”是琉球王朝时代的一种仪式、宴飨音乐,因在室内坐着为贵人演奏,故名“御座乐”。包括用乐器演奏的“乐”和加入歌唱的“唱曲”,深受中国明清音乐的影响[注]参见王耀华《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页。。

第一首唱词的内容当与我国北方狩猎民族有关,元代《梨园乐府下》所收以下两首无名氏的南曲小令可资对照。《柳营曲·题章宗出猎》:“白海青,皂笼鹰,鸦鹘兔鹘相间行。细犬金铃,白马红缨,前后御林兵。喊嘶嘶飞战马蹄轻,雄纠纠御驾亲征。厮琅琅环辔响,吉丁铛镫敲鸣,呀剌剌齐和凯歌行。”“红锦衣,皂雕旗,银盘也似脸儿,打着练槌。鹰犬相随,鞍马如飞,排列的雁行齐。围子首凤翅金盔,御林军箭插金鈚。剔溜秃鲁说体例,亦溜兀剌笑微微,呀剌齐和凯歌回。”[注]隋树森:《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736页。满人入关后,严控汉人排满,思想统治甚严,“满州家,鞑婆子”此类违碍之词理应在禁毁之列。由此看来,该曲词在中国本土可能已遭禁毁亡佚,因此我们也未能查到其更为确切的出处。

(2)第六首:

青山的在,绿水的在,我的冤家不在。风常的来,雨常的来,书信儿不来。病不的害,灾不的害,我的想思常害。春去我的闷不去,花开我的闷不开。想思儿病,醉难挨,倒在牙床起不来,反来覆去的满朣泪好伤怀。泪珠儿的汪汪冤家,滴满了十个东洋海,东洋海。(14b-15a)

第六首是我国明代较为流行的民歌俗曲,调名《急催玉》,明万历年间流传。万历三十九年(1611)刊《摘锦奇音》第一卷之上层,特录一首:“青山在绿水在,冤家不在;风常来雨常来,情书不来。灾不害,病不害,相思常害。春去愁不去,花开闷未开。倚定着门儿,手托着腮儿,我想我的人儿,泪珠儿汪汪滴满了东洋海,满了东洋海。”[注]姜彬:《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917页;(明)冯梦龙编著,陆国斌等校点:《冯梦龙全集·挂枝儿山歌等五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9-30页。唱词与第六首基本相同。

(3)第七首:

相思病,我为你多愁多闷。相思病,害得我非重非轻。鹊噪都是假,灯花又不明。周易文王先生先生哥,奴甚怪你易卜差池卦儿断不准。(15a)

第七首是琉球御座乐唱词《相思病》。在琉球历史上,该曲名最早记载见于1671年琉球第五次上江户时的演奏记录。《琉球往来二》“宽文十一年(1671)七月琉球来朝”中有《相思病》的歌词:“相思病我为你多愁多闷,相思病害得我非重非轻,鹊巢都是假,灯花有不明,周易文王先生,周易文王先生,先生哥,奴甚快你易卜差池卦儿断不准。”[注]参见王耀华《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第74-75页;比嘉悦子《御座楽の歌詞について》,御座楽復元演奏研究会《御座楽の復元に向けて——調査と研究》,沖縄:御座楽復元演奏研究会2007年,第37页。

刘富琳先生考证发现,御座乐《相思病》的唱词与我国明代《摘锦奇音》中的《时尚急催玉歌》第一段唱词基本相同。《时尚急催玉歌》第一段唱词如下:“相思病、相思病,相思病害得我非重非轻,相思病害得我多愁多闷,喜鹊都是假,灯花结不灵,周易文王先生,文王先生,你就怪我差些也罢,你的卦儿都不准。”[注]刘富琳:《琉球御座乐〈送亲亲〉〈一更里〉〈相思病〉〈为学当〉考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通过与《文例集》对比可以发现,《琉球往来二》中所录《相思病》歌词有讹误之处,如“鹊巢”应作“鹊噪”;“灯花有不明”中的“有”应作“又”;“奴甚快你”中的“快”当为“怪”之误。此外,湖南地区传统戏曲《昭君和番》中有唱词作“哎!相思病,我为你多愁多闷。灵鹊噪,都是假,灯花儿开也不灵。”[注]湖南省戏剧工作室:《湖南戏曲传统剧本·湘剧》第四集,长沙:湖南省戏剧工作室1980年,第207页。似乎也与《文例集》中所录《相思病》唱词有关。

(4)第九首:

第九首是《纱窗外》,与第七首一样曾是琉球御座乐名,但唱词与此不同。据《通航一览卷之十六·琉球国部十六》“来贡”记载,明和元年(1764)十一月二十五日琉球人“奉奏乐曲之名帖”中,有《纱窗外》曲名,并谓:“第四唱曲:天初晓(自注明曲),纱窗外(自注明曲),三弦:德村里之子,琵琶:神村里之子。”并附《纱窗外》唱词作:“纱窗外,月影斜,映照梁上,那得睡着,寂然独坐,想思想思道。我来时,日暑风薰,既上京,霜雪相交,地异时殊,客心客心动。又想起,这般此行,何幸是,多沐恩波,却及我身,荣光荣光好。若在家,不为远劳,如何我等,沐恩沐恩多。”[注]参见王耀华《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第97-101页;比嘉悦子《御座楽の歌詞について》,第41页。

明代万历年间黄文华编《词林一枝》收有民间曲名《罗江怨》,其中一首与《文例集》所收第九首极为相似,唱词如次:“纱窗外,月正高,忽听得谁家吹玉箫。箫中吹的相思调相思调。诉出他离愁多少,反添我许多烦恼。待将心事从头从头告,告苍天不肯从人,阻隔着水远山遥。忽听天外孤鸿孤鸿叫,叫得奴好心焦。进绣房泪点双抛,凄凉诉与谁知道。”[注]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下),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第528页。

(5)第三首:

第三首唱词显然是与《西厢》故事有关。明代民歌中录有《西厢记》曲,其词曰:“张生有意挂梧桐,带领琴童。普救清闲到寺中,见莺莺就去问法聪。他是个仙女下界,怎不引了魂灵。听说弗(佛)话僧言,谨敲西厢面前门,面前门。”[注]周玉波、陈书录:《明代民歌集》,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7页。可与第一首唱词相对参。

明万历七年(1579)福建长乐人谢杰作为册封副使,与正使萧崇业一起出使琉球,他在《琉球录撮要补遗》中曾记载汉戏《西厢》在琉球的演出情况:“居常所演戏文,则闽子弟为多。其宫眷喜闻华音,每作辄从帘中窥之。长史恒跽请典雅题目,如《拜月》《西厢》《买胭脂》之类皆不演,即《岳武穆破金》《班定远破虏》亦嫌不使见。惟《姜诗》《王祥》《荆钗》之属,则所常演。夷询知,咸啧啧羡华人之节孝云。”[注](清)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黄润华、薛英编:《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第572-573页。由此看来,《西厢》也是闽子弟常演剧目,只不过因演出场合较为正式严肃,本次未能表演而已。《文例集》选录的《西厢》唱词可能与谢杰所记的《西厢》有关。

(6)第四首:

瓜子儿课了三十三,白帋儿包了汗巾儿缠,稍与我的肝肝,你在云南我在四川,哎呦我的肝,要得相逢难上难,难上难。(14a-14b)

第四首中的“瓜子儿”是我国明代情歌中常见的赠物,比如明代民歌《挂枝儿·赠瓜子》:“瓜仁儿本不是个希奇货,汗巾儿包裹了送与我亲哥,一个个都在我舌尖上过。礼轻人意重,好物不须多。多拜上我亲哥也,休要忘了我。”又如山歌《送瓜子》:“瓜子尖尖壳里藏,姐儿剥白送情郎,姐道郎呀,瓜仁上个滋味便是介,小阿奴奴舌尖上香甜仔细尝。”[注](明)冯梦龙编著,陆国斌等校点:《冯梦龙全集·挂枝儿山歌等五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2、28页。至今流行于我国福建地区的民歌“瓜子仁小调”同样也是如此,唱词作“一盘瓜子三十三,手巾包来汗巾藏,思想奴亲哥,思想奴亲郎,食了瓜仔想着郎,相公们啦,嘟音啦,哎嗨哎嗨哟,食了瓜子想着郎。”[注]郑树钰:《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将乐县分卷》,镛城:将乐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1年,第159页。据此看来,第四首唱词可能也是源自我国明代的民歌。

(7)第二首:

闷来思,取一面菱花来照,昭一昭我容颜,方那少甚么来可。自在事,为冤的家,我到情人少好,为病儿到缘缘记,相思淡醉难的调。对菱花照,不知我的有情有义的人而奴重重,菱花镜楼楼了。(13b-14a)

第二首似源自我国的元明散曲,试比较下列《红绣鞋》唱词:“手拿着菱花来照,折磨的粉碎胭憔,这相思病苦最难熬。什么灵丹药,要好是白调,若见我意中人即渐好。”[注]林辰:《艳曲》,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253页;刘琦、郭长海:《历代艳歌》,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第301页。

(8)第五首:

楼儿下,窗儿外,忽听八哥儿说话。他说是,客来了,快些快些倒茶。慌得奴,急巴巴忙把妆台来下。我只当是冤家至,下的楼来不是他,急急忙忙,又去相迎□□的?他说,猫来了哥哥去打去打。(14b)

第五首内容与我国清代民歌《劈破玉·正盼佳期》似有相近之处,不过并非同一首唱词。试比较歌词:“正盼佳期,猫儿洗脸,又搭上那喜鹊乱叫,忽听的门儿外,梆梆的不住的连敲。慌的我翻身滚落下牙床,走着我好不心焦。吱喽喽将门开放,却原来是猫咬尿胞。只当是冤家,不承望是捎书人到。那人儿控背躬身,尊一声大嫂,不是你的冤家,是替你冤家把书信儿捎。羞的我面红过耳,接过书来瞧瞧。”[注]蒲泉、群明编:《明清民歌选》(乙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38-39页。

(9)第十首:

琵琶儿,弦子儿,都是钩魂票。汗巾儿,泪珠儿,杀人一把钢刀。烟袋儿,荷包儿,都是虚圈套。有了银子□[注]残留二声点号,据文意或可拟补作“和”。他好,没有银子两开交。你好似礼拜寺棺材,□□须[注]按:此字仅存“页”旁,拟补作“须”,内田文亦作“须”。,发送过的人多少。(16a)

第十首似亦与明代民歌《罗江怨》有关,该曲有唱词作:“烟花寨埋伏窝巢,绣房中刑部天牢,汗巾儿一似追魂票。破窗皮任你们烧,青丝发剪了几遭,烧剪都是催钱钞。你说我笑,笑里藏刀,香茶哑谜虚圈虚圈套。用钱的是我孤老,无钱的两下开交,有钱哪管村和悄。”[注]周玉波、陈书录:《明代民歌集》,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6页。

(10)第八首、第十一首:

红绣鞋,露湿了,拿在花台上晒,是谁家小尖痨,偷去了我的花鞋。偷鞋的人,到家里就把相思来害。快送还我的花鞋,冤家今晚许你姻缘谐。(15a-15b)

这两首唱词尚未查到确切出处。

从上述考查分析可以看出,《文例集》末尾所收“曲座”当为明代传入琉球的民歌唱词,这些唱词在当地流传较广,于是官话学习者将之采入官话课本以助学习。元明时期,朝鲜半岛的官话课本《老乞大》《朴通事》《训世平话》等也曾将当时元杂剧和明代南戏的内容改编到教材当中[注]林彬晖、艾初玲:《14、15世纪朝鲜汉语教材与元明时期的戏曲小说——以〈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为中心》,《阅江学刊》2011年第4期。。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福建漳浦人蔡奭所编官话正音书《新刻官音汇解释义音注》也曾将《西厢记》等福州地区流行的曲词编入其中[注](清)蔡奭:《新刻官音汇解释义音注·笑谈便语》,乾隆十三年(1748)万宝楼重镌本,第72页;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福建戏史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7页。,以便于当地人学习官话之用。1886年出版的英国人威妥玛编写的《语言自迩集》第二版亦曾请中国人将《西厢记》改编成《践约传》作为其教材的一部分[注]参见林彬晖《〈践约传〉对〈西厢记〉的改编及其文化意义——兼论清末西人所编汉语教科书的价值》,《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由此看来,将人们喜闻乐见的曲词编入官话课本当中是早期此类教材的共同选择。

此外,《文例集》中所录《相思病》《纱窗外》均是明朝时从我国传入琉球的曲词,并已成为琉球王室所用的御座乐。《文例集》所存《西厢》故事曲词,也与明万历七年(1579)出使琉球的册封副使谢杰所撰《琉球录撮要补遗》中记载的闽子弟常演剧目《西厢》相契合。由此可见,《文例集》这类琉球官话课本已成为当时戏曲传播的一种特殊载体,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保留了一部分戏曲史料,颇值得相关研究者关注[注]目前此类成果可以参见林彬晖《域外汉语教科书编选: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作品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欢
官话琉球唱词
唱词(外一首)
中国琉球语研究现状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琉球王国
悲愤琉球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