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6-28 02:17潘珊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4期
关键词:延续性慢性病出院

潘珊玲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以彻底治愈等特征,现实中比较常见的慢性病包括冠心病、关节炎、高血脂、高血压等等。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在逐年增多,因此老年慢性病也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由于抵抗力较弱、认知程度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差等多种原因,致使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治疗状况不太理想,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1]。对于这类患者,选用科学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基于此,本文以我院一年内接受的7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35名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延续性护理,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具体研究过程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7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编制为两个数目相同的小组。其中,对照组的基础信息为:①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8岁,最小者为60岁,年龄中位数为(68.84±3.15);②男女比例为 16:19;③冠心病患者为15人,高血压患者为11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9人。观察组的基础信息为:①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0岁,最小者为62岁,年龄中位数为(69.02±3.09);②男女比例为 20:15;③冠心病患者为14人,高血压和风湿性患者分别为13人、8人。由此可见,两组患者的基本状况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另外,只有经诊断符合老年慢性病标准且已签署了知情书的患者,才能被纳入研究之列。凡是存在精神障碍或心肝肾功能不够完善的患者一律被排除在外。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在内的一般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被施以基于常规护理的延续性护理方式。实施方案如下:

①建立并完善护理机构组织,将科室主任、护师等业务骨干充实到护理小组中并担任小组长。在患者正式出院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搜集并整理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联系方式、慢性病类型、家庭住址等在内的基础信息,建立完善的医疗档案。

②执行延续性护理措施。第一,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前3天与患者取得联系,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护理过程中遗留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为延续性护理奠定基础。第二,患者出院一周后,小组长安排护理人员到患者家中拜访,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等状况,掌握患者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并给出合理而有效的建议,尤其是叮嘱患者注意自身血压与血糖的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若发现患者存在焦虑、烦躁等情绪,应当予以开导和劝解,使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2]。第三,在患者出院的15天~35天内,对其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身体康复状况,并在饮食、运动、血压血糖监测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

1.3 观察指标

将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设定为观察指标,前者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后者的评价依据则为SF-36量表,对两个指标都采用百分制的方式进行打分,且得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能力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3]。

1.4 统计学方法

基于SPSS21.0操作软件对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于计量数据以(±s)的方式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的描述方式为[n(%)]。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法,以P<0.05为标准判断分析结果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4]。

2 结论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生理功能、心理状态还是社会功能与精神面貌,观察组都占据优势,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

从分析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强,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Barthel指数评分参见表2。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 5 3 5生理功能6 2.7 9±1 2.4 8 8 1.0 2±1 1.9 3 5.8 9 1 0.0 0 0心理状态6 1.8 3±1 0.2 0 8 3.7 4±1 0.1 5 8.6 3 7 0.0 0 0精神面貌6 1.4 8±8.6 7 8 4.3 2±7.9 5 1 1.5 1 9 0.0 0 0社会功能6 2.8 1±1 3.5 8 8 6.9 2±1 2.4 7 7.7 4 2 0.0 0 0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s)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 5 3 5 B a r t h e l指数6 2.1 3±1 2.5 7 8 9.8 4±6.2 3 1 1.6 7 2 0.0 0 0

3 讨 论

慢性疾病通常比较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治疗的周期也较长,而这种疾病通常更容易发生在身体机能较差的老年人身上。如果对老年慢性病不够重视,且对患者护理不当,则其生命健康将难以得到保障,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5]。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当病情严重时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当疾病得到控制后就会办理出院。一般来说,患者出院前医院会为其配置一定的药物并指导其出院后如何服用,而对于患者在家庭中的饮食、运动、用药、血糖血压等状况,很少有医院会提供追踪服务[6]。本文认为,对于这类特殊病人来说,将医院护理延续到患者家庭,可使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有利于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培养良好的护理习惯。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均为35人。其中,对照组接受了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被施以延续性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在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社会功能等层面获得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来看,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值明显偏高,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说明,接受延续性护理之后,老年慢性病患者树立了康复的信心,提高了对疾病的认知,懂得了出院后护理的重要性,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更加注重对血糖血压的控制,能够按照护理人员的嘱咐按时服药,从而使自身的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可以说,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充满温情的人性化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相比它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应当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延续性慢性病出院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