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甲子之后的握手

2019-06-27 01:38曹畏
上海采风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老同事小提琴钢琴

曹畏

今年4月20日晚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旅居该国的著名美籍华人钢琴家巫漪丽在观听音乐会结束后,突发急病,不幸去世,走完了她89个春秋的人生之路。网上立即转发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报道她去世的消息,很快热爱她的音乐听众和她曾工作过的上海交响乐团的老同事闻讯,都纷纷在朋友圈和微信中表达了对她匆匆辞世的怀念和惋惜之情,高度赞扬她一生为音乐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她有口皆碑的精湛演奏技艺。巫漪丽数十年与音乐与钢琴相伴相生,最后的生命终结也在洋溢着美妙高雅音乐的音乐厅里,令广大音乐听众和她的以往同事都感慨不已、敬佩不已。

笔者虽未曾与巫漪丽先生谋面,但却得知她于2017年4月从新加坡来到阔别的出生地上海,于29日下午2时特地赶到复兴中路的上海交响乐团新址,与昔日多位上交的老同事欢乐聚会、亲切叙旧的情景。当时在上交售票处的咖啡厅,原上交首席、90岁的柳和埙,原上交低音提琴首席、94岁的郑德仁,以及原上交退休的小提琴家姚世美、阿克俭和低音提琴演奏家周宏彬,都满怀喜悦的心情,与87岁的老同事、钢琴家巫漪丽热忱会面。

柳和埙1995年任上海交响乐团首席随团去新加坡访演时,与巫漪丽曾在彼地相见,而今已过去22年;而郑德仁和巫漪丽则有60多年未见了,所以这次彼此晤面,可谓是一个甲子之后的握手。其他在场的几位与她也有数十年未曾相遇。

岁月匆匆,时光不居,当年他们都是风华正茂、才气横溢的年轻演奏家。尽管现在他们均已进入耄耋和古稀之年,身体和面容被岁月刻下了许多衰老的印记,可老同事一朝相逢,仍然精神抖擞,喜从心来,相叙甚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柳和埙、郑德仁、周宏彬与巫漪丽在上交前身——上海市人民政府交响乐团(后改名为上海人民交响乐团、上海乐团交响乐队,最后于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交响乐团)工作。那时乐队首席是泰保斯基,指挥是意大利小提琴家富华。柳和埙和郑德仁均为乐团里的演奏骨干,巫漪丽则是团里的钢琴独奏家,同时兼弹乐队演出时的竖琴。巫漪丽1930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富裕华侨家庭,祖籍在广东河源市龙川县紫市镇雅鹿水洞村,她的外祖父李云书资助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父亲巫振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因此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巫漪丽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资历深厚、学养丰沛的家庭里,受到种种知识的熏陶。她6岁在上海师从意大利著名钢琴家、上海工部局乐队指挥梅百器,与中国老一辈钢琴家吴乐懿、朱工一、周广仁、傅聪等同拜于梅百器门下,因此称她为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之一和中国钢琴教育启蒙人之一是实至名归的。

当日与她见面的老同事、担任上交数十年首席的柳和埙也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柳尧章是与民乐大师孙裕德、卫仲乐等音乐家齐名的民族音乐家,他们在上海一起组建了名垂乐史的大同乐社。柳尧章擅长于演奏中西多种乐器。1927年5月16日在柳和埙出生时,他父亲即特地自制一套6个从小到大的仿我国古老吹奏乐器——陶制埙作为他问世的礼物,并拍了这6个埙从小到大排列的照片,注明了柳和埙出生的年月日。至今过去90多个寒暑,此6个自制陶埙仅剩下一个,其余因时世沧桑变迁而不知所终。硕果仅存的一个埙被柳和埙长女带到了定居的澳大利亚,作为祖传的珍贵纪念品保存。柳和埙仅保留了父亲当年拍的这6个埙及注明他出生年月日的照片。

柳尧章为儿子取名用了一个“和”,又用了一个“埙”。“和”本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精神表达,“埙”即为古老的民族乐器,也是他送给儿子出生的礼物,显然这个取名是父亲期望儿子以后学习音乐——子承父业,终身继承他意愿而走音乐道路。以后柳和埙从学习音乐到从事音乐工作数十年的壮美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

因为音乐,柳和埙自年幼就和巫漪丽有了一次美好的际遇。1940年上海青年会举办国际儿童音乐比赛,得到父亲小提琴技艺真传的柳和埙以小提琴演奏分数第一名和比赛总分第一名脱颖而出。可惜他父亲给他晚报名,原定比赛年龄限定在12岁以内,柳和埙此年已是13岁。但担任评委的丁善德、窦立勋、吴乐懿等音乐家仍决定破格授予他优胜奖银杯,放在红木制成的玻璃镜盒里。遗憾的是这银杯保存到“文革”时,却因“扫四旧”浊浪的冲击,柳和埙把连同银杯在内的不少被视为“四旧”的可贵纪念品及照片,统统“处理”了。至今想起这次“处理”,他还后悔不已、恼恨不已。

幸好柳和埙还珍藏了一张当时上台领奖后与其他获奖儿童一起合影的照片。那年有七名儿童获奖,其中除两名一男一女是在沪外籍儿童外,余下的都是上海的男童和女童。男童中的柳和埙,外面穿着黑色小西装,里面穿着白色衬衫,打着浅色领带。女童中的巫漪丽,那年只有10岁,以钢琴演奏而获优胜奖。她穿着花格子泡肩短袖连衣裙,头上扎着硕大的花蝴蝶结。这一年是柳和埙和巫漪丽的初次见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们成了同事。

在上交咖啡厅他们时隔22年又见面时,柳和埙特地带去这张珍藏的照片,给巫漪丽看。两人一同回忆起当年参加这一比赛的情景和担任评委已逝的诸位老师,彼此感慨时光如梭,不堪回首。事后柳和埙动情地在网上的上交“群”里,發了他们几位老同事欢快聚会的一些照片,回顾他和巫漪丽数十年的交往,并由衷写道:“幼年同比赛,成年是同事,老年是好友。”所发照片中自然有那张他珍藏了77年的两人同时上台领奖的合影。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17岁的柳和埙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同学中有后来成为著名乐团演奏家的司徒海城、司徒兴城等。19岁时柳和埙经由早他多年进入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小提琴家谭抒真介绍而加入此乐队,此年进乐队的尚有郑德仁。上海解放后,19岁的巫漪丽才加入被改名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交响乐团,成为团里的钢琴独奏家。据现存上交资料反映,1949年11月27日至1952年2月17日,在兰心大戏院,巫漪丽作为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共参加了团里12场音乐会演出,其中4场与乐队合作,弹奏了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均为富华指挥。另外8场她参加的是室内乐音乐会里的独奏、重奏,演奏的作品有巴赫、亨德尔、贝多芬、肖邦、格林卡、德彪西以及奥莱菲契、朴普拉、高勒等近20首钢琴独奏曲、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单簧管三重奏和长笛独奏等。1952年2月3日在上交的第92次音乐会上,巫漪丽与傅聪同台演出。她与富华合作演出了奥莱菲契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傅聪弹奏了巴赫的三乐章的《意大利音乐会曲》和肖邦、德彪西的各两首作品。

在8场室内乐音乐会中,与她合作的除富华外,尚有团里的其他业务骨干,有大提琴首席佘甫磋夫,有小提琴家司徒华城、窦立勋、赵志华,有中提琴家司徒海城(亦为小提琴家),有大提琴家陈鼎臣、王砳,有长笛演奏家尹政修,有单簧管演奏家王端玮等。

在上海解放后的几年里,巫漪丽与同在团里拉小提琴的杨秉孙相识相恋。杨秉孙出生于湖北武汉,幼年就显示出音乐天赋。1939年起他先后在重庆和在上海的大场由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音乐,师从马思聪和黎国荃学习小提琴,后又随上海工部局乐队里的中提琴首席普陀斯卡的中国女学生华莱斯皮学习。1949年他20岁时进入上海人民政府交响乐团工作,1951年被国家选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青年艺术代表团,飞赴民主德国首都东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而后随团在东欧巡演。1952年回国他被留在北京,委派他一起筹建国家级的中央乐团,并任独奏演员。接着他受国家选派先后到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和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学成回国后他成了已建立的中央乐团首席及副团长。杨秉孙前后参加了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小提琴比赛并获奖。

当年与他热恋的巫漪丽随他一起去了北京,也参加过世界青年联欢节及其中的钢琴比赛而获奖。他们结为伉俪后,双双留在中央乐团工作。1954年巫漪丽成为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1959年5月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兰心大戏院首演成功后,巫漪丽不久即听到此曲在电台的播放,非常感动和喜欢,她要把此曲改编移植到钢琴上,成为一首独立的钢琴曲。于是从团里借来《梁祝》总谱,她闭门花了三天三夜改编成《梁祝》钢琴曲。她非常高兴自己是同名钢琴曲的首创者和首演者。1961年9月她与杨秉孙以中央乐团的名义,到天津举办了一场小提琴与钢琴独奏音乐会,巫漪丽除为杨秉孙的独奏伴奏及两人合作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外,还独奏了亨德尔、肖邦、陈培勋等中外作曲家的作品,特别献演了她改编的钢琴曲《梁祝》。这首浓缩了原曲精华、保留富有魅力的爱情主题的钢琴曲,受到了天津音乐界和听众们的高度赞誉,也成了巫漪丽演出的代表性的保留曲目,并伴随她一生。1962年她被评为国家一级钢琴独奏家,是中央乐团的“台柱”之一,曾被邀进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勉励。

十年浩劫中,杨秉孙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石家庄河北第二监狱所10年。在“四人帮”高压政策的淫威下,身在中央乐团这个“样板团”的巫漪丽被迫与狱中的杨秉孙离异。杨秉孙非常理解出生于富裕华侨家庭的妻子的苦衷,爽快地在军宣队开的介绍信办的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同意。“文革”结束,杨秉孙重返舞台,仍担任中央乐团首席和副团长。1979年美国小提琴大师斯特恩访问中国时,杨秉孙曾在北京参与接待过这位传奇音乐家。退休后,他移居美国休斯顿安享晚年,从事儿童小提琴音乐教育。那年杨秉孙回到中央乐团,并没有责怪留在团里任独奏家的巫漪丽,他们也没有复合。巫漪丽后来到美国生活过,最终于1993年定居在新加坡,进行钢琴演奏和教学,以“中国第一代钢琴家”的名义又灌录了数张激光唱片。这次来沪她向老同事们赠送了自己录的两张唱片,一张录的是她改编和弹奏的钢琴曲《梁祝》,另一张录的是她弹奏的“经典名曲欣赏”。巫漪丽和老同事们还回忆起当年在福州路马路菜场楼上简陋的排练厅里排练的情景,看到现在复兴中路上交庄重雄伟的现代化音乐厅和办公楼,她异常兴奋,深感上交在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一个老上交人,她也深感自豪。在依依惜别之时,她和老同事们一一拥抱,一个甲子之后握手的温暖将长久存在彼此的心里。

就在巫漪丽返回新加坡不久后的5月18日,她荣获了“第15届世界杰出华人奖”和“第15届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颁奖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该奖由世界华裔投资基金会于2003年创办,与世界华人协会、世界客属总商会、美中司法处各协会、世界文化总会等聯合主办,旨在表彰全球华人在各界的贡献和影响,对为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对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作出贡献的各界华人。与此同时获此奖的有中国著名画家韩美林等各界著名华人。以往获此奖的曾有霍英东、李嘉诚、袁隆平、成龙、金庸、方润华等著名华人。与巫漪丽同获“第15届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的,有著名香港小提琴家姚珏、著名旅法二胡演奏家果敢、著名大提琴家李垂谊、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专家黄湘泠和著名历史学家王书君。获得这两个奖项后,巫漪丽谦逊地说:“我只不过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实在有愧、有愧。”“我热爱音乐的心不会变。”

巫漪丽一辈子与音乐为生、与钢琴结缘,被人誉为“曾祖母级的钢琴家”。尽管她在国外生活了许多年,但她从未忘记出生地上海,从未忘记上交对她的栽培,从未忘记与上交老同事结成的深厚情谊。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60周年,距离巫漪丽把这部名曲改编成同名钢琴曲也近60年,这两者之间连接了一条用音乐凝结成的红线,铸就了巫漪丽超越时空限制的爱乐之心、爱乐之魂!

猜你喜欢
老同事小提琴钢琴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纸钢琴
我俩都是中国人
钢琴
Pear Concert
醋熏治好了腱鞘炎
刘江“话疗”秘诀:我“胡汉三”是这样养生的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