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的效果分析

2019-06-28 02:17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心肌病个体化心功能

肖 琴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肌病类型之一,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细胞免疫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由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病情的各个阶段均可出现死亡,因此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次研究将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护理中,分析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2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入选时间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均知情同意;排除心肌梗塞、肺栓塞、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对照组31例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2岁,平均(55.2±1.3)岁;研究组 31例中,男性 16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平均(54.7±1.5)岁;组间基本数据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评估与观察、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基本常规指导。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后由于病情反复变化、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常常出现暴躁、焦虑、恐惧、沮丧等悲观情绪,从而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积极交谈,倾听患者主诉,评估其心理状况,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以讲座、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方式,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积极鼓励和安慰患者,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以及预后情况等,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信心。

②运动及心脏康复干预: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趋于稳定后,结合其病情状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计划。床上运动包括定期变换体位、关节及肌肉主动或被动锻炼、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还包括日常饮食、洗漱以及肢体关节活动等,床下运动包括行走、站立、上梯、沐浴等,运动量应循序渐进,运动中应安排专人陪护,以防意外的发生。患者出院后,指导患者定期做心脏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③用药护理: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强心药、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和抗凝药等,此类药物长期服用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需遵医嘱按时、规律用药,并教会家属和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定期检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凝血功能和心电图等,以便及时处理和减轻患者痛苦。

④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和出院前结合其心理特点、文化素质水平和自控能力程度采取个性化的疾病知识宣教措施,以提高其自我保健和防病能力,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⑴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评分≥50分提示患者处于焦虑、状态,分值与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改良Barther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⑵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患者的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输出量(CO),并计算心脏指数(CI)。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

干预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并且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具体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

干预后研究组的CI、SV、LVEF以及CO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s)

组别例数(n)S A S评分 A D L评分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3 1 3 1干预前5 8.2±1 2.4 5 9.5±1 1.6 0.4 2 6 0.3 3 6干预后3 3.5±9.1 4 2.8±1 0.3 3.7 6 7 0.0 0 0干预前4 6.3±1 3.5 4 7.2±1 2.8 0.2 7 1 0.3 9 4干预后8 8.6±1 0.4 6 2.4±1 1.8 9.2 7 4 0.0 0 0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 1 3 1 C I(m i n·m 2)4.5 0±1.0 5 3.0 8±1.0 4 5.3 5 0 0.2 1 9 S V(m l)6 2.3 2±8.2 3 5 0.4 5±8.3 2 5.6 4 7 0.0 0 0 L V E F(%)5 6.9 2±8.3 8 4 2.8 3±8.2 3 6.6 7 9 0.1 9 7 C O(L/m i n)5.5 3±1.0 7 4.3 2±1.1 2 4.3 4 9 0.0 0 0

3 讨 论

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病情危急,常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3]。患者一旦发病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发展,常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从而产生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这对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4]。因此需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以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依从性。目前临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主要以控制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主[5]。

个体化护理是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旨在达到最佳护理效果[6]。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不同病情开展个性化护理措,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的SAS、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CI、SV、LVEF以及CO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给予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个性化心理干预、用药干预、运动干预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给予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心功能指标,在临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心肌病个体化心功能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