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书润课堂”

2019-03-29 10:13王菁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泥人张奇人预学

王菁

“书润”之“书”指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一切学习资源,“润”指借助高效阅读策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即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丰富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速度,增强思考能力。

构建书润课堂,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第一步。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由《刷子李》《苏七块》《蓝眼》《泥人张》等文章组成。这组文章,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把生活于市井里巷但手艺高超的艺人描绘得栩栩如生。结合文章特点,教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体会文化小说极具故事性和传奇性的特点;品味幽默传神,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学习作者巧妙构思情节和以白描入笔刻画人物的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润文预学

预学与预习只有一字之差,但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的改变。“预学”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注重能力习得的过程。要让学生习得能力,教师必须指引阅读方向,并采取有效的策略调动其阅读积极性。书润课堂按照阅读目标组文,这个目标就是预学支架。支架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资料袋、学习锦囊、任务单、自读卡等,可以是形象的概念圈、线路图、思维导图,也可以是简明的表格、文字说明等。

《俗世奇人》是文化小说,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展开叙述,间或掺杂天津方言,读起来引人入胜。结合文本特点,教师设计了以下预学思考题:

1.《俗世奇人》的作者是谁?文章体裁是什么?作者為什么用《俗世奇人》命名?

2.称奇道绝: 瞧,各色人等,纷纷登场,尽显生活本真状态。“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苏七块、泥人张、蓝眼、华大夫的绝活吗?

3.你觉得下面哪几句话更符合《俗世奇人》中的语言特色?( )

A.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小胖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C.叫他蓝眼是因为他的近视眼镜,镜片跟瓶底一样厚,颜色发蓝,看上去像一双蓝眼。

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预学思考题?

第一,调动初读体验,了解文本的体裁和内容。冯骥才先生写《俗世奇人》是为了“笔录奇人妙事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学生初读组文,对独立成篇的小说有了大致了解后,会发现这些故事都是在描写大众的、百姓的生活世界,即“俗世”,同时也描写了市井里巷中身怀绝技的高手,也就是“奇人”。第一题的指向是从整体上把握阅读内容、体裁,初步感受小说中的奇人奇事。

第二,联系小说内容,提取、概括信息。能够准确提取文本信息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信息提取的方法,可以直接用文本中的句子,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重要段落,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或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概括。第二题的指向正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三,结合话语形式,关注语言的特色和表达。《俗世奇人》汲取了天津口语和方言中的精华,意蕴十足,彰显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第三题指向语言特色,使学生在预学中关注作者语言表达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感受“奇言”。

三道预学题既涉及知识,又涉及能力,都指向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获得与提升,都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习得。

二、润思研学

1.变换形式,多样阅读

研学环节更强调读,尤其注重训练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和习惯,比如引导学生尝试略读、浏览、跳读、扫读,读完后用关键词句概括文本内容,把重点词、句、段画出来读一读等。在书润课堂上,阅读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在原文上圈画批注,可以是召开读书会,可以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也可以是亲子共读,还可以是通过阅读单来呈现阅读问题。

《俗世奇人》阅读课上,教师召开读书交流会。学生各抒己见,或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特点,或讨论奇人的生活观,或交流对故事语言、结构方面的看法。教师还将多篇文章的话题元素设计成一张表格(如下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特点,梳理语言特色,摘抄佳词妙句,批注心得体会。

[人物 “奇”处 描写摘抄及批注 手艺“奇绝” 性格“奇特” 苏七块 泥人张 蓝眼 华大夫 ]

多样化阅读不仅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获取了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了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等阅读方法,提升了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

2.思维辨析,比较阅读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力。群文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力。比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求同阅读,感悟主题;可以求异品析,升华中心;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散而关联地思考;还可以从整体到部分,然后归纳整合,形成新的理解和分析,等等。

教学《俗世奇人》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这组小说与其他小说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组小说中的不同文章有何异同之处?同是奇人,他们分别有什么异同之处?同是奇事,作者在叙事时的方法有哪些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学生逐步认识了整体中部分之间和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阅读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3.注重表达,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注重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阅读可以是对整本书的深入阅读,也可以是对作者的深入阅读,还可以是对同类型文章表达方式、思想内涵等方面的深度阅读。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所以揣摩语言表达是进行深度阅读的抓手。《俗世奇人》中的语言很有特色:“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等带有浓郁的天津风味;“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等语句短小精悍,活泼幽默,像单口相声;“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中的“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用词准确又极具表现力。这样的语言创造了激活思维、学习表达的空间。学完《俗世奇人》后,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父母,或者身边各行各业的人,想象他们就是拥有绝活的“奇人”,然后把这些“俗世奇人”的故事写下来。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出来,《面条向》《制版张》《馄饨刘》《包子郭》《巧手徐》等粉墨登场,“今世奇人”在学生笔下变得活灵活现。不少学生还模仿冯骥才的天津味儿,大量采用武汉方言。生活化的语言通俗上口,活泼生动,让奇人们的奇事、奇言更添神韵。

从揣摩语言表达到深入阅读,从深入阅读到激情创作,学生经历了从认知到应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而这正是书润课堂的终极目标。

三、润心拓学

拓展阅读是群文类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它能很好地解决传统阅读教学中阅读量偏低的不足。拓展的内容很多,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教材中的其他文章,也可以是与课文形式相似的课外读物。

读完《泥人张》《蓝眼》等文章后,教师引导学生延伸阅读了冯骥才的《好嘴杨巴》《神鞭》等作品。学生自主设计读书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阅读方法与课外拓展融合成整体,进一步提高了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赖于以课堂阅读为中心的广泛阅读,而这正是“书润课堂”倾心追求的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凭借着强烈的文本意识、资源意识、能力意识,探索和开发出符合学理的高效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阅读精神和阅读能力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卫星村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泥人张奇人预学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俗班奇人”——舞王李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论民间艺术的传人与代表性传承人
——以“泥人张”为例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民国报界奇人黄伯惠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孩子不是“泥”,家长也不是“泥人张”
泥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