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高校的学科发展路径

2019-05-17 11:32吕义凯
关键词:财经类双一流一流

吕义凯 周 萍

(浙江工商大学 研究生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启动之际,各省份相继发布了本省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其中不乏超百亿投入的大手笔之作。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要求各高校制定各自的建设方案。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从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深化改革等方面全方位对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提出了建设要求。

在国家“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瞄准学科前沿,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优化结构,促进交叉,加快融合,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财经类高校特点的学科发展道路显得日益迫切而且重要。

一、财经类高校的学科发展现状

财经类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扩大,财经类高校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在“经世济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有50余所财经类高校,其中教育部直属的有5所,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5所高校都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仅有的5所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财经类高校,其余的四十余所均为地方财经类高校。

(一)财经类高校一流学科分析

1.经管类学科在国家一流学科中的地位

根据国家公布的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入选数量前十名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均为理工类学科。统计学是经管类入选数量最多的学科,并列第15名,而统计学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刚列为一级学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管类主干学科。同时,在全部一流学科(108个一级学科)中,经管类只有12个一级学科入选,分别是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公共管理、商业与管理、会计与金融、经济学与计量科学、统计学与运筹学(按入选高校数由大到小排序),占108个一级学科的11.1%;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经管类学科入选总数为39个,占一流学科入选总数的8.4%。由此可见,经管类学科在国家一流学科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2.五所财经类高校入选一流学科的对比分析

财经类高校中只有5所部属高校入选了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入选的一流学科涉及3个学科,分别是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和法学。具体见表1。结合这些学校的发展历史看,入选的一流学科是该校传统优势学科的延伸,学科在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进入A档;入选的一流学科以应用性学科为主,没有理论经济学等理论性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了3次,凸显了应用经济学长期在财经类高校的主干核心地位,也体现了学科要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区域发展的政策导向;各高校入选的一流学科都只有1个,而且除了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外,其余3所高校入选的一流学科都是自定的,表明这些学科没有达到专家委员会设定的标准,距离真正的“一流”还有差距,财经类高校的学科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表1 财经类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统计表

(二)财经类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分析

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看,财经类高校入选A类学科的高校有8所,除去教育部直属的5所院校外,还有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3所地方财经类高校。具体见表2。财经类高校A+学科只有1个(中央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A档学科有5个,A-学科有13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A类学科总数最多,达到4个。从全国范围看,财经类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成绩并不理想。具体见表3。在A类总数及A类各档方面在全国的占比较低,由此也可以看出财经类高校的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从财经类高校看,地方财经类高校与部属财经类高校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表2 财经类高校入选A类学科统计表

合计 1 5 13 14 17 6 10 5 3 19 74

表3 财经类高校A类学科全国占比情况统计表

二、地方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困境

从全国范围看,财经类高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成绩不甚理想,而且主要的成绩都集中在5所部属财经类院校,地方财经类高校与部属院校的差距更大,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峻。当前地方财经类高校在学科建设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分析,有利于增强针对性,有的放矢,促进地方财经类高校的学科建设。

(一)地方财经类高校学科趋同度较高,学科特色不足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目录外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设置力度,但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科设置仍然以教育部设定的学科目录为主,这就造成了当前高校学科布局的趋同化,而地方高校的趋同程度相对更高。对于财经类高校而言,大部分高校的主干学科都集中在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等学科,而地方财经类院校同教育部直属财经类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相比,学科水平较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度和贡献度较小,学科特色不足,“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反哺教育”的良性模式无法建立,反过来又制约了地方高校的发展,[1]生存发展空间变得更为狭小。

(二)高层次人才缺乏、学科梯队不合理

由于学校层次、地理位置和发展平台的问题,地方财经类高校普遍存在着高层次人次缺乏、学科梯队不合理的问题。随着国家“双一流”战略启动,各省份也相继发布了本省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其中不乏超百亿投入的大手笔之作,人才竞争愈发激烈,百万年薪、千万经费另加高额住房补贴已成为一些高校抢挖高层次人才的标配。[2]地方财经类高校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很难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马太效应”。除了高层次领军人才的缺乏,部分学校的学科建设团队不甚合理,学科研究方向分散,无法形成高效的研究团队。

(三)学科布局不合理

在学科趋同度较高的同时,还存在学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一些地方财经类院校为了追求“大而全”“综合性”的学科布局,没有考虑学校的发展实际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精力集中在申报博士点和硕士点上,盲目扩大学位点数量,学科面过宽,摊子铺得过大,分散了有限的学科资源,造成了学科布局的不合理。同时,由于新增学科的建设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科资源的浪费,对于学科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财经类高校还普遍存在经济学科强、管理学科弱、应用经济强、理论学科弱的共性问题。

(四)学科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部分学校的学科建设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学院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有些学校在组织结构和学科建设存在着学院划分过细、学科与学院对应关系分散等问题。学校与学科性学院、学科性学院与具体学科点在学科建设发展中的各自角色尚未完全理顺,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学院层面学科建设机构不健全,学科建设委员会或工作小组等学科建设领导机构没有明确,学科专职秘书配备不到位,导致学科建设工作关系不畅。学科带头人和学院院长的职、责、权没有明确,基于学科的学术权力与基于服务管理的行政权力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导致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此外,当前,高校学科建设中还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支持政策不系统、具体业务流程不规范、学科基础信息数据库缺失、学科运行监管乏力、学科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各学科内部的管理制度严重不平衡以及其他学科建设举措落实不到位等情况。[3]

(五)教师学科建设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合力

近年来,国家和省级部门对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对学科建设的投入程度也逐步加大,各高校进行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也迅速提高。但是,一些高校的学科建设还主要停留在学校领导和学科建设管理部门上,学院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全局意识,其学科建设的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在很多情况下,学科建设工作被学者们看成是管理层的事情,经常出现校方和管理层“一头热”、学科和学者“不为所动”的尴尬现象。[4]同时,一些学术骨干、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程度不高,研究方向分散,无法形成学科团队,难以形成合力,严重阻碍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六)学科经费使用绩效不高

随着国家、省级部门和学校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加大,各个学科的建设经费迅速增加,改变了以往经费捉襟见肘的局面,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学科规划、更加严格的报销政策和经费的使用权限不明确等种种原因,某些学科的建设经费出现了执行率低的情况,造成了学科资源的浪费,学科建设效果不明显,同时也增加了审计成本。与此同时,还存在学科建设经费使用不规范、学科经费管理不严格的现象,也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三、地方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明确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立足特色发展

即便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也不可能每个学科都是世界一流学科,因为学校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作为财经特征明显的地方财经类高校,要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紧跟地方和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立足特色发展,聚焦特色学科,避免趋同化的发展模式,寻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才能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使学校和学科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二)更新学科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学科布局

目前,高校对于学科建设重要性都有深刻认识,对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也愈来愈高,但是如何建设学科和发展学科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很多高校的学科建设理念依然停留在扩大学科布局上,而没有放在优化学科布局上,导致学校的学科量多但没亮点,同时,对于学校的学科规划战略性不足,缺乏长远的谋划,因此,地方财经类高校在学科建设中要更新学科发展理念,科学的进行学科规划布局,才能实现学校学科的良性发展。

(三)促进经管学科互动,实现学科协同发展

学科交叉融合对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知识传承意义深远,有助于催生重大科研成果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共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都十分重视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开拓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催生原创性科研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从学科内部组织和实施着手,凝练学科方向,促进学科内各研究方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另一方面从评估等外在动力着手,打破学科间壁垒和界限,整合资源,以学科群衍生发展合力,带动和提升各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5]当前,地方财经类高校的学科以经管学科为主,因此,要努力培育地方经济发展亟需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破除学科壁垒,搭建学科交叉平台,促进学科的协同发展。

(四)努力加强师资、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国际化等学科诸要素的建设

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师资、科研、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等,地方财经类高校在学科建设中也要特别注重学科诸要素的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学科领军人才,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团队;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增强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能力,加大高层次科研的培育和奖励力度,努力产出一批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紧跟学术国际前沿,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五)理顺学科发展体制,激发学科成员的内在动力

地方财经类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特点,努力创新学科发展机制,健全学科发展组织,理顺基于学科的学术权力与基于服务管理的行政权力的关系,提高学科经费使用绩效,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同时,要本着“人人进学科、个个有方向”的原则,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学科归属,找准未来发展的着力方向,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学科成员的内在动力,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财经类双一流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