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标准运动场作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

2019-06-10 06:52董草吴亮庞磊苏晓毅
中国应急救援 2019年3期
关键词:容纳运动场住宿

董草 吴亮,2 庞磊 苏晓毅,2

1 引言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之后一段时间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定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规定,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所可选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3年10月,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在北京试点建成,它是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为依托,在公园改造时引入防灾避险理念,使之成为平时百姓休闲游览的场所,灾时百姓疏散安置的场所[1]。随后我国许多城市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大多采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室外空间,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有些公园距离城市中心区过远,地形起伏较大,公园里有水系,或者本身处在地震带上,不利于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有些绿地虽然用于应急避难场所,但用地过于破碎,或者乔灌木种植混乱,不够空旷,不适合做篷宿区;有些广场周边建筑密集,发生灾害时建筑损毁严重,不利于避难人员疏散和救援。

随着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研究与建设的深入细化、避难设施设备的不断加强,在避难场所选址及避难场所空间格局分析及优化、应急安置点设置模式以及应急基础设施等方面,正在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尤其是在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建设方面,考虑到了室内、体育馆、校园等公共活动空间,尤其是将学校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马东辉等提出适宜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中小学校避难疏散利用对策[2];张广亮等总结作为城市避难场所的小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原则策略[3];郑婷等从中小学校园防灾规划设计到灾害过程校园的转换提出了设计要求[4];闫磊磊等研究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构建校园应急避难体系[5]。从研究文献来看,主要侧重于校园用作避难场所的宏观策略、系统规划和利用对策,而具体操作、实施方案和避难容量研究不多。本文以校园标准运动场为例,探讨其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难容量、具体布局和可实施方案,以期对校园避难防灾规划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 校园标准运动场避难容量分析

按照我国中小学运动场地基本标准,小学18班及以下需设置200m环形田径场,30班以上需设置300-400m环形田径场,初中18班及以下需设置300m环形田径场,30班以上需设置300-400m环形田径场。200m环形田径场占地面积为4400m2,300米环形田径场占地7900m2,400m环形田径场占地15100m2。根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规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有效面积大于2000m2,人均居住面积应大于1.5m2,因此200m及以上环形田径场均可用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根据《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要求,应急避难场所按照避难住宿人数和住宿面积进行划区。住宿组≤1000人,住宿面积≤1080m2,占地面积≤1500m2,每个防火分区最大住宿面积≤4500m2,边长不大于80m,防火分区间距不小于4m,帐篷宿住门对门不小于2m,以民政部常用的3m×4m救灾帐篷设计,得出如下规划方案。

2.1 200m标准运动场应急避难规划

规划设计方案外围环形跑道作为消防、停车及紧急疏散通道,不考虑作为帐篷住宿区。由图可计算得知,200m环形运动场能放置125顶帐篷,帐篷按民政部12m2标准可容纳6人计算,一共可容纳750人。

图1 200m标准运动场应急避难规划

图2 300m标准运动场应急避难规划

图3 400m标准运动场应急避难规划

2.2 300m标准运动场应急避难规划

规划设计方案时外围环形跑道作为消防、停车及紧急疏散通道,为了增加住宿面积,可将垃圾回收处、洗浴及厕所放置在直道。300m环形运动场能放置298顶帐篷,帐篷按民政部12m2标准可容纳6人计算,一共可容纳1788人。

2.3 400m标准运动场应急避难规划

规划设计时将垃圾回收处和厕所及洗浴放置在直道,饮水点设置在外围跑道,物资发放及医疗放在中间。400m环形运动场能放置586顶帐篷,帐篷按民政部12m2标准可容纳6人计算,一共可容纳3516人。

3 结果分析

由以上计算结果得知,200m环形运动场能设置125顶帐篷,可容纳750人。以小学18班来计算,每班定额45人,共计810人,再加上教师人数,则200m运动场不能容纳全部师生住宿。300m环形运动场能容纳1788人,以初中30班计算,每班定额50人,共计1500人,再加上教师人数,则300m环形运动场刚好容纳全部师生住宿。按照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习基本建设规划意见》通知,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再加上教师人数,则400m环形运动场是可以容纳全体师生住宿的。

根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场址面积大于2000m2,人均居住面积大于1.5m2。以人均居住面积1.5m2计算,200m环形运动场占地4400m2,按照地震时80%有效使用面积计算,理论可以容纳2346人,实际容纳750人。300m环形运动场占地7900m2,按照地震时80%有效使用面积计算,理论可以容纳4213人,实际容纳1788人。400m环形田径场占地15100m2,按照地震时80%有效使用面积计算,理论可以容纳8053人,实际容纳3516人。校园运动场理论容纳人数与实际可容纳人数有巨大的差距,而且我们也发现校园运动场也只能刚好满足本校师生的避难住宿,不能为城市社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的避难住宿场地。

研究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如下:(1)帐篷住宿区主要设置在足球场区域,环形跑道和直道不便于布置帐篷住宿区,主要考虑为交通、消防及疏散通道,实际使用面积减少很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行业标准MZ/T011.1-2010》,目前我国常用的民政部救灾帐篷尺寸有8m2单帐篷,长度3m,宽度2.6m,可容纳3-5人临时住用;第2种12m2单帐篷,长度4m,宽度3m,可容纳5-7人;第3种救灾专用36m2单帐篷,长度7830m,宽度4730m,可容纳18人。目前我国民政部常用的救灾帐篷以2m2/人的住宿标准计算,而实际情况还要加上消防通道和人行通道使用面积,人均实际住宿面积远大于2m2/人。

4 校园运动场作为紧急避难场所规划对策

图4 400m标准运动场“棋盘格状”应急避难规划模式

由以上数据分析得知,校园运动场实际容纳住宿人数较低。如果能提高帐篷的容纳能力和降低人行通道使用面积,则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场的避难容量。如军用帐篷就有3系、4.5系、5系等多种系列,尺寸上也有3m×2m、3m×4m、4m×5m等多种尺寸,也可以支上下铺。如果参照军用帐篷的设计样式加以改进,则单个帐篷的住宿容量大大加强。现以400m环行运动场为例,以3m×2m帐篷标准,规划设计为上下铺,可容纳6人,帐篷门对门之间间距以1.2m计算,刚好满足两人并行距离。

4.1 棋盘格式布局

这种布局在十字交叉布局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各个区块面积接近。在直道和弯道交接处设置物资储备、医疗、指挥、消防、供水、供电等设施。其优点是划区简单、施工速度快、搭建方便,容纳学生人数多。缺点是发生次生灾害影响面积较大,逃生不便。另外各区识别程度不高,中心区人员领取物资和生活不便。解决办法:(1)在大区块里增加内部路,加强道路通达性。(2)针对各区识别程度不高,搭建之前按大区划分地块,再按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划分小地块,并在各区设置相应的指示牌。针对中心区住宿人员生活不便问题,在环形跑道增设服务点。这种布局方式可布置1124顶帐篷,可容纳6744人。

4.2 环形放射式布置

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在方格网布局基础上以方形环状道路连接组团内部,交通便利,便于消防和疏散。在十字交叉路口形成集合点,便于物资分发、享受服务设施和男女分区。其缺点是搭建时稍显复杂,容纳学生数量减少。解决办法:(1)搭建时可以直道和弯道交接点、足球场底边线、禁区线、球场中心圆作为参考。(2)可向直道和弯道外围适当扩建。这种布局方式可布置892顶帐篷,可容纳5352人。

图5 400m标准运动场“环形放射状”应急避难规划模式

图6 400m标准运动场“分片组团”应急避难规划模式

4.3 分片组团式布局

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利用足球场边界线、禁区线进行分区,划区简单、施工速度快、搭建方便。另外,道路通达性较好,较安全。缺点是中间四个篷宿区面积较大,发生次生灾害影响较大。另外中心区领取物资和生活不便。解决办法是:(1)中间四个篷宿区增加内部道路。(2)在各区增加生活服务设施点。这种布局方式可布置956顶帐篷,可容纳5736人。

5 结语

学校作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共识和认可,校园运动场作为一种良好的应急避难资源如何方便、高效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值得研究。本文以校园标准运动场为例,通过模型推导得出理论容纳避难人数和实际容纳避难人数存在巨大的差异,探讨了通过调整帐篷规格和适当缩短帐篷间距提高避难容量,并以棋盘格式、环状放射式、分片组团式三种代表性的布局方式探讨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当然这些布局方式是否适用还要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和总结。另外,校园的广场、绿地、其他球场和开阔地带都可考虑作为应急避难场所,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外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发展趋势是向室内发展,而我国目前还处在向室外发展的阶段。试想如果学校的教室、食堂、宿舍、体育馆等建筑都足够坚固,则校园广场、绿地、操场等室外开阔空间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城市居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防灾规划中,如日本著名建筑师坂茂先生的纸筒建筑成为世界各地地震灾民的临时庇护所。这些都有待于建筑师、工程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容纳运动场住宿
大美运动场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家有运动场
智珠
P大的住宿学院
运动场上笑点多
一切
酒店住宿
“住”和“往”
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