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2019-05-09 06:03陈宏寿
惠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惠州市惠州民营企业

陈宏寿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企业生存与发展总是与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民营企业也不例外。根据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来源不同,企业发展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目前,惠州市民营企业面临着经营成本加大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运用SWOT分析法就惠州市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Superiority)、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en)进行分析,以便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针对性建议。

一、惠州市民营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分析

(一)优势分析(Superiority)

1.灵活的管理机制。民营企业自设立登记之日起,就注定只能依靠自身经营维持生存,其成长和发展之路相对来说比较艰难和缓慢,但民营企业却拥有国有企业所没有的灵活管理机制,这也是民营企业长期立足和适应市场竞争的关键:一是灵活的人、财、物机制。由于人员和财政不受国家编制控制,所聘用人员的薪酬由企业自行决定,并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所需人才提供高薪福利或“量身定做”工作岗位,并强化人文关怀等措施,如惠州中海油投入10亿为员工建福利房、惠州三星公司修建五星级食堂、广东丽日企业集团视员工为“自己人”等,大手笔做好人才的“选、用、育、留”工作。二是灵活的运营机制。民营企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运营机制,倒逼其要勇于敢于尝试新的领域,如对那些能为公司带来帮助的合伙人或员工,采取赠送干股或鼓励内部创业的方式,以换取对民营企业发展有利的各种资源,为自我生存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2.较快的发展速度。惠州市一直非常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无论是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惠28条”,还是激发民企内生动力的2016年新“惠42条”,其共同点是夯实民营企业发展基础,截至2017年底,惠州市民营企业单位个数、民营企业从业人数、民营经济增加值、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和规模以上民营增加值分别比2013年增加76.02%、15.58%、63.33%、84.27%和139.79%,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近五年惠州市民营企业发展情况

3.敏锐的市场嗅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民营企业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以“看不见的手”为市场导向,将企业资本配置后重新投到边际生产率高的业务,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引擎”。如TCL集团夯实半导体显示产业主业,将8家非核心主业公司业务(占到TCL集团营业收入的50%)出售给其关联方TCL实业控股(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在质疑声中为TCL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惠州隆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惠州市唯一一个本土房企,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不变的企业价值(即让我们大家住得更好)应对万变的商业环境,经营范围涉及社区开发与管理、商场营运、学校、医院和修桥铺路等领域,成就其能与“百强房企”同台竞争的惠州品牌。富绅集团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西服生产专用设备和CAD电脑操作系统,以追求优良的品质和服务诠释“千锤百炼”的企业品牌,实现从设计衬衫产品到经营男士服饰类品牌的华丽“蜕变”,造就其成为惠州市第一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服饰品牌企业[1]。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2018年,惠州市正式吹响建设“一流城市”集结号,基于此战略背景,有必要进一步壮大惠州市民营企业发展规模与质量,进而夯实建设“一流城市”的物质基础,然而,现阶段惠州市民营企业的发展仍面临不少障碍,主要表现为:

1.品牌战略意识普遍不强。无论是线上销售,还是实体经营,企业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明显,品牌战略已成为民营企业扭转困境的必然选择,而品牌建设基础是要有家喻户晓的商标,进而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截至2017年底,惠州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44%,民营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惠州市民营企业品牌战略的意识普遍不强,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广东省部分城市的商标情况

据表2所示,2017年惠州市与第二梯队的佛山和东莞两市GDP总量相比,惠州市GDP分别约为佛山市GDP的40%和为东莞市的50%,比江门高出1140.33亿元,总体为说,惠州市的经济发展实力还是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但从2017年有效注册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集体商标数来看,惠州市比江门市分别少5800件、1件和7件,与第二梯队的佛山和东莞两市相比,差距则更大,惠州市有效注册商标数约为佛山市和东莞市的1/3和1/6、中国驰名商标约为佛山市和东莞市的1/4和1/8、广东省著名商标约为佛山市和东莞市的1/4和1/3。这说明惠州市不管是有效注册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还是广东省著名商标,总量均明显偏少,在越来越注重品牌的市场竞争下,惠州市民营企业仍处于弱势地位。

2.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要求民营企业完善管理制度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一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想通过避税减少法定支出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而且会越来越规范,如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国社保将由税务系统进行征收,社保缴费基数不是由企业自行决定,而是依据社保缴费文件,通过税务系统分析后,自动生成各项参保及缴费数据。这就意味着,民营企业越早依法规范自身各项经营活动,就能越早获得发展机遇,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和影响其社会信用评价等级。二是企业职工依法维权意识的增强。若民营企业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职工拿到手的收入虽然增加了,但一旦发生工伤,用人单位仍按缴纳社保的最低工资申请伤残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易让职工陷入维权“陷阱”,因为职工实际领取补助大大低于申请的补助,最终受损的仍是职工本人。因此,一旦出现以上劳动纠纷,职工必将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向当地社保征收机构投诉,而一经查实,民营企业将履行补缴和加征滞纳金义务,这一违法行为将得不偿失。

3.企业发展战略不明确。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好的项目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合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即发展战略,纵观国内外著名企业,企业的成功源自战略选择的恰当。国外如沃尔玛,自1962年成立以来,始终将企业发展定位于商品经营,成就沃尔玛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居第1位;国内如华为,作为一家民营通信科技公司,自1987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创造6个世界第一和实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三连冠”等骄人业绩。惠州如雄记海鲜酒楼,从一家大排档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悉心经营,依靠邻近汕尾海鲜批发的价格优势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价惠”的鲜活海产品,在惠州地区树立了良好口碑,现在经营门店2家,初步完成经验和资本的原始积累,至2017年已成为年产值达2500多万元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成功,在于坚持集中化战略,而大多民营企业却未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发展战略,一味寻求扩大规模或盲目投资,导致失去最好的发展机会。

二、惠州市民营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一)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政策层面: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大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增强市场活力、增加就业机会、丰富产品内容、满足群众生活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其内涵从“民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补充”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再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体现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索与升华。基于对民营企业历史作用的肯定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亲自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始终坚持“两个没有变”和“一个不会变”,不仅重申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定立场,更为其安心发展提供了“护身符”,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免除后顾之忧。

2.社会地位方面: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给惠州带来的变化与推动也是十分明显的,如市场主体绝对总量(90%以上)、税收贡献(57.2%)、就业贡献率(90%以上)和民营经济对生产总值贡献(44%)等方面[2],无不印证着民营企业已成为惠州市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引擎。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而民营企业家作为新的社会阶层的优秀代表,不仅获得制度确认,而且党的主张和理念也充分贯彻到民营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并将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家党员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如民营企业家市人大代表数约占惠州市第十二届市人大代表总数的11.5%,民营企业家市政协委员数约占惠州市第十二届市政协委员总数的20%。通过参政议政,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使惠州市民营企业家在社会地位、社情民意反映、参与决策等方面“获得感”明显增强。

3.生态和营商环境方面:发展价值潜力凸显

(1)生态优势突出。“半城山色半城湖”是惠州最具代表性描述,水资源方面,东江河是惠州市的“母亲河”,水质不仅长期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更是香港及“深莞惠”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惠州市政府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出台“三个100亿”系统治水工程,绿水、青山和宜居、宜商的生态、人文惠州已初具雏形。

图1 珠三角九市森林覆盖率情况比较(%)

森林覆盖率方面如图1所示,2017年惠州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2.42%,位居广东省第2位,而惠州市2017年GDP为3412.17亿元,位居广东省第5位,说明惠州市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守“绿水青山”这一生态底线,加上得天独厚的“生态红利”,使惠州市成为珠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新引擎。

(2)营商环境优质。近年来,惠州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内外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让企业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轻装上阵”,如推进“三张清单”管理、提升“信用惠州”建设成果、推广“首席服务官”制度和连续五年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位居广东省第1位等,优质的营商环境使一批千亿级大项目、大平台落户惠州,如汽车和能源产业、中科新能源镁基锂电池产业化项目、万达广场等项目,为惠州市迈进“5000亿元”俱乐部奠定更为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威胁(Threaten)

1.中美贸易摩擦致民营企业利润锐减

2018年7月11日,美国新一轮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征税清单正式发布,我国在2018年8月3日做出决定,按照四档不同税率对自美进口的约6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形势“剑拔弩张”,对惠州市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如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系中国电池行业百强和广东企业500强企业,其锂电池出口产品已纳入美国苹果公司手机配件采购目录。若因中美贸易摩擦,美国苹果公司取消中国采购计划,将使企业总业务量降低30%-40%,造成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水平骤降和盈利锐减[3]。尽管我国商务部在回应中美贸易摩擦时指出,此次贸易摩擦从近期来看对中国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尚不明显,但是长期看,此次美国征税清单涵盖我国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如煤炭、木材、镜子、手机配件、自拍杆、收藏及古董等,若中美未能就贸易摩擦达成协议,势必会对民营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2.周边城市民营企业的强势发展造成的竞争压力增大

据2018年广东省500强企业名单获悉,惠州市仅TCL一家进入2018年广东民营企业100强(第8位)和2018中国企业500强(第144位),惠州市共有10家企业进入广东省500强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了7家(分别是TCL、华阳、亿纬锂能、胜宏科技、硕贝德、高盛达和威博精密),与2016年进入广东省500强企业名单相比,两年来,惠州市民营企业仅增加1家广东省500强企业。加上佛山和东莞两市毗邻广州、深圳等城市,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与惠州市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因此,惠州市在民营企业综合实力、人才竞争力、民营经济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等方面与佛山和东莞两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可见,面对周边城市民营强势发展,民营企业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抢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机遇,成为当前惠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周边城市竞争压力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4]。

图2 2016年广东省部分城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图3 2016年广东省部分城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数(家)

3.融资难和税费重困扰民营企业发展

(1)融资难。融资难不仅是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二元信贷”结构背景下,作为体制外的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资本实力不雄厚及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国有企业。据广东省工商局和广东省经信委有关数据获悉,截至2018年6月,广东省私营企业203.48万户,而只有8.5万户获得金融机构发放融资,即只有约4%的私营企业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大多民营企业只能冒险选择民间借贷,其短期贷款月利率却高达3%,年利率为36%,远高于正规金融机构(如建设银行短期年利率为7.2%)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进一步挤压民营企业微薄的利润空间,大量民营企业徘徊在“生与死”的尴尬局面。

(2)税费重。由表3可知,惠州市“五险一金”合计缴存费率占工资总额的比例高达54.7%,另外据中国网报道,截至2016年8月,美国社保缴费率为16.05%、日本社保缴费率25.24%和韩国社保缴费率15.13%[5],说明惠州市社保缴费率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以惠州市为例,假设民营企业员工工资是10000元(税前工资,不含扣除费用),按5000元起征点计税,以扣除“五险一金”(缴费率22.2%)后为基数缴纳个人所得税83.4元,实际发放工资是7696.6元;企业为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为32.5%,即需缴纳约3250元,企业的实际支出是13250元,接近于实际发放工资的两倍。

表3 惠州市“五险一金”缴存费率表

另外,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消息,从民营企业税收数据分析中可以证明: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已连续三年为国家贡献超过50%的税收;另一方面从我国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情况来看,纳税总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总额高达10254.1亿元,占全国税收7.6%[6]。可见,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税收增长的重要力量,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2013-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情况

三、惠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保驾护航”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作为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守护神”,一是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在“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的基础上,必须带头进行“自我革命”和增强发展惠州民营经济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并结合产业实际,为惠州市民营企业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如在重点用工企业设立就业服务专员、市县(区)服务企业“直通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增加至3000万元、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打造专业镇、培育优秀民营企业家1000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试点“金融超市”等“组合拳”,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释放政策效应。二是政策扶持方面。在落实中央有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惠州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激发民企活力,从2011年“惠28条”、2012年新“惠28条”,到2013年“惠42条”,再到今天的新“惠42条”,“放水养鱼”的共同目的在于降低企业成本和创造盈利环境,并通过消除各式各样的“弹簧门”“玻璃门”等隐性壁垒,不断夯实惠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其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崭新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港澳和珠三角九市携手发展的又一国家战略,而惠州地处粤东经济腹地,管辖面积位居珠三九市第2位,是香港面积的10倍多,毗邻“港广深”三座超2万亿GDP大都市,更是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门户。近年来,惠州市不断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惠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惠州高铁直通香港、惠州5条地铁线路对接深圳和将惠州港建设成为“亿吨大港”等,让惠州市融入“港广深”1小时经济圈,以“崭新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其做法主要有:一是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与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石化和电子信息)相比,现代服务业仍是惠州市集群发展过程的一大软肋,虽然早在2013年,惠州市就制定了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但惠州市民营企业仍无法有效承接这一任务,以致在广东省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没有一家从事服务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可见惠州市现代服务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借粤港澳大湾区之力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自2011年开始,惠州市GDP连续七年位居广东省第5位,现代制造业基础较为扎实,虽然GDP与佛山市、东莞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惠州市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厚重的人文气息、强劲的后发优势和充足的土地储备的天然优势十分明显。正是有这些“软实力”的存在,使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惠州市,能吸引多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入和加快成果转化速度,助推惠州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从而打造“外商投资”+“成果转化”+“惠州智造”的工业4.0版本。

(三)“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

卓越品质是企业赖以生存和获得市场认可的唯一标准,但这种卓越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如享誉世界“德国制造”品质,经历131年严苛锤炼后,造就一大批如宝马、双立人、西门子和拜耳等顶级品牌,使德国在二战后由战败国迅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强国和在数次经济危机冲击下始终屹立不倒。当下,美国特朗普政府基于“美国优先”的原则,单边宣布对我国产品加征2500亿美元关税,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以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民营企业的冲击:一是调整企业经营思路。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惠州市民营企业在思想上必须做好长期博弈的准备,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要有步骤地开展自救,及时把销售市场转向国内、非洲、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地区,以减少对美国单一市场的过分依赖。二是培育核心竞争力。惠州市民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科研投入、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且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战略,并在贸易摩擦或市场竞争过程中,倒逼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三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近年来,惠州市按照供给侧改革要求,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加减乘除”,先后压减369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打造统一、规范的“网上中介超市”和推动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接融资担保机构等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使民营企业在政府“有形之手”扶持下,实现向质量和结构升级转变[7]。

猜你喜欢
惠州市惠州民营企业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一道三元分式最小值问题的求解与推广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惠州市海洋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惠州市区黄标车全部淘汰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如何提高小学生女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以广东省惠州市五所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