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引导下的思维导图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28 02:17成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4期
关键词:导图研究组满意度

成丽华

(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

前 言

临床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结合操作技能等过程称为临床护理教学,其中操作技能包括诊断、治疗与护理,作为一个媒介,提供给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向高质量护理中转移[1],确保以患者为中心,最终获得继续教育与健康保健系统所学的个人与专业的技能、行为与态度。内科护理专业性较强,传统的临床带教教育模式以灌输式学习,教育内容死板,教育方法单一,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习成绩提高,同时对于学生思维方式与临床工作方法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思维工具,组织性强,将中心主题视为中央图,使用箭头或线条向外放射[2],与下一级分支连接,再次扩散,直至目标完成。有学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心内科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将以70例实习生为对象,探究症状引导下的思维导图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70例心内科实习生,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2019年2月,根据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分组,根据带教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参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 18-22岁,平均年龄为(19.53±0.62)岁。研究组,均为女性;年龄为18-21岁,平均年龄为(19.86±0.73)岁。将两组学生的临床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组间数据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常规教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以教材大纲进行授课。课堂采用案例讨论法与讲授法,课后拓展与巩固课堂知识,并布置个案讨论与思考题,要求学生书写护理计划单。随教师对患者进行诊治,由教师进行分析、诊断与提出护理意见。

1.2.3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症状引导下的思维导图教学:课前,对思维导图的理论进行回顾,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应用价值、历史发展、生理心理学等,并提出护理课程教学思维导图应用方案,分析心内科学情,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以及思维导图有关技能培训,包括概念、绘制方法、使用目的,重点讲解绘制技巧与绘制方法,初步学习绘制技能。

课上: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工具备课,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设计,指导学生Mindmapper软件对思维导图绘制有关应用,以症状作为中心词,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学习,随后小组讨论,指定一人做思维导图情况汇报以及学习情况汇报,带教教师点评不足与优点,规范思维导图,并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分析。

课后,要求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反思与回忆,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深化,修正与重构思维导图,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复习,采用护理程序评估个案,提出有关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小组讨论个案。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护理能力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考试成绩:使用我院编制的考卷,其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实践与综合成绩,闭卷考试标准答案评分,共100分。

护理能力:制定护理能力调查表,由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沟通能力组成,对学生进行评估,各项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

满意度:向学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课堂氛围、教学情况等进行评估,结果包含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行数据统计,所选择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分别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进行运算,其中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s)表示,试验为t试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n(%)],试验为 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结果分析

比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

2.2 两组学生的考护理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比对两组学生的护理能力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2。

2.3 两组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比对两组学生的满意度,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3。

表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结果分析(±s)

表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结果分析(±s)

组别研究组参照组t值P值例数(n)3 5 3 5理论知识8 9.8 3±4.7 2 7 6.5 6±4.8 1 1 3.9 2 3 8 0.0 0 0 0操作实践9 0.3 4±5.8 2 7 8.7 6±5.1 7 1 0.5 1 8 4 0.0 0 0 0综合成绩8 9.8 4±4.7 4 7 7.8 9±4.6 3 1 2.7 5 2 5 0.0 0 0 0

表2 两组学生的考护理能力调查结果分析(±s)

表2 两组学生的考护理能力调查结果分析(±s)

组别研究组参照组t值P值例数(n)3 5 3 5学习能力8.4 2±1.3 2 6.4 3±1.1 9 7.9 1 7 6 0.0 0 0 0学习兴趣8.6 7±0.9 7 6.7 3±0.8 5 1 0.6 3 6 2 0.0 0 0 0沟通能力8.4 2±0.7 5 6.6 8±0.6 6 1 2.3 1 5 3 0.0 0 0 0

表3 两组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n(%)]

3 讨 论

心内科学具有实战性特点,强调全面性学习基础知识,同时重视实践性临床操作,这就要求了心内科学生在熟练掌握医学基本知识,需加强学习内科学有关知识与培养临床实践能力[3]。在传统的教学中,强调教师主体地位,以单项式灌输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在学习时较为被动,缺乏师生间互动性,降低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学习积极性下降,出现学习懈怠等现象,影响学习成绩。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学生存在心内科学理论知识掌握差与记忆不深等情况[4],无法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影响临床思维形成与发展,从而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需实施改革。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利用图形思维,可有效发挥大脑功能,促进极易逻辑性提高,加深记忆,在学习中应用对学生具有积极意义[5]。

本次研究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常规教学学生,对此结果进行分析,思维导图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结合逻辑思维,思维导图采用符号、线条、图像、词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图形,层次分明,全面调动大脑潜能,有助于学生头绪理清,从而建立问题分析思路,并形成认知结构[6],使知识应用与记忆更加高效,最终促进学习效率提高。采用以症状为引导的思维导图,可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实习生对于各知识点间关系自主探究兴趣被激发[7],在协助记忆的同时,使学习过程更有特色,更加有趣,从而达到学习创新的目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主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力与获取信息能力,因此在学习结束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沟通能力中均更强[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对两组学生的护理能力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另外,比对两组学生的满意度,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可见思维导图教学得到学生的支持与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综上所述:心内科实习生给予症状引导下的思维导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沟通能力,同时对考试成绩具有积极意义,取得满意评价,可在教学中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导图研究组满意度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