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9-05-16 11:5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译者

■苏 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自中国加入WTО,外企在中国的投资不断增加,与世界各国家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对复合型英语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但由于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不同民族在各自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影响国际商务翻译活动。本文从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入手,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点,以便更好地进行商务翻译活动。

一、跨文化交际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

国际商务活动自历史以来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体或者交易者都带着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在进行交往、交易、交际,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将受到特别强的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一)交际语言文化因素

1、词义方面的影响

除了少部分专业名词术语之外,无论是中文还是英语中的单字、单词、词组及句子都有多重含义。英语及中文中的词义之间都有不对应、部分对应和完全对应这三种关系。只有高度专业化的名词术语能够达到完全的对应,比如 “Paci fi c”和“太平洋”彼此对应;大部分英汉词语都是部分对应,但在具体应用中由于还要受具体语境及上下文影响,因此也都需要区分对待处理。一般英语的单词及词组往往比汉语的灵活度要高,对于上下文语境的依赖程度也更大。

2、词序方面的影响

英语和汉语中很多表达,其词序根本不同,其词序有时候恰好相反,比如:第十页和 Page10、李先生和 Мr.li、布什总统和 President Bush 等等。英语及汉语的句子结构方面来说,其状语和定语的使用位置都是截然不同的。汉语中的定语绝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主体之前,而英语中定语是可以出现在被修饰的主体之前或之后的。汉语中状语大都是放置在被修饰词之前的,后置状语可能会变成补助语并且产生歧义,而英语中的状语也是可前可后的,要视具体情况决定。因此可以说在语法结构上,英语的灵活度是更高的。

3、句法结构方面的影响

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英语句法结构方面需要更加地严谨,不同的衔接形式及顺序可能带来不同的语感,因此为了避免产生歧义以及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范式来进行。而汉语语法结构相对于英语更加松散,虚词的使用量也要少得多,讲究以意驭形,用语义透出其要表达的逻辑关系。汉语句子中有时候省略了主语或者不存在主语的句子是不算语法错误的,而英语句子中尤其是商务英语的表达中,主语一般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一些高度随意的口语句子,英语的句子缺乏主语是难以被理解和接受的,并且英语的主语基本上都是物称主语。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谓语部分都是主要由动词构成。汉语中其谓语动词虽然使用得较为频繁但形态变化并不多,只有“过、了、着”表示的有限的几种形态;英语则重时、体、态,英语中有10 多种时态,因此英语动词形态丰富,变化复杂。

(二)思维方式上的因素

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汉英语翻译的逻辑性和表达性,从而影响着商务英语翻译的精确性。

首先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英语对于语法结构上的严谨、严密和精确是十分注重的,其虚词、词性变化及关联词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而且英语句子之间的衔接也较为紧密,逻辑结构十分清晰;而汉语的表达方式则体现出“意隐于形,形随意走”的特征,在语法结构上不及英语的严谨及严密,关联词语也使用得极少,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并不是十分清晰。

然后从逻辑性的角度来说,汉语在进行表达时倾向于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英语则反之。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汉语在表达时间时都是采用某年某月某日的形式,而英语是某日某月某年;还有写信时留的地址,英语是从小到大,从门牌号到街道,再到城市及省或州。而汉语正好相反,先写所在省份,最后才是门牌号。这点是由两种文化的一直以来的思维差异造成的。

(三)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

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上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商务英语翻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英汉两国在地域特征上的差异。中国及西方国家在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方面有诸多不同,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个性。比如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上的英语民族,周围海洋环绕,阴沉多雨,难见阳光,航海非常发达,形成了自身的航海文化。而使用汉语的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内陆民族,其所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并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社会为主的历史。这些由于各自生存环境带来的差异也在其语言表达中有所体现。

二、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针对上述跨文化交际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对策,如下:

(一)语言文化能力培养

语言能力培养需要从用词及组句两方面入手。

要想提高最终的翻译水平,译者需要首先注重英汉两种语言的商务词汇的学习积累,词汇量才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要素。译者首先应该广泛阅读各类英汉商务文章、正式文书等,比如商务报刊杂志、商务新闻快讯、商务合同、商务信函及法律文件等等。译者同时还应该尽力把握机会多参与一些跨语言商务活动,在切身实践体会中掌握不同词汇的用法。除此之外,翻译是涉及到两种语言的使用的过程,因此译者也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汉语言功底。译者平日也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丰富自身思想内涵,不断总结掌握各类中英文商务沟通交流谈判及写作中需要用到的标准词汇、词组及句式等等,提高自身的商务素养和相关知识储备。最后译者还要掌握多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灵活通过直译、意译、音译和增译等方法来完成准确迅速的翻译。

语法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对句式结构、语义结构及二者关系的准确体现。对于译者来说,语法与单词一样也是需要熟练掌握和灵活使用的基础知识。语法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日常的听说读写中进行不断地练习,同时译者还要保持对商务英语相关语法的不断关注及学习。翻译实践中要重视培养句法能力,准确分析语序和句法结构,充分理解语句内涵。

(二)思维能力培养

译者由于易受母语思维影响,翻译时习惯性套用本族语思维方式,否定翻译能比较典型地反映中西方思维差异。如将中文“我 认 为 他 不 同 意 这 项条 款”译 为“I think he doesn’t agree with this claus”,译者没能正确把握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用中式思维对译“我认为”为“ I think ”,应将否定放在句首,进行全部否定而非部分否定,“I dot’t think he agree with this clause”才是正确翻译。

另外译者还需要进行加强培养的一点就是发散思维能力。首先译者需要对英汉语的思维方式都有准确而充分的把握,对于其中的共通性与差异性都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把握好这些差异性,在翻译时注意使用符合对方语境的词句,避免造成歧义。译者需要在平日多阅读、聆听及观看各类商务英语材料,比如领导人演讲、科技文献及政治报告等等,不断加强自己对英语的思维习惯的掌握程度,同时自己也尽力进行说和写方面的大量练习,从而锻炼自己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三)社会文化能力培养

目前大多数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往往都注重词句语法而忽略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及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同时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译者要对文化及语言这两者予以恰当地权衡,避免重语言轻文化的倾向。译者要想切实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及层次,还要培养对西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在国际商务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方都会首先根据自己的文化角度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而无意间就会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对方的理解和感受。为了促进各方能够实现准确顺畅友好的交流,并达成高效率的商务合作,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不能照搬硬套,而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对翻译内容进行灵活的增减修饰处理。

另外在商务交流中,除了口头及书面语言之外,肢体语言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补充。肢体语言也是人的情绪及情感的最直接的表达。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方可能其肢体语言的表达形式及内容均各自迥异。比如西方英语国家普遍认为在谈话时候紧盯着对方的眼睛表示坦诚及直接,而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认为谈话时紧盯对方眼睛是傲慢及咄咄逼人的体现,会被认为是一个人粗鲁的表现。因此译者在进行现场翻译时还需观察各方的肢体语言表达,并适时地做出描述和解释。跨文化交际的原则是各方都需要在平等友好的立场上进行,而非一方对某一方的盲目追捧崇拜或轻视贬低。因此译者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各方的肢体语言表达也要有充分准确的理解,在有助于自身进行准确翻译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产生。

三、结语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从事国际商务的翻译人员必须了解并掌握民族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设法在翻译过程中消除差异,减少失误,进行有效商务翻译活动。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译者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