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区栽培羊肚菌菌株适应性试验

2019-04-03 02:10尹继庭张雁东孔宁忠冯丽娜杨紫江王冬梅
食用菌 2019年1期
关键词:核桃林大理州羊肚

尹继庭 张雁东 孔宁忠 冯丽娜 杨紫江 王冬梅

(大理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0)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在欧美国家,羊肚菌与块菌齐名,是高档菜肴中不可或缺的食材。随着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羊肚菌栽培者越来越多,但大部分羊肚菌栽培者存在盲目跟风,缺乏合理分析和科学管理等意识,导致羊肚菌产量悬殊较大,最终影响栽培者收益。为更透彻地了解羊肚菌不同菌株在不同环境下生产性能,降低栽培羊肚菌风险,笔者进行了本试验,以期为大理州羊肚菌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共两块,一块是大理州林科所科研试验基地;另一块是大理州云龙县宝丰乡。

大理州林科所科研试验位于大理州下关镇西郊苍山斜阳峰脚下,海拔2100 m,年平均气温15.1℃,最冷月平均气温8.5℃、最低气温‒3.7℃,最热月平均气温20.3℃,最高气温28.9℃,年平均降水量1078.9 mm。林下栽培羊肚菌选进入盛果期,树龄为15年的核桃林。大棚薄膜为白绿膜,面积为864 m2的三拱棚。

云龙县宝丰乡,试验区海拔1900 m,年平均降雨在686.3 mm左右,霜期28 d,全年日照时间为2180 h,年平均温度16℃。大田羊肚菌是在水稻梯田上搭建遮阳网,土壤pH为6。

1.2 供试羊肚菌菌株

试验菌株为六妹和梯棱两个系列,菌种由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提供4种,名称及编号分别是六妹D(LMD)、六妹E(LME)、六妹F(LMF)、梯棱16(TL16);自备菌种2种为梯棱系列,编号分别是CL1、CL5。

自备菌株的子实体于2017年3月采自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通过孢子分离获得母种,并制备原种和栽培种,低温保存。自备菌株仅在科研试验基地核桃林下用于菌株对比试验。

1.3 培养基

菌株分离与保存采用土豆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为麦粒木屑培养基,麦粒与木屑的配比为1∶1,加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1%。

1.4 试验设计及方法

1.4.1 不同栽培地土壤比较试验

羊肚菌对栽培地土壤pH要求不严格,土壤pH 6.5~7.5的中性或微碱性土中均能生长。试验选林科所试验基地内核桃林下红壤、黄壤、腐殖土、稻田土为供试土壤,供试菌株LMD、LME、LMF、TL16,每个菌株栽培4厢,每厢6 m2。观测出菇时间,统计出菇密度及产量。

1.4.2 不同栽培方式试验

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好气型真菌。其生长过程需控制好温度,掌握水分,及时通风。试验设计了大棚、核桃林下、水稻梯田三种栽培环境,供试菌株为LMD、LME、LMF、TL16。各个菌株在每个地块的栽培面积均等划分。其中大棚和核桃林下栽培试验在林科所试验基地,大棚栽培面积为864 m2,核桃林下栽培面积320 m2;水稻梯田栽培在云龙县宝丰乡,栽培面积为1334 m2。

1.4.3 不同羊肚菌菌株比较试验

目前尚未见适宜大理栽培的羊肚菌菌株研究报道,为此笔者进行了6个羊肚菌菌株比较试验。栽培地为林科所试验基地核桃林腐殖土,每个菌株栽培6 m2。

1.5 观察及测量方法

羊肚菌播种后,定期观察菌丝生长状态及变化,每天早、中、晚观察和记录地表温湿度,观察和记录原基形成时间;用米尺划分单位面积,观察记录单位面积羊肚菌子实体个数;用游标卡尺测量子实体菌盖长、菌柄长;用电子天平称羊肚菌鲜重,在通风良好的荫棚自然晾干,称干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地土壤试验结果

由表1可见,腐殖土和稻田土更适合羊肚菌生长,4种土壤的pH接近,红壤与黄壤保水能力均较强,黏性重,腐殖质含量低,羊肚菌出菇时间迟,产量低;稻田土属壤土,保水性能好,易于菌丝萌发生长,且稻田土中含有大量的水稻根等腐殖质,营养丰富,出菇时间、产量仅次于腐殖土。

2.2 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LMD、LMF、LME、TL16四个菌株三种栽培方式出菇时间分两个时间段,LMD和LMF两个菌株是在1月中下旬出菇,LME和TL16两个菌株是在2月中旬出菇;四个菌株的出菇密度在大田中最高,LMD、LME、LMF三个菌株在大棚和核桃林下的出菇密度均大于30朵/m2;TL16与LME出菇时间接近,但出菇密度相差悬殊,原因可能TL16不耐高温;由产量和密度可推算单株子实体质量,LMD、LME、LMF三个菌株平均单株子实体质量以核桃林栽培的最高,质量均为28 g,大田栽培的最低,均为18.6 g,TL16三种栽培方式平均单个子实体质量24 g左右。三种栽培方式见图1。

2.3 不同羊肚菌菌株比较试验结果

核桃是大理地区种植面积最广、经济效益最高的经济林,在核桃产业发展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核桃林下的土地资源,着力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不仅能为林农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还能实现生态建设和林农增收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于2017年12月1日,将六个供试羊肚菌菌种撒播在核桃林下(土壤为腐殖土,pH 6.5)模拟仿生栽培。每个菌株抽取30朵,用游标卡尺测量菌盖和菌柄长度,并观测病虫害发生情况。

表1 不同栽培地土壤试验结果

表2 三种栽培方式栽培羊肚菌对比试验结果

图1 大棚、核桃林、水稻梯田栽培羊肚菌(从左至右)

表3 六个羊肚菌菌株比较试验结果

图2 核桃林下栽培羊肚菌出菇情况及子实体

从表3可以看出,LMD、LME、LMF、TL16、CL1、CL5六个羊肚菌菌株子实体外形特征相似,均有特殊香气。六个菌株除TL16肉质薄、个头偏大、单个鲜菇质量小外,其余五个菌株鲜菇肉质肥厚,个头适中;菌盖∶菌柄长依次为 LMD=LME>CL5>LMF>CL1>TL16;抗逆性以LME和TL16表现突出,其中LME最耐高温,TL16抗病虫害及抗霉菌能力较强;六个菌株的出菇时间分为两段,LMD、LMF、CL1、CL5在1月下旬出菇,LME、TL16在2月中旬出菇;六个菌株的产量以LME最高,LMF次之,CL1的产量最低。

3 小结与讨论

综合表1和表2,供试的4个羊肚菌菌株大田栽培出菇最密,但林下栽培羊肚菌鲜菇产量最高,说明其产量与土壤的养分有直接关系。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林下腐殖质丰富,土壤养分充足,而在菌丝向菌核转化及原基形成过程中,除外援营养料袋提供营养外,土壤中养分含量也直接影响出菇量[1]。因此,栽培羊肚菌以选腐殖质丰富的地块为宜。综合表2和表3,LME和TL16两个菌株2月中旬出菇,此时气温已开始回升,但两者的出菇密度和产量悬殊,说明TL16不耐高温。虽然TL16在抗病虫害及霉菌方面表现突出,但该菌株不耐高温,且产量低,品相差,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综合产量、密度、形态特征、抗逆性等性状,供试LME、LMF菌株在大理地区栽培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高,可作为大理州推广的优良羊肚菌菌株。

猜你喜欢
核桃林大理州羊肚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大理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
羊肚菌补肾壮阳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核桃林下种植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
核桃林病虫害种类分析及其防治策略
核桃林的综合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