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对疾病控制影响的分析

2019-06-28 02:17蒋艳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4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病情疼痛

蒋艳丽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41001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是持续严重心肌缺血造成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疾病[1];常见原因包括有冠状动脉管腔内形成血栓、冠状动脉痉挛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斑块下出血等[2];目前该疾病以每年50万速度增加,由于该疾病突发性与难以预测性,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而作为术前与术后系统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医护人员采取病情观察、疼痛护理、心理指导及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方式,对AMI患者进行疾病预防与健康恢复,使患者参与护理过程中,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有助恢复患者心脏功能;本文选取我院于2018年5-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通过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取得了不同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8年5-12月期间收治AMI患者70名,将患者分成两组,人数各35人;其中对照组男25人,女10人,平均年龄(58.7±5.4)岁;观察组男 24人,女 11人,平均年龄(59.5±5.2)岁;为检验两组是否具有可比性,对组内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等因素进行t参数检验,结果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1.2.1 对照组 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指导,包括患者卧床休息、日常饮食指导、指导服药、连续不间断全天24小时心电监护、连续吸氧,预防并发症发生[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文:

(1)病情观察。病情观察主要包括AMI患者的意识,疼痛性质及部位、心率变化,呼吸频率、血压高低、患者的尿量及皮肤情况等指标,AMI患者主要症状为心前区剧烈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部,且休息后不能缓解,伴心前区压榨感,持续出汗、焦虑不安等[4];医护人员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改善患者心肌缺血情况,并且严密观察药物是否使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及出现不良反应;给予AMI患者鼻导管输氧,持续24小时心电监护,指导AMI患者卧床休息;如果出现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紧急处理病情;由于AMI患者病情变化,心脏的排血量会降低,周围血管舒张引起血压下降,医护人员严密监测病情,采取紧急措施,减少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2)疼痛护理。超过半数以上心肌梗死患者都存在胸骨与肩胛疼痛;针对疼痛的AMI患者,判定AMI患者疼痛等级方式主要有视觉模拟量表、数字评定表、词语描述量表及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等;积极询问AMI患者疼痛位置及性质,按照主管医生开具医嘱给予AMI患者使用止痛药,如果AMI患者疼痛比较厉害,难以忍受,按照医嘱给予静脉注射3-5mg吗啡;注射药物之后,严密观察AMI患者呼吸频率、神情、心率、瞳孔大小及尿量等指标变化,防止发生呼吸衰竭、瞳孔放大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5];详细记录患者疼痛部位、时间及性质,并监测疼痛是否缓解。

(3)心理指导。AMI患者由于疾病发病突然,患者入院时会有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巨大心理压力,这种心理状态对AMI患者后续治疗极其不利,因此医护人员对AMI患者做健康心理指导是一项非常必要工作[5]。工作中积极主动与AMI患者交流,注意说话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讲解疾病的治疗知识,缓解与改变AMI患者心理压力的状态,使AMI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进而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提供治疗与护理方案,这样对AMI患者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作为AMI患者预后抢救时间十分重要,主要是因为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错过最有效抢救时间,导致AMI患者病情加重,甚至产生无法挽回后果;因此医护人员专门针对AMI患者及其家属,做了“心知识”为主题的心脏康复培训课程,主要包括AMI主要症状、紧迫性就医的重要性、突发急救的方法、联系医院的方式及其报告病情内容;发放AMI患者心脏康复手册,开展以二级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行心电监护下的运动锻炼指导,注重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

1.3 临床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护理效果主要以AMI患者临床症状与心脏功能是否改善为评判标准,上述症状与功能明显好转为效果显著,上述症状与功能有所改善为一般效果;上述症状与功能基本没变化,而且心脏功能有变差趋势,被认定为无效果;总有效率=显著有效率+一般有效率。

护理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胸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穿刺部位血肿产生的人数,对两组进行统计。

护理满意度主要是对系统护理干预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为三个档次,满分为100分,≥85分为较满意,说明采取系统护理措施对AMI患者疾病恢复有较好作用,分数在85~65之间为满意,说明采取系统护理措施还需要改进;≤65分为不满意,说明提供系统护理措施需要做出重新调整,以满足AMI患者需求;总满意率=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的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情况[n(%)]

2.2 护理并发症对比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情况[n(%)]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AMI患病率越来越高,并且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是科室调查发现,患者预前与术后治疗效果与护理过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该疾病突发性与难以预测性,随时会出现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及伴有休克等病情;患者在突发情况下,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增加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对疾病治疗与康复不利;本文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观察、早期疼痛处理、入院时心理指导及预后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措施,在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同时,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整个系统护理过程中,使系统护理干预更加准确有效。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n(%)]

本文选取70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提供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并配合有效的治疗方案,AMI患者治疗效果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观察组护理效果为94.29%,比对照组高出18.19%;在AMI患者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减低77.79%;在总体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23.33%;上述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及时准确的系统护理干预作为AMI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延缓疾病进程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预后以护理基础与心脏健康指导为主,可有效救治急性心梗患者,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病情疼痛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疼痛不简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