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辅酶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2019-06-28 02:17卓秋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4期
关键词:磷酸钠辅酶果糖

卓秋香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新生儿心肌炎是一种常见于新生儿中的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造成的心肌损害,临床表现以呼吸窘迫、发绀等症状为主,严重时患儿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危及其生命安全,故临床上需对新生儿心肌炎予以积极治疗[1]。新生儿心肌炎以往的临床治疗以常规对症治疗方案为主,但其疗效不够理想,有研究报道指出,复合辅酶、果糖二磷酸钠用于新生儿心肌炎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为证实复合辅酶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针对我院100例新生儿心肌炎患儿(2016年7月~2018年12月)开展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心肌炎患儿(2016年7月~2018年12月)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50例/组),对照组的胎龄为 36~42 周,平均(39.02±2.48)周,性别分布为男性26例、女性24例;观察组的胎龄为36~41周,平均(38.79±2.51)周,性别分布为男性 27例、女性23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且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临床医学试验伦理学原则,通过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儿病情特点,给予其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抗病毒药物、辅助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并嘱咐患儿家长确保患儿在治疗期间保持绝对卧床休养。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合辅酶、果糖二磷酸钠,具体给药方法为:(1)复合辅酶:取0.1mg复合辅酶与20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给予患儿静脉滴注,1日1次,持续治疗10d;(2)果糖二磷酸钠:取100mg/kg果糖二磷酸钠与20ml生理盐水混合,给予患儿静脉滴注,1日1次,持续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1)临床疗效;(2)心肌酶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酶(CPK)、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3)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评价

于患儿治疗10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为[3]:(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基本恢复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心电图、心肌酶谱均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正常;(3)无效:未达到“有效”的评判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软件(19.0版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描述为例(%)、(±s),行 χ2检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即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观察组)、82%(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2.2 心肌酶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各项心肌酶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心肌酶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 2:

2.3 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 3:

2.4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用药后发生1例皮疹,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观察组用药后发生1例颜面部潮红、1例恶心、1例腹胀,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微程度,可耐受,无需停药,自行缓解。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心肌酶指标比较(±s)

表2 心肌酶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n=5 0)观察组(n=5 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 K-M B(U/L)6 1.4 2±2 0.4 3 3 9.5 6±1 3.6 5#6 1.1 7±2 0.2 8 2 5.9 3±1 0.7 6#*C P K(U/L)2 0 9.4 5±3 0.8 4 1 7 8.1 7±2 0.9 2#2 0 9.0 6±3 0.9 1 1 5 6.4 7±1 7.3 5#*H B D H(U/L)3 1 0.2 6±2 7.3 9 2 8 3.4 8±1 9.4 2#3 0 9.5 4±2 7.5 1 2 6 8.7 3±1 4.8 5#*L D H(U/L)3 4 2.9 8±3 1.6 9 3 1 0.1 3±2 5.1 2#3 4 2.1 7±3 1.7 5 2 8 3.9 4±2 0.2 7#*

表3 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s)

表3 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n=5 0)观察组(n=5 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 s-C R P(m g/L)1 2.8 3±4.3 5 8.5 0±3.2 7#1 2.5 9±4.4 2 5.1 8±3.0 9#*I L-6(n g/L)2 7.1 1±3.9 1 2 3.2 4±3.0 7#2 6.9 8±4.1 2 2 0.0 5±2.7 6#*T N F-α(m g/L)1 6.9 5±5.3 0 1 1.8 6±3.7 1#1 6.7 1±5.4 3 8.4 3±2.9 2#*

3 讨 论

新生儿心肌炎是新生儿时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新生儿一旦发生心肌炎后,其临床表现因心肌损害的轻重不同而存在差异,多表现为发绀、呼吸窘迫等症状,如在发病后未对患儿予以积极治疗,其病情可能会持续加重,可能会引发休克,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4],故临床需对新生儿心肌炎予以积极治疗。

由于新生儿心肌炎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该疾病多选择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即针对新生儿心肌炎的病因和症状予以相应治疗,其治疗措施如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辅助吸氧、抗病毒药物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症状,但由于不同患儿的病情存在差异,病情程度较轻的患儿经常规对症治疗可得到治愈,病情程度较重的患儿单纯经常规对症治疗无法获得满意疗效。

近年来,临床上逐渐采用复合辅酶、果糖二磷酸钠对心肌炎患儿予以治疗,其中,复合辅酶提取自酵母,含有多种生命活性物质,可有效清除心肌细胞中的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有利于改善心肌代谢,减轻心肌损伤;果糖二磷酸钠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细胞代谢物,可作用于细胞膜,将磷酸果糖激酶激活,促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的生成,增加钾离子内流,稳定细胞内电解质平衡,有利于纠正细胞缺氧状况,改善细胞内能量代谢,达到减轻心肌损伤的目的[5-6]。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治疗后的各项心肌酶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充分说明复合辅酶与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用药可起到提高新生儿心肌炎疗效的作用,可更加有效地减轻其心肌损伤,抑制心肌炎症反应。本研究还发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复合辅酶与果糖二磷酸钠联用的安全性良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复合辅酶+果糖二磷酸钠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磷酸钠辅酶果糖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磷酸钠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次磷酸钠废渣制备亚磷酸钠的工艺研究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复合辅酶对多发伤后继发肝功能损伤的预防性治疗效果分析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前列地尔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探讨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
益肾活血汤联合辅酶Q10胶囊治疗弱精子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