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研究

2019-05-21 08:15黄振威童钟张儒志张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症腹部

黄振威 童钟 张儒志 张伟

广泛性焦虑症属于精神类疾病, 患者在发病后伴有广泛而持久的焦虑, 相对于普通焦虑症更加严重, 并且持续时间更长, 临床表现为失眠、易紧张、心跳以及睡眠方面的障碍,该疾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与心理辅导等方法进行治疗, 但是长时间药物服用可能造成患者耐药性增加, 并且出现身体不适, 不可长时间服用, 因此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改进[1]。我国中医对于广泛性焦虑症也有一定研究, 提出通过推拿对患者神经紧张情况进行缓解的方式,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本文对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 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 将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22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1.21±7.60)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3.61±1.47)年。观察组中男21例, 女23例;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 (41.32±7.90)岁;病程 1~5 年 , 平均病程 (3.63±1.4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焦虑症, 排除多发性、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 并签署研究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联合心理辅导治疗, 药物控制治疗方法即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 具体方法:西酞普兰 20 mg/d, 丁螺环酮常用治疗剂量 20~40 mg(4~8 片 )/d,4~6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心理疏导治疗:采用自查量表对患者焦虑症状等级进行判断, 引导患者宣泄心中苦闷, 尽量满足患者诉求, 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 对患者内心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 缓解患者心中苦闷等情绪[2]。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腹部推拿治疗, 指导患者采用仰卧的方式平躺于推拿床上, 选择中脘、关元、气海、神阙和天枢等腹部穴位, 通过按腹、揉腹、运腹以及推腹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疏泄肝气, 调畅气机, 推拿采用1次/d的频率 , 时间为 40 min/次 , 整体治疗疗程为 15 d[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评分分别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判定, 满分均为10分, 评分越低, 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轻;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自制量表评定, 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交功能, 单项分数为10分, 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例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治疗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对照组 44 6.84±1.47 7.25±1.56观察组 44 4.23±1.21a 4.12±1.14a t 9.093 10.746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交功能评分分别为(7.12±2.11)、(6.49±2.71)、(6.26±2.45)分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65±2.13)、(4.12±3.31)、(4.27±2.26)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交功能对照组 44 5.65±2.13 4.12±3.31 4.27±2.26观察组 44 7.12±2.11a 6.49±2.71a 6.26±2.45a t 3.252 3.675 3.960 P<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 人们在精神方面的压力也在提升,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进一步增加, 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该病发病群体中青壮年占据较大比例, 造成生活消极, 对于工作和生活缺乏信心, 长期发展可造成严重焦虑与抑郁,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与治疗。对于该病常规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进行控制, 但是长时间使用精神抑制类西药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改进[4]。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交功能评分分别为 (7.12±2.11)、(6.49±2.71)、(6.26±2.45)分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65±2.13)、(4.12±3.31)、(4.27±2.26)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为:广泛性焦虑症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惊悸、百合病、不寐等, 与“神”存在一定关系, 该病发病部位在脑部, 但是涉及到心、肝、脾、肺、肾等各个脏腑, 一旦受到外界刺激, 可造成深思忧虑, 病情长期发展可造成脾失健运、心神失养等, 因此可以通过腹部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5];腹部推拿通过自身内功与手法, 直接作用于穴位, 将经络系统进行疏通, 对腹部进行刺激, 进而阳气进行提升, 逐渐疏通经脉, 起到调节脾胃的作用, 不仅可以对脾胃病变进行治疗, 同时可以提升人体内的正气,继而对神经系统进行全面调整, 缓解神经系统疾病[6-9]。

综上所述, 广泛性焦虑症采用腹部推拿方式进行治疗,整体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患者症状缓解更加显著, 生活整体质量得到改善, 值得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广泛性焦虑症腹部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阿戈美拉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难治性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宣传工作要把握时代性体现广泛性增强实效性注重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