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博物馆模式引导下的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再生策略探究

2019-05-17 08:38代海泉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遗存旧址遗产

马 英,代海泉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1 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

1.1 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概述

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起源于英国,1955年,英国伯明翰大学M.RIX教授发表名为“工业考古学”的文章,呼吁各界应即刻保存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与纪念物,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工业时代的文明遗存不仅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改造与再利用价值,自此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探索才得以真正起步和发展[1]。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同类型的工业产业呈现多样化的工业遗存形态,这些工业遗存只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再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就目前而言,这些不同的工业遗存在不同的保护理念下逐渐形成了几种日趋成熟的工业遗产保护模式,主要有主题博物馆模式、公共休闲区(景观公园)模式、创意产业园模式以及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综合开发模式等。国外最为经典的案例当是德国鲁尔工业区,原是以煤炭开采和钢铁重工业闻名于世的工业重地,发展成为一条具有旅游吸引力,得到社会认可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2]。其中亨利钢铁厂,以博物馆的形式进行保护和改造再利用,展现了当年钢铁生产的场景;而北京798艺术区,则是采用创意产业园的开发模式,吸引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对原有厂区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形成了今天的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等创意空间,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化艺术色彩的艺术聚落。这些都是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以不同的模式进行再利用的成功案例,在保留工业遗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其价值。

1.2 工业博物馆模式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及其特点

工业遗址博物馆是以旧址的工业遗存为载体,在完整性和原真性的保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供市民纪念、参观和学习的一种再利用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建筑,工业遗址博物馆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经营理念,是以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技价值的工业生产建筑、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机器设备和标语构筑物等遗存作为展示主体的博物馆,适合对技术或工艺有较高要求的行业,并在行业中具有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和代表性的工业遗产。而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保留一个历史时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水准,作为当时的物质见证,宣传时代精神、普及技术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工业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常规概念的博物馆关于展览空间和藏品的限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工业遗址博物馆具有鲜明的主题,对于旧址遗存能充分进行整体性和原真性的展示,对于其历史价值,尤其是科技价值、工艺流程能通过这种方式更直观地展现,让观众在感官上更为震撼。同时,在满足工业博物馆展示功能前提下,有利于开发工业旅游,降低改造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但是作为工业博物馆的开发模式,对工业遗址价值要求较高,且必须保证工业遗址的整体性和原真性;另外,运营方面同样面临着常规博物馆参观人数、运营资金、展品保护等诸多问题。

1.3 工业博物馆模式现存问题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工业博物馆的数量剧增,同时呈现出了诸多问题,现将调研和收集资料发现的问题汇总如下。

(1)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工业主题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工业旧址的原真性和整体性保护与再利用。但部分工业博物馆是在工业遗址上拆后重建,没有区域性的规划和展示策略,没有形成一定系统,主题效果不够明显。如柳州工业博物馆,主展馆“柳州工业历史馆”就是利用原两层的纺织车间改造而成,仅对一些用于生产的工业设备做了展陈,没有更为系统的展示利用。

(2)形式单一,缺乏体验感、趣味性。一些博物馆由于规模较小,仅开放了几个展馆,且形式较为单一,室内室外也没有关联性。如衡阳工业博物馆,是在高科技产业园区内建设的工业博物馆,工业展示与人的参观活动没有产生有效的联系,缺乏体验感和趣味性。

(3)博物馆功能拓展局限。工业博物馆往往具有比较强的行业属性,容易局限于自身所处的圈子,且在运营方面,没有在展示基础上引进其他的活动形式和创意产业,在公共性和传播力度方面比较欠缺,从而导致工业博物馆只是小部分人情感寄托的场所,有的甚至无法正常运营。

2 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

2.1 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概况

黄石,有着“矿冶文明之都”的美誉,矿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的“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新华水泥厂旧址,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紧临长江,背靠牛头山,面向磁湖,地理位置优越。华新水泥厂,历经百年的工业发展,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技、审美价值,印证和承载了黄石工业发展变迁脉络,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基础,承载着中国水泥发展60多年的历史,入选中国第一批100个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之列。自2005年,华新水泥厂停产后,于2010年黄石市政府启动了华新水泥厂搬迁后的城市地块更新改造项目,2013年,华新水泥厂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沉寂多年的工业遗迹重新焕发生机。

2.2 华新水泥厂旧址建筑遗存

2.2.1 建筑分类

华新水泥厂旧址的文物本体由以水泥窑、磨房、装包机等设施设备为代表的水泥“湿法”工艺生产设施以及体现水泥厂完整性的主要非生产设施和一些辅助设施构成,包括:建筑、车间、机械设备、货栈仓库、原料矿场、运输设施、基础设施、社会活动场所等。这些建筑遗存按生产功能可分为两类:生产类建筑和非生产类建筑。而从空间结构类型看可以分成3大类:以桁架结构为主的车间生产用房、以框架结构为主的辅助办公用房以及特殊结构的筒状结构仓储用房(表1)。

表1 新华水泥厂旧址生产、非生产类建筑概况

2.2.2 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现如今这些建筑遗存以“器”的形式存在,需要根据其空间形态赋予其新的功能进行再利用。遗存建筑主要可以分为3种结构类型:桁架、结构,框架砖混结构和特殊结构(图1、表2)。①桁架结构。在建筑遗存中,有大量的桁架机构,其中又可细分到钢桁架和木桁架两种,桁架结构室内空间大,可灵活布置,对于多种功能的再利用模式都适用。②框架、砖混结构。空间规整,适用于办公、住宿等辅助功能。③特殊结构。水泥储库、储浆池、皮带长廊这些特殊的结构类型,空间室内较高,可以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重新布置划分。

表2 新华水泥厂旧址建筑按结构类型分类概况

2.3 华新水泥厂旧址价值特点分析

(1)历史价值。华新水泥厂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7年创建的大冶湖北水泥厂。现存的华新水泥厂旧址建于1946年,由美国设计师做的专业的厂区规划设计,并引进先进水泥生产设备,记录了中国湿法水泥工艺的发展历程,为祖国的大型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水泥发展史的重要实证。

(2)科技价值。华新水泥厂规划选址科学,工艺布局完整先进,旧址保存了完整的厂区环境、工艺布局、生产线设施与设备、标语构筑物等遗存,尤其是其“湿法”水泥生产工艺,为我们留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体现了当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水泥生产技术,提高了对水泥工业发展史的研究水平,对于机械、工艺、建筑、考古等专业学科都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3)景观价值。华新水泥厂旧址保留了大量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如“湿法”水泥回转窑(图2)、水泥储库(图3)等,这些构筑物体态高大,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形成城市的特殊地标,是人们从景观的层面认知城市方位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具有水泥工业特有的工业景观特征和工业美学价值,这些工业遗存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

2.4 华新水泥厂旧址主题博物馆模式开发利用适宜性分析

针对工业博物馆的再利用模式,以及华新水泥厂旧址遗存的特点,从适宜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优势与不足。

(1)优势:①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至今仍保留着1946年建厂时购买的美国水泥湿法生产设备,以及完整的厂区环境、工艺布局、生产线设施与设备、标语构筑物等遗存,是中国“湿法”工艺水泥发展历程的完整见证,更为世界水泥工业发展史的湿法阶段提供了有效的例证,为工业博物馆模式展示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②作为工业博物馆模式展示利用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其科技价值,华新水泥厂旧址的建设经过科学的规划选址、合理的工艺布局(图4),至今仍保留着建厂初期的国际上先进的“湿法”水泥制造工艺流程的整套设备和历史空间环境。通过工业博物馆模式的开发利用,使得水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更能直观地展示给观众,带来更为触动人心的直观感受。③华新水泥厂旧址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黄石市中心区域,紧邻磁湖风景区,在黄石最新的城市规划中,作为优先发展片区,同时规划强调对历史古迹、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减缓了旧城建设压力,另根据黄石市中心城区的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增强了华新水泥厂旧址的可达性,这些为华新水泥厂旧址博物馆模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4]。

(2)劣势:①根据厂区的现场调研,以及周边的区域走访,整个社区缺乏活力,没有活力的注入,失去了工业遗产活化的意义;②厂区年久失修,积存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如灰尘污染、杂草堆积等,给展示利用增加了一定难度;③单纯的博物馆以展览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体验感,没有趣味性,需要在此模式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

3 工业博物馆模式引导下的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再生策略

湖北黄石华新水泥厂是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保存较完整、类型较丰富、规模较大的工业遗产点,也是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中唯一一处工业遗产。在工业博物馆模式引导下的工业遗产再生,就要充分依据工业博物馆模式的特点,结合华新水泥厂旧址工业遗存的优势和不足,打造具有水泥工业文化内涵的工业遗产展示利用中心。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成熟案例,总结华新水泥厂旧址再生策略。

3.1 整体再生策略

(1)突出主题特色,强调水泥工业生产设施遗存的价值特征。充分突出水泥工业遗产的特点,保留现有的工业设施,将水泥生产线作为一条引导参观的重要线索,充分展示反映中国近代水泥工业设施设备的外形、材料、工艺特征,展现原始的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从原状展示、功能延续,空间再利用3个层面进行重新定位,对其主要生产建筑、设施和部分生产辅助设施进行原状展示,恢复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和社会活动场所的原有功能,根据服务设施用房的需要对其他的建筑空间实现功能转化后的空间再利用。

(2)多功能布局,营造有序的空间环境。在华新水泥厂旧址的展示利用规划中,以保护现有的历史文物为前提,结合黄石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分区布置5大重要展示利用节点——工业遗产现场展示体验区、工业遗产文化利用区、综合信息服务区、考古管理研究区、工业景观环境区(图5)。5大节点相互呼应,配合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完整有序的空间环境。

(3)加强文创产业的开发,作为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强化厂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由厂区提供场地吸引艺术工作者的加入,供其进行艺术创作。结合华新水泥厂旧址发展历程 ,开发文创产品,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提供一定的自营经济支持,为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迎合当代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为构建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结合现场调研发现,华新水泥厂旧址遗存具有独特工业气息的美感,吸引了许多当地的艺术家在厂区写生,留下具有华新记忆的艺术作品。再生过程可以结合现有的条件设施,创办写生基地,吸引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生到此写生,不仅可以为华新水泥厂旧址留下珍贵的艺术作品,更能对外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4)注重体验感,增加趣味性。在园区的展示参观流线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遗存,将现有的皮带长廊改造为空中走廊、展廊,实现以地面交通、空中走廊为一体的多方位立体展示体系,加强参观过程的体验感;利用VR等技术手段、沉浸式的展示模式,针对华新水泥厂的历史沿革、水泥的生产工艺流程等进行展示,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触动受众心灵。

(5)激发社区参与度,营造全民共建氛围。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自我适应的生长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全民共同参与共建的大事件。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目的与实施,应适当征求当地人民的看法,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商讨。德国亨利钢铁厂,改造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其最大特点是:设计了一个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其中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区,以吸引众多的家庭旅游者。导游人员由原厂工人志愿者承担,增添旅游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同时也激发社区参与度和认同感,使其具有生态博物馆氛围。

3.2 工业遗存再利用策略

华新水泥厂旧址以工业博物馆的模式再利用,依托现有厂房、车间和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对通过功能置换的方法实现建筑空间的再利用,重塑水泥生产的繁荣景象。

(1)生产设施用房再利用为主要展示空间。华新水泥厂旧址建筑中,生产设施建筑作为重点展示对象,包括再利用展示和原状展示,如联合储库、新联合储库、新煤磨车间、细磨车间,空间结构多为桁架结构形式,平面布局划分灵活,在原有建筑遗存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功能形式,多作为展厅、展廊、会展中心等展览类空间存在。在现有更新过程中,新联合储库,在保留建筑遗址的基础上,修缮加固,整合周边场地关系,作为综合会展中心展示华新水泥厂的历史进程。

(2)非生产设施用房再利用为辅助功能空间。非生产设施建筑,如生产品质部、质量大楼、员工宿舍等空间结构多为砖混、框架结构,空间规整,可以作为厂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再利用为餐饮住宿、管理研究办公等功能空间,在对建筑实行最小干预的情况下,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并使空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3)特殊结构类型构筑物再利用为文化创意空间。厂区中,还有空间结构类型较为特殊的一些遗存,比如水泥储库、储浆池这些特殊工业构筑物和皮带长廊等辅助设施,充分发挥其作为特殊空间类型的重要性,将其更新为文化创意空间。水泥储库特有的形态结构,作为水泥工业的文化地标存在,可以作为文化创意多媒体中心、也可以作为创意餐厅等功能形式;储浆池则可作为景观水池,也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作为水下的潜水基地;皮带长廊可作为空中展廊、长廊,实现厂区的多维展示。

4 结束语

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的更新与再利用,是对华新水泥厂价值的全新解读、对水泥工艺的传承保护、对旧有建筑潜在价值的深层次挖掘。作为“中华水泥工业的摇篮”、中国水泥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以工业主题博物馆的模式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从其自身出发,以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为其特色建馆,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在政府的关注下,全民共同参与,将华新水泥厂旧址所承载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在永恒的记忆中传承、创新。

猜你喜欢
遗存旧址遗产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油画
济南张马屯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
遗产怎么分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千万遗产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